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创建史话

    闫红丽+邓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西柏坡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后随党中央搬迁到北京,经周总理批准曾数易校名,并从当时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现在公安行业的最高学府。学校综合档案室内珍藏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创设时的一批珍贵档案,本文就围绕这些档案讲讲公安大学创建的故事。

    1948年7月,为适应革命胜利形势的发展,和大、中城市建立公安机构的需要,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决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东、西冶村开办华北公安干部训练班,这就是如今共和国高级警官的摇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起源。1949年1月,经中共中央华北局批准,华北公安干部训练班扩建为华北公安干部学校,由华北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兼任校长。同年2月,华北公安干部学校由河北井陉迁入北平东四北大街汪家胡同和安定门内方家胡同13号。同年7月,学校迁入西便门外的白云观。1950年1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周恩来总理正式批准华北公安干部学校改衔为中央公安干部学校,由公安部领导,由地区性学校扩大为面向全国,专门培训全国公安保卫干部的基地。1952年10月,学校由白云观迁入木樨地校舍。自迁入木樨地校舍至今,一代代公大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为公安政法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六十余年,学校也从当时的只砖片瓦、一穷二白的地方性保卫干部训练班,发展成为拥有木樨地、团河两个校区,校园面积达到1200余亩,被誉为“公安系统最高学府”的现代化公安高等院校。

    暂借校舍艰苦创业

    1949年初,学校决定跟随党中央迁入北平,没有固定的校舍,只能先暂借四合院,后迁至白云观。当时,白云观是一座年久失修的道观,到处杂草丛生,瓦砾遍地,断壁残垣,破旧不堪。学校发动干部、学生自己动手,清除杂草和碎砖烂瓦,平整院落,整修庙堂,使校园面貌为之改观。当时的学校没有课堂,学员露天上课;没有食堂,学员席地就餐;没有宿舍,学员睡大通铺,一二十人挤在一个殿堂里。为了解决寒冬上课和就餐问题,干部和学员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掀起了劳动竞赛热潮,奋战50多天,建起一座简易的礼堂。但是,伴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从开始的一期学员80余人,全部师生员工100多人,发展到一期学员500余人,师生员工近千人。随着学员数量增多,暂借的白云观原有校舍已无法满足学校长期发展的需要,校方开始筹划扩大校舍面积。校方首先考虑的是以占用的白云观为建筑原点,向外扩张建筑。白云观有房舍300余间,共占地50000余平方米,如果作为永久校舍,必须进行改扩建。按照扩大建筑到80000平方米计算,需买老乡住宅房屋等15000平方米,菜地10000平方米,这样扩大建筑后最多可以容纳3000至4500人,但活动场所很小。另外,当时白云观西10米有平绥铁路,南100米有平汉铁路,铁路交叉火车往返,不利于新建大型建筑物。后来综合各种因素,从学校长远发展来看,将白云观作为永久性校舍并不适宜。

    重新选址购置土地

    否决了在白云观扩建校舍的方案,经过反复勘察和集体讨论,校方决定在复兴门外羊坊店村另选校址。当时,该区域属于羊坊店村村民私人所有,土地一片荒凉,多为耕地或坟地。该区域的优势在于面积宽广,交通便利,有河流经过,原地建有水塔,且乡风淳朴,为学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弹性空间和便利的物质条件。

    1951年1月,学校致函北京市人民政府,申请购置新校舍用地。北京市人民政府复函学校,同意将复兴门外、复兴路南、京绥路西44万平方米土地作为学校建校用地,并按分期建筑计划,先行建筑河北部分(20万平方米)。同时要求,收购农民耕地事宜、解决农民移居困难与合理照顾农民生活等问题,概由学校直接负责。

    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复函要求,学校立即安排专门人员负责购买新校舍地基的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补偿问题,工作人员将购地工作分为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是熟悉情况,领会政策。该片土地权属于100多户农民,有的地块较小仅几分地,有的地块较大有数亩之多。虽然村民对于学校购置土地持理解态度,但也有部分村民为发泄不满,乘机挑拨关系,造谣胡说,煽动群众请愿。学校为解决这一问题,认真学习《中央关于购买私人土地的决定》,根据实际情况,向群众揭示宣传,揭发孤立坏分子,争取绝大部分群众的支持,并及时进行量地绘图工作。第二步是评地价,召开骨干会议。起初,在有村民骨干代表参加的评地价会议上,大家认可120万元(第一套人民币)每亩的地价,但散会后,又有部分人召集群众开会进行煽动,要求抬高地价到150万元每亩。学校通过搜集材料,召开群众大会,使群众对学校的态度有了基本的转变,群众表示,“地一定给,不能让老百姓吃亏,但也不能让政府吃亏。”最终学校以旱地110万元每亩,水地170万每亩的价格与群众达成一致,顺利向群众购买了土地。第三步是收尾登疑工作。学校认真审核地契,无主土地暂时登记,以备后来购买。同时对地上青苗和迁坟费用进行补偿,做好收尾工作,保证购地工作顺利完成。至1950年底,学校顺利完成新校舍土地购置工作,共购置土地448200平方米。

    全员参与艰苦建校

    在前期购置土地工作顺利完成后,1951年2月,学校成立校舍修建委员会,教育长张德含任主任,张国安任副主任。4月2日,周仲英副校长主持开工仪式,中央公安干部学校木樨地校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学校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校舍建筑工作。在房屋质量上,将校舍主要分三种:第一种基本上是钢骨水泥结构,如大礼堂、教学楼、办公楼等;第二种是瓦顶、钢骨水泥砖木混合结构,如学员干部宿舍、自修室、诊疗所等;第三种是平房砖木结构,如伙房、饭厅、大教室、会议室、仓库等。在房屋内部的装饰设备上,根据用途有所不同。至于房屋价格,依据设计公司的估计和学校新建房屋的预决算,除大礼堂为250万元每平方米外,其余每平方米都不超過200万元。建筑原则为自备材料,委托施工。由设计公司直属工程公司负责工程的设计施工,学校派员购置建筑材料,配备行政保管、会计人员,全体学员参加义务劳动,配合建筑单位施工。

    

    学校组织全校干部、学员轮流参加校舍建设义务劳动,大家把劳动的场面用朴实的文字记录下来:“警干大队第一队的同志,晨曦未晓,浩浩荡荡的队伍走上了劳动广场,向荒野展开了斗争,挖的挖,铲的铲,长长的道路上来往走着抬着土筐的行列。在这里,看不到男、女、老、少的区别。”“年纪较大的,像一队六组王亚清同志、四队六组贾生贵同志,他们和青年同志一样地积极,抬起土来跑得更快,三分钟抬两次。女同志如十四队王颂申、五队六组李惠英,办公室秘书科郭凤林、丁秀芝等同志,在劳动中始终坚持和男同志一样抬五筐才休息。二队二组崔杰,组教处叶云珠等同志年级最小,但他们抬起土来又稳又快。老同志有的过去在战场上受过重伤,像一队四组咸同德同志至今身上还有一颗子弹未取出,他们不顾同志们的劝阻,也积极地来参加了劳动。”

    大家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艰苦创业,团结奋斗,战胜了建校劳动中的种种困难,保证了校舍建筑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了鼓舞全校师生的劳动热情,十八队的高春生同志还创作歌曲《劳动谣》,其真挚感人的歌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时的劳动场景和劳动热情:“一片野原宽又广,开荒的人儿汗满襟,不怕日晒不怕风沙,加一把油哎,使一把劲哎。平坦的大路咱们来开,美丽的校舍咱们来盖,劳动创造新世界,加一把油哎,使一把劲哎……”

    新校园的建成,凝结着全校干部、学员的共同心血,1951年至1952年两年的时间里,学校在木樨地校区的校园内建设了办公楼、东西配楼、平房教室、学员食堂、北大门等各类校舍274334平方米,建成了基本满足需要的校园,并于1952年10月底由白云观正式搬迁到新校园。

    木樨地校区这块土地见证了公安大学六十多年的风雨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代公安英才走向五湖四海。如今校園几经整修,有的建筑已成为记忆,但是公大人永远不会忘记在刚刚建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美丽校园的第一代公大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购买土地,铲除野草,填平土坑,搬走碎石瓦砾,修筑道路,修建校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也将激励一代代公大学子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
  • 武警部队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改革

    葛娇建中图分类号:E15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151-01摘 要 在武警部队后勤保障军民融合改革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困难

  • 国外国企高管收入“框框多”

    吴心韬+罗欢欢+陈济朋国企高管薪酬怎么定?在不少国家,这一问题都仍在探索之中。特别是在一些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如何在政府干预与

  • 你真以为脑白金是靠广告做成的

    一提到脑白金,估计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这个广告一直被当成经典的营销案例,被无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