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的探赜

    戴惠

    【摘要】高等教育飞速发展,要求教育管理服务的专业化和系统化程度越来越高,内容也相对丰富,以仁爱和责任为理念,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将教育、职能、管理相统一,构建专业的队伍,采用高效快捷便利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从当前我国学生工作的困境出发,从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培养、信息化运营和监控三个方面,揭示主体间性视域下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高等学校 主体间性 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自上世纪一来,我国高等教育深刻变革,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而与此同时,这一变革也深刻地影响了高等教育体制以及整体结构,对于学生工作而言,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考验。

    在国外,高等教育学生工作一般更多采用“学生事务”“学生服务”的概念。目前较为主流的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提出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以及英国提出的“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的高教改革方案。不难发现,目前国际主流的高等教育理念都非常重视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体性,是主体教育理论,而主体间性更是对主体性的一种深化和发展。在教育的视域下,主体间性教育强调学生与教师,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注重内在思维向外在实践的迁移,同时注重外在活动向内在心灵的升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其内涵、理念、职责也发生着巨大的变迁。尤其是在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及最近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工作的研究可以说是浩若烟海,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学者的探讨主要集中在:①学生工作的困境。郑苍钧、郭增琦曾指出在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关系上易出现服务定位的误区,且存在学生管理路径依赖的制约、学生工作者角色定位冲突等困境。②学生事务工作的比较研究。于冠华、黄燕对比了中英、中美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异同,并指出国外学生事务在管理法制化、服务人性化、学生自治化等方面的优势和可参考性。③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李文峰提出构建“124”学生工作体系,即“1个阵地”“2支队伍”“4大和谐”,并系统论述了“124”学生工作体系的构建在高校教育实现全面辐射和全员育人中的优越性,提出从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评价标准、配套制度等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④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学者采用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关系重新定位,并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强调“互识”与“共识”。

    一、当前我国学生工作的困境

    1.注重服务社会而忽视学生发展需要。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因此学生工作也应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同时也应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最终的实现形式是以人才为基本的,因此,在高校如果学生工作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只注重社会发展而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那么会使得教育管理成为一种被动式的行为模式,影响学生工作的效果。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需要,那么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和创新意识,最终将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因此学校学生工作必须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

    2.注重群体需要而忽视个性发展需要。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工作力求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制约学生。制度的设立本身无可厚非,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但过度以制度去制约,强调一个声音,追求一种色彩,而忽略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自我选择的自由和选择上的客观差异性,忽视社会发展需要对人才多样性、多层次性的差异性需求,很难达到高等教育学生工作以及教育管理的真正目标。

    二、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的构建

    1.精细化服务。国内高等教育迅速扩招,以及实现了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但大学生在校人数飞速增长与教育资源的不匹配、不充分、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构建成长成才服务体系的首要就是要提高高校的精细化服务。精细化服务就是要尊重和研究学生,以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前提,真实反映学生诉求,解决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搭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自2014年起实施“分级引导计划”,具体是指在常年、适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础上,从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学风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学生学习动力。新生年级开展以“适应性教育”为核心的“赢在起跑线”教育管理,注重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二三年级以“发展型培育”为重点的“决胜关键点”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四年级学生以“分类化指导”为原则的“备战新起点”教育管理模式,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2.个性化培养。在主体间性视域下构建起来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要注重人治、法治相结合,刚性、柔性相辅相成。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需要考虑学生个性和要求的基础上,对其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并充分发挥学生在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的培养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多样性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从他律变自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而教育者以及高校更多的扮演了陪伴、服务以及适时引导的角色。

    3.信息化运营和监控。随着当前信息化席卷全球,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新的困难和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新时代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核心是要设立“五位一体”的信息化运营和监控模式。首先,个体信息数字化,应将学生的个体信息以及学生工作的内容和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整理、共享、运用。其次,办事流程网络化,学生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以学生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的提高,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学生事务流程和教育引导方式,实现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用。再次,教育管理品牌化,通过设立思政专题特色网站、公众号提供网络咨询、网络问答等事务,增加与学生的信息沟通与反馈,用网络拉进师生距离,用网络融合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最后,网络化监控,建立有效的引导监控体系,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学生上网情况进行反馈和监控。信息化运用模式,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高效地提供了大量有效实用的信息咨询,实现了学生工作双主体间的共同作用,这也是主体间性的体现和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郑苍钧.内涵发展视角下学生工作的困境与超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5):74.

    [2]于冠华,张建宝.地方高校专业使命教育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0):77.

    [3]李文峰.“124”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2):89.

    [4]赵新,赵平.面向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05):44.

    [5]郭增琦.高校学生工作服务模式解读: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以管理与服务的比较为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48.

    [6]姚进忠,邓玮.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取向——基于嵌入性整合的分析[J].集美大學学报,2012,(03):107.

    本文系2017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主体间性视域下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SJBFDY366);2017年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基于人才培养强基工程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SZ20170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