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物理有效教学的学生因素探析

赵柳青
大部分研究者把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重点放在了教师因素上,忽略了学生因素的重要性.然而,有效教学理论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由学生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体现出来的.要实现物理的有效教学,必须要对学生因素进行探究,这是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任何“教”的过程都无法取代学生“学”的过程.本文以学生因素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堂参与度、物理意识三个方面展开对影响物理有效教学的学生因素的探讨.
1 学习起点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先前的学习中所积累下的基础,包括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新事物时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和能力储备.维果斯基也曾把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在他人的帮助或启发下可以达到的较高发展水平,并指出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使学生处在最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就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有效地进行物理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可见准确地把握学习起点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
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片段为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宽为20.0cm的书和长为11.0cm的铅笔的测量图,并提问学生图片上刻度尺的读数是多少,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并回答非常正确,这说明学生已掌握了测量值为整数的读法.紧接着教师又给出了读数为7.98cm和10.12cm的两幅测量图,对于这两幅图的读数,生1说:第一幅图快8.0cm了,第二幅图刚过10.0cm;生2说:第一幅图7.9cm,第二幅图大约10.0cm;生3说:第一幅图8.0cm,第二幅图10.1cm,由此可见学生基本掌握了刻度尺的读法,教师在教学时重点讲授刻度尺的估读方法即可.但是,接下来该教师却话锋一转:这两幅图上刻度尺的读数到底是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刻度尺.最后,学生只能跟着教师预设的教学流程重新学习了关于刻度尺的知识……,可以看出该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尝试着说出了刻度尺的读数,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没能及时地把握住学生的现实起点,对学生的学习起点估计过低,教学内容重复学生已掌握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而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挑战,学生不能从教学中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教学也就算不上有效了.
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1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
物理是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物理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结构性.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整套教材,读懂教材的编排特点,准确地掌握自己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知识,以后还有哪些与此相关的知识需要学习.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理清学生的知识结构,准确掌握其逻辑起点.
1.2 充分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现实起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教材是学生可以依赖的仅有的学习资源,这种情况下教师比较容易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教师一般也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从前到后”、“从上到下”进行教学.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日趋信息化、技术化,学生学习的渠道和资源变得日趋多样化、丰富化,教师越来越难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所以,物理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通过课前调查、课中生成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经验世界,从而确定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
2 课堂参与度
课堂本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展开双边互动的场所,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然而,现在却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处于支配地位,学生则处于不平等的被支配地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其内部心理结构的不断变化.可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物理课堂上,只有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以“奥斯特实验”教学为例.若教师将学生操作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在教师的操作下学生可以看到小磁针在通电直导线下偏转了一定角度,但是,学生却不知道在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磁针才能偏转,比如小磁针该怎样摆放;导线电流需要多大;选择怎样的导体.这样将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具体操作毫无感觉、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知识掌握不牢固.
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2.1 采用“分组”形式
受国情所限,我国的班级班额约40至50名学生
,这种大班额的班级设置本身就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种情况下,应积极地采用“分组”的教学方式,教师把班内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由4到6名学生组成,小组学习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在小组内每名成员都有发表自己看法和观点的机会,真正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2.2 变换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拥有绝对的权威,他们主导着课堂的进行节奏、操控着课堂上的所有活动.长期以来,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则处于被动状态,没有丝毫的课堂参与权.因此,教师应调整自己的角色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只有教师调整原有的传统角色,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课堂参与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 物理意识
物理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从物理学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能运用物理方法、物理语言分析问题、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但现实情况是中学生恰恰缺乏这种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很难做到从物理学的角度思考,即便是想到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也仅限于机械地套用公式或模仿做过的题目.例如,问学生:“用细线悬挂一个乒乓球,慢慢地靠近打开的水龙头,猜想乒乓球是靠近水柱还是远离水柱呢?”很多学生
对此毫无头绪,但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它其实就是流速与压强的问题,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乒乓球向水柱靠近,水的速度带动周围空气的运动,运动的空气气压变小,大气压就推着球向气压小的地方移动,即乒乓球靠近水柱.对物理教学而言,重要的不是学生会解多少题考试得多高的分,而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揭示这些现象的物理奥秘,从而为生活服务,真正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下面仅从规范物理语言这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
分析物理问题和描述解题过程都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物理语言,然而,许多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仍无法用物理语言准确地表述自己的物理思维.例如,公交车突然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会向前倾倒,尝试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比较准确的答案表述应该是:公交车受力而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由于惯性的作用,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导致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在这里“运动、受力、惯性、运动状态”等都是物理用语.但是,有些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却用“车不动了,人还在动,人就会向前倾倒”等生活用语来说明,还有些同学的表述缺乏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语言意识,并在教学时使用规范的物理语言,为学生作出表率,让学生模仿运用,不断提高物理语言的表述水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影响物理有效教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物理意识,这些都是影响物理有效教学的学生因素.所有的这些因素对物理有效教学产生综合的影响,要研究物理有效教学,必须关注这些影响有效教学的学生因素.
相关文章!
  • 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

    赵鸣明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营养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结合初中生的生活体验,普及生理健康知识,开展生命教育主题实践

  • 浅谈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潘洁摘要: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来讲,注重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对于这些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中等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