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时代网络媒体深度报道问题及策略研究

马志红
摘 要 随着网络传播方式大规模影响我们的生活,其所带来的碎片化阅读现象也日益显著。碎片化阅读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不加思考的、跳跃性的阅读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理的快感,正在蚕食受众的深度阅读需求,各类满足深度阅读需求的深度报道正在遭遇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对碎片化阅读时代网络深度报道发展现状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具体策略,力求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词 阅读时代;网络媒体;深度报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4-0076-02
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就对碎片化进行了研究,近年来被引入传播学的研究中。在传播学领域,碎片化被界定为:由于社会阶层的日益多元和裂变,带来的受众市场向多元化、小众化转变的现象。碎片化阅读指阅读内容趋向分散的信息,表现为表面、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新媒体的交互性及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碎片化现象不仅体现在细分了受众群体上,同时也体现在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被激发上,整个网络传播呈现为碎片化语境。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媒体平台最重要的趋势”。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碎片化的浅阅读需求成了主流,同时满足深度阅读需求的网络深度报道正在遭遇发展瓶颈。
1 碎片化阅读时代深度报道的困境
所谓深度报道,不仅是对事件有通透的理解,对新闻进行详细又深刻的报道,能够理清新闻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还能对新闻做出前瞻性报道,平衡社会整体大局。碎片化阅读时代,需要深度阅读的深度报道正在遭遇瓶颈期。
1)传播时空、主体的碎片化削弱传统深度报道的舆论主导权。碎片化阅读时代由于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及媒体的移动化,传播活动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被撕裂,呈现出碎片化。这种基于网络技术的去中心化带来了话语权的下放。一个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在尚未进入公众视野之际,受众往往以各个媒介和平台提供的碎片化信息作为对事实判断的依据,这就为别有用心者大造与事实极为不符的舆论声势提供了契機。而深度报道在经过选题、策划、调查、采访、写作、编辑、发布这一整套流程下来,新闻往往变成了“旧闻”,在一些热点事件中也就无法先发制人引导舆论,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甚至被现有的舆论牵着鼻子走,以讹传讹,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与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排斥长篇累牍的深度报道。碎片化阅读时代下,网络技术带来了信息大爆炸,极大地满足了受众信息需求,同时碎片化的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使得人们眼前每天都充斥着使人眼花缭乱的信息,巨大的信息量削弱了人们阅读信息的耐心,也滋生了受众对于阅读的浮躁之气。受众日益变差的耐心和注意力又进一步加剧了媒体信息的短小、不完整,趋向碎片化、非线性化,超文本链接。面对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刻、需要花费更多脑力去阅读和理解的深度报道,受众更是不愿意主动去接受,有时甚至是直接屏蔽掉。
2 碎片化阅读时代网络深度报道之不足
网络深度报道形态不成熟。网络媒体在深度报道方面报道形态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原创性不够、同质化加剧。国内网络媒体深度报道,在报道时选择的切入点都大同小异,区分度不高,甚至有的网络媒体就只是转载其他网站的内容进行复制粘贴。网络深度报道更新速度慢。网络媒体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强大的传播速度,相对于一般的报道而言,网络媒体真正做到了实时更新,但在深度报道方面却没有体现出来。网络新闻媒体在强调独家策划时,往往时效性就会滞后,二者往往不能兼而有之。网络深度报道缺乏“自我营销”探索。全媒体时代,受众的专注力、耐心被稀释,同时,媒体竞争激烈,不仅有同类媒体之争,还有新老媒体之争。而此时,网络媒体缺乏自我营销的意识及对营销方式的深入探索。同时,对深度报道在媒体品牌打造方面的作用重视不够。
3 碎片化阅读时代网络深度报道策略研究
1)贴近关切,讲好故事。网络深度报道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重新树立起在受众心中的威望,还要学会立足于本国国情,讲好属于人民的故事,与受众产生“共情”。碎片化阅读时代,深度报道在时效性和吸引力方面显然不占优势,既然在“新鲜”上无法抢占先机,那就只能在“新意”和“心意”上多下功夫。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深度报道的选材上。众所周知,新闻报道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讲述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疑点和难点、贴近受众生活、反映中国国情的故事是深度报道理应承担的责任。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新闻,然而零零散散的新闻信息在过了“黄金24小时”之后就很难再使受众对其保持原有的关注度,但是一个好的新闻故事却能在受众心里保持长久的记忆。而深度报道因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无疑是讲述新闻故事的最佳载体,因此,深度报道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首先必须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这一独有优势,讲好最符合大众利益的、属于人民自己的故事。
2)有温度,有人文关怀。威廉·C·盖恩斯在《调查性报道》一书中指出:“人物在报道中的作用会随着调查的深入逐渐凸显,尽管事件比人的意义更显著,但读者总是对报道中的人物印象更深刻,并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角色来回忆起整个事件,而不是首先记住事件或问题本身。”因此人物对深度报道具有重要意义。换句话说,深度报道要想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突出对“人”的关怀,体现人文关怀。
3)坚持品质,凸显优势。碎片化阅读时代,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新闻报道不惜降低格调,哗众取宠。在全民都陷入碎片化阅读的狂欢中,新闻内容变得越来越浅薄化、娱乐化、粗鄙化,网络深度报道更应该坚守底线,不能为追求利益而丢弃对社会对公众的责任。做有质量、有内涵的新闻报道依然是深度报道凸显自身优势的必不可少的举动。
4)转变观念,做好推广。随着互联网思维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媒体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深度报道报道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还必须要跳出只有传统媒体才有深度报道的误区,深度报道并非只能以传统媒体为平台,新媒体的受众数量多,且分属于不同的阶层,对新闻报道的呈现形式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新媒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是当下深度报道突破自身局限、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另外,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普及和运用,各大网络媒体也都纷纷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在利用公众号推送新闻的过程中,也为深度报道实现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虽然并不是每天都有更新,但它推出的内容都是对过去一段时间里发生的热点事件的深层次的导读,其文章开篇会标明文章字数以及阅读需要花费的时间。在这一点上其与时俱进的内容生产形式和人性化的服务,更容易吸引受众的眼球。
5)借力碎片化,寻求新的报道模式。碎片化形式即在写作上采用短句、短段落,在保证信息完整的前提下少使用或不使用过于繁琐、语法较多的描述性语句,使文章简洁明了,直观易懂,尽量避免长篇累牍。要明确不一定篇幅长、信息容量大的新闻才能称之为深度报道,信息呈现形式的碎片化和内容的深刻性并不总是相互冲突对立的,将碎片化的写作风格融入网络深度报道也并非是不可取的。这种方式最先在都市报、晚报等面向市民阶层的报纸上兴起,后大胆地运用于较为严肃的时政新闻。在完整交待新闻事件经过的同时,也适应了受众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同时又保证了新闻内容的深度,其传播效果显而易见。另外,针对受众碎片化阅读的方式,网络深度报道对篇幅过长、内容背景等过于复杂的文章可以采用“未完待续”的报道形式,即将一篇深度报道分成多个部分,每天只刊登其中的一部分,连续报道,这样既满足了受众的碎片化阅读心理,也保证了深度报道的质量,同时给受众留下悬念,使其迫切想要知道事件的进展,从而提高网络深度报道的关注度。
4 结束语
人们越来越提倡“内容至上,观点为王”的碎片化阅读时代,受众的需求也由要求获取“丰富的信息”向呼吁媒体提供“有用的信息”转变。网络的深度报道自开创以来因其内容深刻性和可读性、题材的广泛性和重大性以及在社会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其纵然如今面临发展的瓶颈,但它的影响力仍旧不可小觑。事实证明,只要深度报道坚守底线和与时俱进并举,再度成为媒体和受众心中的宠儿也是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威廉·C.盖恩斯.调查性报道[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尼尔·高普鲁.深度报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杨.碎片化时代新闻报道应追求深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01-22.
相关文章!
  • 西藏纪录片叙事的视觉表征与文

    【摘 要】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

  • 微语境下主流媒体新闻评论的舆

    李佳宝<br />
    【摘 要】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的兴起及发展,主流媒体微评论成为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之一。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主流

  • 论CG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

    【摘 要】CG技术作为一种特效制作技术,其在影视领域的应用,为影视艺术带来了新的面貌。其应用形态多元,但在功能形态上,主要体现在创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