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生物膜”知识的整合与突破
范俊
[摘???要]对“生物膜”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厘清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基于相关考点,提出相应的复习策略。
[关键词]生物膜;?二轮复习;整合;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9)35-0076-02
高考生物试题对“生物膜”知识的考查是多角度、多层面的,注重结合图像来考查学生读取信息、转换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对此,教师应结合考点,打破教材各章节的界限,设置“生物膜”二轮复习专题,引领学生全面复习,突破难点。
一、找共性,突出重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及特点
1.?考点梳理
“生物膜”的考点主要体现在:(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2)物质跨膜运输,ATP的合成与分解,细胞癌变的特点以及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
2.知识回顾
引领学生复习回顾“生物膜”的化学成分和基本结构,再重点整合“生物膜”的主要生理功能。具体如下:
(1)物质运输。例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如表1)。
(2)信息交流。例如,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如表2)。
(3)能量转换。例如,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换(如表3)。
3.复习策略
“生物膜”知识的专题复习,应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为主线,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如探究细胞膜分子层数;探究叶绿体膜与光反应的关系;探究生物膜与细胞融合的关系;探究细胞膜面积与物质交换的关系;研究生物膜的应用;等等,以此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建立“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概念图(如图1),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通过分析,理解模型要点是抽取了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众多生物膜的结构共性,同时不同的生物膜之间又存在着特殊之处。例如,核膜由内、外膜双层膜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膜上有多种酶,有利于进行各种生化反应,这是许多生物膜的相似之处。同时,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是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重要依据。核孔分布在核膜上,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运输的通道,具有选择性,又是其特殊性所在。由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考查生物膜结构的关键点,教师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将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列表归纳,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找联系,突破难点——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相互联系
1.考点梳理
高考试题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考查常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为依托。诸如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途径近几年的考查频度较高。考点主要体现在:(1)生物膜系统的作用,物质的运输方式体现的功能特性;(2)受精作用及动植物细胞工程中细胞融合的原理等(都可体现膜的流动性、人工膜透析肾等半透膜的相关知识)。
2.?知识回顾
先引领学生回顾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再回顾生物膜系统的区室化及功能定位(如表4)、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研究生物膜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3.复习策略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复习,重在梳理清楚各种生物膜之间的结构与功能上的关系。基于此,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每一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精准的把握,还要能够联系具体的生命活动,对每一种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上的统一性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构建知识网络。师生、生生间可通过回忆、讨论、质疑、归纳的方式复习生物膜系统中的重要构件——八大细胞器的知识,可根据是否具有生物膜对细胞器相关结构进行简要梳理,接着联系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引出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如图2)和功能(如图3)上的对应关系。
教师可从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相互联系入手,以“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转运的示意图”为主线来创设情境,以问题导学的形式,驱动学生复习。例如,什么是分泌蛋白?它的合成与分泌都涉及了哪些细胞结构?这些结构是如何来协调作用的?以便学生详细综述与之相关的核糖体(合成)、粗面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细胞膜(分泌)、线粒体(供能)等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和亚显微模式图。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在形成分泌蛋白过程中相关联的关键词———进入、形成、转移、运输,?帮助学生形成“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观点,这对学生生物学科思维的构建十分有利。为了準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对章节间联系紧密的内容进行归纳,有必要对常见的分泌蛋白的种类进行总结,如一些胞外酶、抗体、淋巴因子及蛋白质(多肽)类激素等。
在该专题复习过程中,掌握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基本结构与功能是基础,抓住生物膜“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关键。在常规训练时,教师仍要不失时机地渗透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联系的辩证观点。融合生物膜的共性与特性,同时,将历年的典型试题分类汇总,强化训练,从而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专题的考点。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