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文本 提升语文素养
徐佑国
文本解读是一门学问,要形成自己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静心学习、埋头实践。
一、 从文体把握
教师针对不同文本的文体特点设计精巧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深入解读,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比如对于小说的解读,可以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让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文本解读的要义。在教学《孔乙己》时,我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来深刻理解文章主题。孔乙己表现出的特质更像一个社会的“多余人”,不属于当时任何一个阶层和群体,对他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二、注重情感体验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善于寻找能引发共鸣的情感触发点,营造学生与文本间的磁场效应,让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升华情感。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感悟文中“父亲”的爱,需要品读四个场景中“父亲”看似简单的四句话。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讨论这四句话,想想:当你遇到挫折痛苦时,父亲会对你说什么?当你將要远行时,父亲会对你说什么?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看似普通的对话,自然有所体会,感受到父爱如山,还积极地谈论起自己和爸爸相处的各种小故事。
三、抓关键词句
好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等,解读文本就是要找准切入点。
学习《社戏》时,我以文末的“好豆”“好戏”两个关键词为切入点,让学生自读文本。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地骂”,那夜吃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这种有落差的描述让学生明白: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儿时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标志。在成年后束缚重重的生活中,这样的记忆会愈发清晰。探讨成长的话题,学生当然有话说,课堂自然就丰富起来。
四、探寻文本背景
必要的资源引入,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如有些文本内容与我们生活的时空距离较远,那么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把握写作意图;又如有些文本内容较单薄,只有查阅、拓展相关内容,才能使学生准确领会文本内涵。在高尔基的《海燕》里,海燕、海鸭、企鹅、海鸥等都有象征意义,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这些动物有种种不同的表现。仅从字面理解,学生很难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果知道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就能理解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形形色色的伪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从而领会诗歌传递的精神。
五、巧用留白
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文中的留白之处,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根据情理发挥想象力,揣摩文本的隐藏含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从友人登船起,至帆影彻底消失在视野中,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空白。抓住这处留白,我们就能很好地体会作者是将深厚的感情寓于景物描绘之中,他对朋友的关注与依恋都追随着孤帆远影,融入大江尽头。
总之,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体味其中情感,感悟深厚意蕴,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责 编 莫 荻)
文本解读是一门学问,要形成自己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静心学习、埋头实践。
一、 从文体把握
教师针对不同文本的文体特点设计精巧的教学思路,引领学生深入解读,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比如对于小说的解读,可以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让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文本解读的要义。在教学《孔乙己》时,我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来深刻理解文章主题。孔乙己表现出的特质更像一个社会的“多余人”,不属于当时任何一个阶层和群体,对他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二、注重情感体验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善于寻找能引发共鸣的情感触发点,营造学生与文本间的磁场效应,让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升华情感。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认为要使学生真正感悟文中“父亲”的爱,需要品读四个场景中“父亲”看似简单的四句话。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讨论这四句话,想想:当你遇到挫折痛苦时,父亲会对你说什么?当你將要远行时,父亲会对你说什么?学生反复品读文中看似普通的对话,自然有所体会,感受到父爱如山,还积极地谈论起自己和爸爸相处的各种小故事。
三、抓关键词句
好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等,解读文本就是要找准切入点。
学习《社戏》时,我以文末的“好豆”“好戏”两个关键词为切入点,让学生自读文本。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地骂”,那夜吃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这种有落差的描述让学生明白: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儿时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生活的标志。在成年后束缚重重的生活中,这样的记忆会愈发清晰。探讨成长的话题,学生当然有话说,课堂自然就丰富起来。
四、探寻文本背景
必要的资源引入,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如有些文本内容与我们生活的时空距离较远,那么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作者写文章时的背景,把握写作意图;又如有些文本内容较单薄,只有查阅、拓展相关内容,才能使学生准确领会文本内涵。在高尔基的《海燕》里,海燕、海鸭、企鹅、海鸥等都有象征意义,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这些动物有种种不同的表现。仅从字面理解,学生很难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果知道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就能理解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形形色色的伪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从而领会诗歌传递的精神。
五、巧用留白
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文中的留白之处,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根据情理发挥想象力,揣摩文本的隐藏含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从友人登船起,至帆影彻底消失在视野中,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空白。抓住这处留白,我们就能很好地体会作者是将深厚的感情寓于景物描绘之中,他对朋友的关注与依恋都追随着孤帆远影,融入大江尽头。
总之,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体味其中情感,感悟深厚意蕴,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