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地区春尺蠖的发生及高效综合防治技术
贺金鹏 孟庆新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hoff )属鳞翅目,尺蛾科,是一种重要的有害生物,不仅危害槐、杨、柳等生态林树种,还危害杏、枣、核桃、苹果、梨等多种经济林树种。其发生期早,幼虫发育快,食量大,常暴食成灾,虫口密度大时将树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为减少经济损失,有效防控春尺蠖的发生危害,现将春尺蠖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形态特征
春尺蠖雄成虫翅展28~37毫米,体灰褐色,触角羽状。前翅淡灰褐至黑褐色,有3条褐色波状横纹,中间1条常不明显(图1)。雌成虫无翅,体长7~19毫米,触角丝状,体灰褐色,腹部背面各节有数目不等的成排黑刺,刺尖端圆钝,臀板上有突起和黑刺列。因寄主不同,体色差异较大,可由淡黄至灰黑色(图2)。卵长圆形,长0.8~1毫米,灰白或赭色,有珍珠样光泽,卵壳上有整齐刻纹。老熟幼虫体长22~40毫米,灰褐色。腹部第二节两侧各有1瘤状突起,腹线白色,气门线淡黄色(图3)。蛹灰黄褐色,臀棘分叉,雌蛹有翅的痕迹。
2 生活习性
根据试验观察,河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2月中、下旬至3月下旬羽化,成虫羽化受气候影响较为明显,3月下旬进入产卵高峰期,4月上旬至5月中旬进入幼虫期,4月下旬开始进入暴食期,5月中下旬幼虫入土化蛹。成虫多在下午和夜间羽化出土,雄虫有趋光性,白天多潜伏于树干缝隙及枝杈处,夜间交尾,卵成块产于树皮缝隙、枯枝、枝杈断裂等处,一般产卵200~300粒。初孵幼虫活动能力弱,取食幼芽和花蕾,较大则取食叶片;4~5龄虫耐饥能力相当强。由于雌成虫无翅,自然传播速度较慢,传播扩散主要通过吐丝下坠借风飘移传播到邻近树木,受惊扰后吐丝下坠,又可收丝攀附上树,因此百姓常称此虫为“吊死鬼”;老熟后下地,在树冠下土壤中分泌黏液硬化土壤作土室化蛹,入土深度以20~30厘米处为多,约占65%,最深达50厘米,多分布于树干周围。
3 综合防控技术
近几年,春尺蠖虫口基数逐年增加,对林木和果园的危害日益严重,如不加以有效防控,将会造成严重危害。春尺蠖的防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从成虫羽化到幼虫化蛹都可以进行持续防治,根据不同的虫态历期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3.1 圍环阻隔
于成虫羽化前在树干1米左右处缠绕一圈宽度为10~15厘米的塑料环或胶带环,紧贴树干不留缝隙,可有效阻隔雌成虫和幼虫上树(图4)。
3.2 用粘虫胶
成虫羽化前在树干1米左右处涂刷粘虫胶,胶环宽度为8~10厘米,可有效粘杀春尺蠖成虫和幼虫。
3.3 灯光诱杀
利用成虫趋光的习性,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雄成虫以控制虫源,降低虫口密度。
3.4 药剂喷雾
4龄前幼虫用20%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1%甲维盐微乳剂1 000~1 500倍液,5%氯氰菊酯1 000倍液,全树均匀喷雾。时间集中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
3.5 土壤翻耕
做好林地的中耕和耕翻工作,破坏树冠下的越冬蛹场所,减少翌年越冬蛹基数。时间为6月至土壤结冻前。
(作者联系电话:1980325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