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康敏兰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国的金融和货币行业经历了非常大的发展,然而,金融的创新已经对货币政策的制订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作用。我们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这篇文章联合了个人的分析、探讨与研究,在文章开头说明了金融以及货币政策的概念,接着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结果,在文章最后研究了金融创新在面临这种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货币政策 影响 对策

    在当代社会下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各类新兴金融产品以及工具的出现,已经潜移默化的对中国国内货币政策造成改变。这类影响也会进一步推动中国货币政策的快速发展,并指出货币政策所存在的缺点。而现在面临的挑战是货币政策如何在现阶段处理金融创新带来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一、金融创新和货币政策的概念

    (一)分析金融创新的概念。金融创新所指的是金融领域中各类金融基本元素的新组合,即金融机构为了生存与发展、满足客户需求、新金融交易还有市场的兴起而创造的一些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它包括四个方面: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利润和效率;金融创新的真正本质其实是金融基本元素的重要组合,金融创新具体表明方式是金融机构、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以及金融体系的更新。

    (二)货币政策的概念和工具。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重要而且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在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货币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金融创新慢慢发展,货币和宏观经济相互间的内部联系以及各种金融从业者的一举一动甚至这所有金融体系都出现了巨大变化,货币政策效应也在不断削弱,以前传统货币政策失去了该有的大前提以及结实基础。从小方面上讲,货币政策是利用各种工具来调度通货的供应和利率,因此逐渐改变宏观经济政策和中央银行的经济发展目的(稳住价格、加快经济的发展等等)。以大方面来说是政府和央行以及相关部门对金融变量带来的影响所采取系列措施(即相关规则的变更等等)。对于央行而言,如果想要使货币政策目标实现必须通过先实现中间目标来实现目的,即做出一些调整与控制中间的变量,以真正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如基本货币、通货的供应、利率以及股票的价值等

    二、分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金融创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金融创新极大地使金融工具类型变得更为种类繁多,流通货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某些实体的经济中,流通现金数量在数字现金的作用下会使得货币市场的份额慢慢减少,数字现金将慢慢地普及,各种结算临时的存款会逐步转换成数字现金的形式。因此,并不难发现金融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巨大,在数字现金的影响下,现金流失率也开始下降。数字现金所替代金融资产的出现开始挤压了现金通货的占比,而货币的超额准备率也开始降落,这是造成资金流动迟钝的紧张原因。一般而言,流动中的数字现金和定期存款具有非常好的流动性,所以很难在相对来说比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相互替换。

    (二)金融创新对金额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和入世加强了金融监管的客观要求,银行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金融业的主要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实体商业银行的转型,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的运作,商业竞争和经营风险将成为一个突出的现实。该定义使得难以在货币作为货币和货币作为资本之间彼此分离。目前,货币不仅仅指现金和存款的数字,而且还指现实中我们看不到并存储在计算机和磁盘中的一些数字信息,这些数字信息也是货币。例如信用卡、蚂蚁花呗等这种类型的货币是一种承诺形式。存款和贷款业务也将受到缺乏对核心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资源的掌握的影响。正是由于金融创新源源不断,央行在货币信息的实际情况中存在漏洞。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并不难以生存,金融市场中的各种创新活动带来了融资、扩张的方式,所以全面衡量金额确实是一件难事。

    (三)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应的可衡量性。目前,监管部门尚未制定统一的监管业务流程,总结报告和收集数据的任务比较繁重。各种现场和非现场监督方法只能在某些个方面获得分散的信息,监管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基本上还处于原始状态,风险状况只能通过原始信息直接反映的问题来判断,而不能通过原始信息来判断将潜在的问题挖掘出来。三是监管方法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例如,中国的一些银行开设了网上银行服务,电子货币和网上银行的快速发展挑战了中国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具体的监管措施。目前,不仅现金是钱,而且银行存折也是钱,连计算机存储器和磁卡上的电子信号都是金钱。尽管中央银行试图严格界说货币的供应量并对不一样流动性不一样金额进行分类,但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得这一种努力变得毫无用处。

    (四)金融创新影响了对货币的需求

    1、货币需求收入趋势变小。金融创新其实是金融市场快速成长之后的产品。在经济金融世界化的大背景下,银行监管的目标和理念应与时俱进,应加快创新和改进。银行监管目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对公众负责,保护好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应重视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和制度环境,促进其合法经营,维护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而不是集中力量催促和协助商业银行贷款。因此,人们更倾向于增加非货币性的金融资产,从而提出了金融市场货币需求收益下降的趋势。金融非中介的出现,导致了金融活动中供求双方的直接交易,银行金融中介的作用逐渐减弱,这就是所谓的“非中介化”现象。由此可看出,在金融创新的不断作用下,市场对交易货币的需求正逐步下降。

    2、利率弹性逐步增加。利率的灵活性体现了利率变革对资产流动性造成的影响。在金融更新的作用下,证券的市场快速成长,金融一体化不停的在前进,利率弹性产生了重大变化。一个方向,资本流动性增强,资本市场的效率显著提升。在人们到达某个定量的收入程度后,他们将逐步的减少资本业务,因此他们的闲置资本余额将会增大,其機会成本将会增大。随着其作用范围的增加,市场货币利率的弹性也将增加。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完善银行,改进银行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国际层面上的合作,提高水平,只有这样中国的金融模式才会越来越好。

    三、面对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分析

    (一)规范和发展货币市场。在通货市集中,央行和商贸存储所维系有序不变经营的最基本前提是拥有绝对大的通货市集,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中,资本的供需双方都依靠商业银行的资本平台来转移资金,这个市集是绝对有序的。在通货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便发挥,央行的监管也不便运作。商业银行应继续深入挖掘传统企业客户,通过提供更多元化服务和扩大潜在客户规模来扩大传统优势。这客观上讲求间接的全面调控招数提供市场基础,并利用中央银行的市场体制加速通货市场建设的步调,以极大限度地施展央行通货政策的有效性。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仍在进行中,随着利率的逐步市场化,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逐年缩小。

    (二)放宽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同时要加强信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精确处理公有商业银行改革中金融危害提防与金融换代之间的矛盾,全力支持具有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的产业、企业以及产品,它负责盲目发放贷款的危害和相符的贷款机构。应重视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和制度环境,促进其合法经营,维护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而不是集中力量催促和协助商业银行贷款。真的只有这唯一办法,才能确确实实办理好信贷紧缩体制与健全通货政策之间的抵牾。与此同时,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使得金融机构和信贷的种类和数目迅速扩大、金融交易活动会越来越活跃、金融产品会越来越丰富。在更加推动中小型金融组织成长的同时,我们将放松中小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并想出一系列新的措施以及激励政策。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目前,中国央行确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这种非市场利率抑制了宏观金融控制措施的高效实施,使货币市场的利率弹性有限,不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弱化利率传导货币政策的影响。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利率结构,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以央行基准利率为指导,形成基于市场资本供求的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货币市场的利率。

    (四)積极稳稳推动人民币汇率单位编制的形成和外汇办理改革。缺少灵活的汇率体制是制约开放经济前提下中国通货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逐步松劲资本管制,逐步松动通货汇率浮动幅度,改善中国汇率形成的市场体制,容许有限的资本流动,促进相对平衡的汇率是改善的首要任务。从基础向发展进行转变,支持商业银行从简单的产品创新向产权制度的创新、组织制度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市场结构的创新等方向进行发展,

    四、结论

    从通货的产生到金融衍生品的呈现,金融创新每回都会为金融产业经济带来了超常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速度和趋势非常迅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在不断增长,这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运作的重要因素。我国陆续颁布了各种金融法律、法规近千件,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像市场经济国家那样规范而灵活。商业银行需要重头审阅与互联网金融的联系,并在新环境中找寻市场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有,郭红旗.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2] 赵建祥.金融创新对货币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河海大学.2004.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毛大庆:美妙的旅程

    方华离开万科,创业一年,毛大庆成绩斐然。最重要的是,他给众人呈现的是一种新的企业思路—共享经济。他的优客工场,试图给创业者提供一个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