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丘陵区石灰岩山地黄山栾树和构树点播造林试验
摘要? ? 为了有效解决特别困难立地条件造林难题,本文开展耐旱性强的黄山栾树和构树点播造林试验,探索石灰岩山地岭脊造林和山地生态修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黄山栾树和构树均可实现一次造林成功,二者生长良好,结合相关管理措施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石质荒山绿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 黄山栾树;构树;点播造林;皖东丘陵区;石灰岩山地
中图分类号? ? S725.72? ?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21-0174-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石灰岩山地为江淮丘陵地区的主要山地地貌类型之一,是江淮丘陵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山势陡峭、坡度较大、岩石裸露比例大、土层瘠薄、植被稀少和生态退化明显等突出问题。岭脊、山顶或陡峭斜坡地带是不可及的造林地。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et)又称灯笼树,是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1]。黄山栾树树高可达20 m,枝繁叶茂,花束金黄,蒴果艳红,秋叶金黄,为水土保持和山地主要的景观绿化树种。黄山栾树深根性,喜光,喜生长于石灰岩土壤,耐寒、耐旱、耐瘠薄,对风、粉尘和大气污染有较强的抗性[2]。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别名褚树,为桑科构属落叶乔木,树高10~20 m[3]。构树是强阳性树种,根系浅,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快、萌芽和根蘖力强、经营周期短等特点[4]。构树树冠开张、叶片肥大、果实艳红,是非常好的饲料、造纸和观赏树种。自2014年起,按照适地适树和特别耐干旱瘠薄土壤的原则,笔者在采石塘口堆土区选用黄山栾树和构树进行种子点播造林试验,以期为石灰岩山地岭脊造林和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1? ? 材料与方法
1.1? ?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安徽省东部的滁州市琅琊山丰乐亭地区,海拔60~310 m,土壤质地为石粒含量高的石灰土,基岩为分化能力弱的石灰岩。试验区土壤厚度5~20 cm,pH值为7.7,呈中性偏碱,土壤肥力低下,为生态脆弱的不毛之地。试验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年降水量1 039 mm,年平均气温14.5 ℃,无霜期222 d,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热不均,常年处于干旱少雨状态,加之石灰岩山地过度放牧,对人工造林和树木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乔木树种基本消失,仅残存少量的酸枣、一叶狄、野蔷薇、野山楂、野花椒、胡枝子等。试验地位于杨家洼西坡中上部,原地类为国有牧场,试验区域没有乔木树种分布,灌木和草本植被覆盖率为15%~30%,属于石质化荒山。
1.2? ? 試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黄山栾树和构树种子。黄山栾树种子黑褐色,近球形,直径5~6 mm,千粒重为110 g,种子纯净度为98%,发芽率为60%~80%;构树种粒小,千粒重为2.3 g,种壳坚硬,发芽率为4%~5%。
1.3? ? 试验方法
2017年1月对试验区(面积为12 hm2)进行全面调查,同时进行穴状整地,整地方式主要为见缝插针式,种植穴的规格为40 cm×40 cm×30 cm,造林株行距为2 m×2 m,造林密度非常不均匀。造林坚持“宜深则深、宜浅则浅”的原则,切忌“一刀切”。为了确保一次造林成功,每穴点播种子5~10粒,并进行边整地边点播,点播深度达5 cm以上,以有效防止鸟类和鼠害,出苗后仅进行割灌割草和覆盖保湿物。构树采取拌沙撒播方法,有效增加播种数量。2019年12月采用一分样圆法在试验区域内随机设置3个样地,统计成活率与保存率,选择样地内每穴各树种的优树调查树高、地径(30 cm处)等,并对困难立地条件点播造林可行性进行定量分析。
2? ? 结果与分析
2.1? ? 黄山栾树人工造林生长情况
2.1.1? ? 黄山栾树人工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情况。根据2017年造林情况和2019年12月调查结果可知,黄山栾树共造林22穴,每穴均有出苗。造林当年成苗率为100%,基本实现一次造林成功。同时,经过3年幼树管理,2019年12月所有种植穴内均有黄山栾树成活,苗木保存率100%。根据调查结果可知,黄山栾树在山地中上坡和岭脊地区造林,幼树数量变化现象明显,其中有6个穴出现1穴1苗、有2个穴出现1穴2苗、有4个穴出现1穴3苗、有1个穴出现1穴4苗、有4个穴出现1穴5苗、有2个穴出现1穴6苗、有2个穴出现1穴8苗、有1穴出现1穴15苗,占总穴数的比例为4.5%~27.3%,表明黄山栾树点播造林发芽率较高、适量的种子可确保一次造林成功。黄山栾树是石灰岩山地主要的乡土树种,采取点播造林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能够实现石质荒山限期绿化的目标。
2.1.2? ? 黄山栾树人工造林树高生长变化情况。由表1可知,黄山栾树造林后,经过3年自然生长,林木高生长变化幅度比较明显,树高为0~0.9 m的有4株、树高为1.0~1.9m的有14株、树高为2.0~2.9 m的有3株、树高为3.0~3.9 m的有1株,分别占林木总株数18.2%、63.7%、13.6%和4.5%。由此可见,林木高低起伏较大,因幼苗所处立地条件差异,1 m以下的小老树占比达18.2%。一穴多株的林木分化现象明显,采取及时的间苗措施可以为目标树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
2.1.3? ? 黄山栾树人工造林地径生长变化情况。由表2可知,黄山栾树地径生长变幅明显,经过3年自然生长,地径粗度为1.0~4.9 cm,其中粗度为1.0~1.9 cm的有8株、粗度为2.0~2.9 cm的有6株、粗度为3.0~3.9 cm的有5株、粗度为4.0~4.9 cm的有3株,分别占林木总株数的36.4%、27.3%、22.7%和13.6%。结果表明,恶劣的造林条件制约黄山栾树幼树正常生长发育。
2.2? ? 构树点播造林生长情况
2.2.1? ? 构树点播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情况。由2017年造林和2019年12月调查结果可知,构树造林22穴,有苗木存活的共20穴,造林当年苗木成活率为90.9%。经过3年抚育管理,2019年12月保留20穴有構树生长,保存率达100%。构树是石灰岩山地主要的乡土树种之一,通过点播造林和必要的管理措施,能够实现石质荒山的绿化目标。
2.2.2? ? 构树点播造林立木变化情况。在山地中上坡和岭脊地区造林中,构树幼树数量变化现象明显,其中1 穴1苗的有14穴、1穴2苗的有5穴、1穴3苗的有1穴,分别占样木总穴数的70%、25%和5%。这表明充足的种子可确保构树点播造林一次成功,且1穴1苗占主导地位,可为目标树提供充足的营养空间。
2.2.3? ? 构树人工造林树高生长变化。由表3可知,构树造林后,通过3年的自然生长,林木高生长变化幅度比较明显,其中树高为1.0~1.9 m的有3株、树高为2.0~2.9 m的有11株、树高为3.0~3.9 m的有15株,分别占林木总株数的10.3%、37.9%和51.8%。因幼苗所处立地条件差异,幼树高低起伏较大,2 m以下的小老树比例约10.3%,2 m以上立木株数比例达89.7%。
2.2.4? ? 构树人工造林地径生长变化。由表4可知,构树粗生长变幅明显,通过3年自然生长,构树地径的径阶为2.0~6.9 cm,其中构树地径为2.0~2.9 cm的有7株、地径为3.0~3.9 cm的有13株、地径为4.0~4.9 cm的有4株、地径为5.0~5.9 cm有4株、地径为6.0~6.9 cm的有1株,分别占林木总株数的24.1%、44.8%、13.8%、13.8%和3.5%。这表明恶劣的立地条件成为构树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
3? ? 结论与讨论
皖东石灰岩山地是主要困难造林地之一,岩石裸露面积比例大、山体低且山势陡峭、土层浅薄且石粒含量高,不保水、不保土,加上过度放牧和未适地适树,导致造林难、生态脆弱,如何解决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5]。皖东丘陵石灰岩山地中上部和岭脊是植树造林难度最大的区域。通过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选择石灰岩山地自然分布、特别耐干旱瘠薄土壤和天然下种能力较强的黄山栾树、构树[6],采取见缝插针式整地和每个种植穴播种5~10粒等措施点播造林,实现了一次造林成功,对恢复植被、改善土壤条件和逐渐修复生态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为石灰岩山地少土无土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皖东丘陵地区分布丰富的落叶阔叶树种资源,朴树、苦楝、乌桕等都能够作为石灰岩山地点播造林的优选树种,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鸟类传播和天然下种相结合等是促进脆弱石质荒山自然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最终实现多树种混交、多目标经营、乔灌草结合和群落稳定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4? ? 参考文献
[1] 冯桂林.黄山栾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2019(16):7.
[2] 陈永兵.黄山栾树生物学特征及播种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9):175.
[3] 王洋,高正龙,王品胜,等.构树资源开发利用现状[J].饲料博览,2020(8):18-21.
[4] 韦冬萍,庞晓红,韦剑锋,等.不同立地条件下构树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分配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0):173-176.
[5] 马搏,毕润成.石灰岩山地生态恢复物种的选择[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1):73-78.
[6] 周铭山.不同立地条件营造黄山栾树生长调查[J].林业勘察设计,2019,39(2):63-65.
作者简介? ?台建武(1972—),男,安徽滁州人,林业工程师,从事基层人工造林、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