我国图书馆众包研究述评

    【摘 要】通过对图书馆众包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图书馆众包研究主题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众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众包、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众包、高校图书馆众包馆员和国外图书馆众包应用实践五个方面。分析发现,已有文献研究存在五方面不足,文章针对不足,提出潜在研究方向,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图书馆;众包;述评

    【作者单位】钟海欧,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2006年,众包首次被杰夫·豪(Jeff Howe)提出,他认为众包(crowdsouring)是指一个公司或者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和自愿的形式外包给特定的大众的做法。众包最先被应用于商业领域,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若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关键,众包可以利用社会的力量来进行大众创新。目前,国外图书馆开展众包实践成果丰硕,但是国内图书馆众包的研究才刚起步。国内众包研究最早出现于2011年1月范丽娟发表在《图书馆建设》杂志上的《众包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其运用》一文,她认为,众包可以运用于图书馆部分业务工作中,针对特定的社群进行众包,能够实现图书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随后,赵景明等人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杂志上发表的《图书馆众包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详细地论述了图书馆开展众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且构建了图书馆运行众包模式的理论框架。上述两篇文章开启了国内图书馆众包研究的先河,随后一系列的研究相应展开。

    一、图书馆众包数据来源与总体数据分析

    本文以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为依据,以主题 “‘图书馆and‘众包”进行精确检索,分别得到68篇和72篇文章(时间截至2016年11月)。对篇名和摘要进行泛读后,去掉重复和不相关的,最后整理得到图书馆众包相关文章67篇。如圖1所示。

    图书馆众包论文发文量在2013年经历了第一个峰值后,于2015年达到最大峰值,这种情况符合普莱斯文献增长曲线的观点: 我国图书馆众包论文数量在达到一个阶段的高潮之后会趋于平稳,然后逐渐下降,直至下次文献突变的产生才会出现再次增长。呈现这种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众包最初是由商业领域引入,在图书馆内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最早尚未引起国内图书馆的高度重视,随着全国各地学者对其研究的深入以及实践的探索,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因此,呈现了2015年发文量的高度增长。

    二、图书馆众包研究主题分析

    1.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众包

    高校参考咨询众包是图书馆众包研究的热点之一。参考咨询众包是指将原本由咨询馆员回答的全部或部分咨询问题发布到所构建的网络平台上,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大众网络解决的做法。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众包利用大众的智慧来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今在网络上,这种做法相当流行,比如Google 问答、百度知道等,都是通过大众的智慧来解决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秉承总有一个人知道你问题答案的理念,目前,百度知道采用众包模式已经解决了4亿多个问题。我们应当借鉴商业上运行已相当成功的模式,分析其优点,与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相结合,来助推图书馆的发展。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优势、内容、流程这三个方面对参考咨询众包展开论述,另有张薷等人还对与参考咨询相交叉的学科服务众包从参与主体、服务内容以及众包流程展开了研究。她认为,通过众包可以将图书馆员、图书馆资源、高校的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从而满足用户的学科信息需求。

    2.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众包

    目前,全国高校各馆都在花重金加强推进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但是效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其中一部分特色数据库建好之后就束之高阁,内容始终没有更新;另一部分特色数据库则是无人问津,成了名副其实的“花瓶”。深究其因,除受到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针对当前困境,关富英认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可以与众包相结合。图书馆若想在迎接新兴媒体的挑战中不被淘汰,就必须增强用户的归属感。杨艳红提出可以通过众包的方式,将特色库选题、特色数据库页面设计等众包给大众,以低廉的费用和较高的成效来解决问题。陈桂菊认为图书馆特色库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时候,可以采用众包的方式,让企业的员工来参与数据库建设、解决特色库后期的建设与更新等。

    3.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众包

    学者们主要是从内容上来对信息素养教育众包进行论述,肖检蓉等认为信息素养教育众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众包,二是针对特定的信息素养教育问题的众包。吴骏、韩丽等认为信息素养教育众包除包括以上两点外,还包括了采用众包策略构建合作式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王利青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认为可以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上,采用众包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4.高校图书馆众包馆员

    高校图书馆业务进行众包后,之前的馆员就相应变成了众包馆员。众包平台构建后,图书馆咨询员的角色职能相应地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单纯的问题回答者变成平台的维护者、监督者、引导者。盛芳以“工作量” “技术难度”和“时间周期”三个维度,将众包业务分为作为任务发布者的入门级众包员、作为任务分解者的初级众包馆员、作为项目经理的中高级众包馆员。围绕众包项目产生的决策、监管和技术这三个方面执行要求,把众包馆员分为决策众包员、监管众包员、技术众包员。众包馆员将作为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和软实力的重要力量。而图书馆聚集优势资源、协同各种能力、整合创新服务的同时,将成为整个社会的“知识中心”“交流中心”和“创新中心”。

    5.国外图书馆众包应用实践

    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业务模式,众包在国外图书馆界已成为热点,并且有相当多的成功案例。刘丽对12个国外图书馆众包应用案例进行了介绍,然后从内容上、平台建设上和用户激励方式上对国外成功实践进行了分析。李书宁通过对国外图书馆众包实践分析后认为,目前国内尚未出现众包的相关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图书馆,尤其是图书馆实践者和决策者对其运行模式、应用场景、技术平台、保障机制等了解和认识还不足。

    从目前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对国外的图书馆众包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简要介绍国外成功的众包实践;二是从国外图书馆众包实践入手,分析其优势,再与国内图书馆相合,得出我国图书馆众包开展的一些建议和启示。总体上国外图书馆众包的具体案例研究相对较少,一方面是国内图书馆众包研究刚刚起步,还未形成成熟的研究体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馆众包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领域,学者们还没有对其进行广泛关注。

    三、众包研究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5年的摸索和积累,国内学者主要从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众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众包、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众包、高校图书馆众包馆员和国外图书馆众包应用实践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另有学者还提到了众包可以运用于图书馆电子资源维护和更新、科研数据管理、资源采购、阅读推广和科研数据管理等方面。这些成果为图书馆众包的开展注入了新思路,开启了新方向,但整体而言,该领域的国内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1.侧重分析正面效应,忽略其潜在负面效应

    由于众包在国外图书馆以及商业上取得一些成功,导致目前国内学者对众包的正面效应分析较多,而忽略了其潜在的负面效应。我国图书馆能否照搬国外的成功实践,以及由于众包强调开放式创新和公开讨论,会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同时,知识产权的纠纷势必会成为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一道鸿沟,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众包的负面效应及潜在风险。

    2.缺乏对图书馆开展众包基础理论的探讨

    大众参与创新,势必会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很多学者都对图书馆开展众包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展开了论述,但是,图书馆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创新手段,缺乏对开展众包基础支撑理论的探讨。

    3.缺乏对众包平台建设的研究

    众包平台作为图书馆众包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连接发包方和接包方的桥梁,是用户参与众包的重要媒介,平台的选择、设计和构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姜鹏从界面设计、任务发布、质量监督等方面简单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众包平台的设计方案,霍建梅构建了一个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众包服务平台模型,有一定的参考性,但论述简要,没有触及本质。

    4.对国外图书馆实践进行介绍的论文偏多,深入研究较少

    在67篇图书馆众包相关论文中,对国外图书馆众包实践介绍的文献总共有16篇,占到了整个发文量的25%。虽然在介绍的基础上,邓珊妮、李苏宁和刘丽对国外图书馆开展众包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但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评论和简单启示的层面上,更深层次的分析较少,其他论文更是简单带过。

    5.现有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以定性为主,缺乏定量研究

    对相关论文进行分析后发现,基本上所有的论文都以案例描述为主,大多数论文都提出一些理论上的对策,多有雷同,无关键数据支撑。至于众包对图书馆创新绩效产生怎样的影响,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持。

    四、众包研究建议

    1.加强图书馆众包产生负面效应的研究

    关于图书馆众包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纠纷等可能涉及的负面效应,如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至于一部分用户因为这些考虑而拒绝使用众包来完成任务,造成众包的开展存在困难。图书馆是一个开放性机构,因此图书馆数据资源侵权的可能性极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核心在于复制权的控制,加强对图书馆众包负面效应研究,规避其可能產生的风险非常迫切。

    2.加强图书馆众包基础理论的研究

    对于众包这种新型的创新手段,图书馆为了保证其良性发展,应该采取怎样的一种众包模式,应该怎么样激励更多的用户参与众包以及留住哪些稳定的参与者,如何把图书馆的工作内容进行众包且避免核心利益的损害,哪些工作应该进行众包,哪些工作应保留传统的方式,对于众包这些问题都有探讨和挖掘的价值。特别是图书馆众包的激励机制,涉及众包能够稳定开展,因此,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尤为重要。

    3.加强众包平台建设研究

    众包平台作为用户参与众包的重要媒介,平台的优劣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刻不容缓。众包是把双刃剑,用不好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用得好既可以为图书馆带来巨大的效益,又可以很好地服务读者。如何制定合理的众包平台设计策略,实现双赢,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4.加强对国外图书馆实践的深入研究

    众包模式的优势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为图书馆工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图书馆工作注入了新能量。但是众包在我国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相关的成功经验少之又少,国内图书馆界还需要对国内其他行业较为成功的众包项目及公众参与动机进行研究分析,以获取更加适合国内开展众包业务的成功经验。

    5.图书馆众包绩效评估

    图书馆众包绩效主要用来衡量图书馆部分工作开展众包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图书馆众包绩效评价方法的实现,为图书馆众包相关问题的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从而弥补图书馆众包在定量研究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杰夫·豪. 众包[M].牛文静,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

    [2]范丽娟. 众包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其运用[J]. 图书馆建设,2011(1):89-91.

    [3]赵景明,时咏梅. 图书馆众包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8):12-13.

    [4]百度知道[EB/OL]. https://zhidao.baidu.com/,2016-10-08.

    [5]张薷,曾艳. 基于众包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14,133(8):53-58.

    [6]关富英. 基于众包模式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思考[J]. 图书馆杂志,2015,134(2):58-62.

    [7]杨艳红. 众包——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路径新选择[J]. 图书馆学研究,2013(19):35-38.

    [8]陈桂菊. 图书馆特色库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研究——基于高职院校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4(9):164-165.

    [9]吴骏. 众包及其对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的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 2013(1):42-44.

    [10]王利青. 众包策略与高校图书馆服务[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97-99.

    [11]霍建梅. 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众包服务平台模型[J]. 图书馆学研究,2016(12):72-75.

    [12]盛芳. 众包馆员——开放图书馆的开放图书館员[J]. 图书馆杂志, 2012,31(2):19-23.

    [13]盛芳. 众包与众包馆员制度——助推图书馆服务转型[J]. 图书情报知识,2012(4):95-101.

    [14]万红. 基于众包的图书馆管理新模式设计[J]. 图书管理学研究,2012:27-30.

    [15]聂玉珍. 图书馆众包模式实践初探[J]. 现代营销,2014:16.

    [16]马杰. 众包模式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8-120.

    [17]刘丽. 国外图书包馆特色数据库众包模式建设调查分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23-26.

    [18] 李书宁. 国外图书馆数字馆藏众包建设实践调查与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4, 58(23):83-89.

    [19]乔亚铭. 基于众包的图书馆服务变革及问题思考[J].现代情报,2016, 36(9):124-127.

    [20]姜鹏. 图书馆众包平台设计[J].卷宗,2016(3):505.

    [21]张凤霞. 图书馆数字阅读中的版权保护问题研究[J].出版广角,2015(7):104-105.

相关文章!
  •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创新

    姜京梅,范瑜晛<br />
    摘 要 在当前社会背景越来越趋于数字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出版产业必须要尽快实现转型,进而抓住当前发展机会,

  • 浅阅读时代下的转发行为浅析

    王旭<br />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浏览信息的耐心大幅下降,如今的信息为配合社会的快节奏多呈现简短、浅显的形式,人

  • 高校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与改进

    【摘 要】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使用手机进行阅读,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本文通过介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