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责任为例分析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重点工作,以人文本,立德树人是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核心任务。老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时,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在政治法制课堂上,老师要做好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的培养,还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将针对道德与法制课堂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 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

    教育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职责。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最直观的体现了这点,它既传授学生知识,又强调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中,老师要以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课程重点,将以人为本和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的核心任务,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完善和创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一、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

    1.立德树人,以身作则

    在如今,素质教育已成教育的主流,教师不能只顾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较强的叛逆心理,若这个时间段家长和教师不注重引导和教育,学生可能会走上歧途[1]。因此,老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担当精神。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先要规范自身言行,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在自己的感染和带动下,不断学习文化知识,追求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最终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

    2.设定目标,明确方向

    教学中,老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正确的目标能给学生绘出一条清晰的学习路线,不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方向,同样,也有利于老师教学目标的实现,老师在既不耽误课堂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根据教学计划,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计划加入其中[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还要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有更深入的理解。

    如老师可以以“老人跌倒,学生该不该扶”为例,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扶跌倒的老人也被视为是一种美德,或者是该做之事,但一些别有用心的老人正利用这点进行诈骗牟利。对于此事,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论,教师可以用这个争议话题,让学生各抒已见、讨论探讨,在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利用道德与法制课程培养学生的社會责任感,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建立国家意识。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还要让学生树立爱国意识,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认同自己的公民身份,还要努力维护自己国家,为自己国家自豪,对自己国家要有强烈的归属感,当国家的名誉遭到损害时,要坚决抵制,捍卫国家尊严。

    其次,要坚定跟党走,遵循《党的基本路线》,要让学生了解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在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要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形成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价值观念,尊重和认同我们的社会制度,认同自己的公民身份,对国家怀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政治认同感,政治认同指的是我国公民对我国政治体制的接受、肯定和赞美之情。作为中国公民,最基本的一点是要做到政治认同,这是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希望看到的,政治认同对国家法制、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在现阶段,我国学生接触的政治知识较少,政治观念淡薄,对社会上的一些政治问题理解能力较弱。因此,需要老师在这方面对学生多加引导,借助道德与法制课堂,对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培养,老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让学生接受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用于社会实践。二引导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坚持“中国梦”,为民族的复兴做不懈努力[3]。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政治觉悟高、有担当精神的综合性人才。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各国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但我国部分学生对我国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在对外交往中,对我国文化没有充足的自信。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制这门课上,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5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仍同和尊重我国的历史文化。其次,要让中国欣赏和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要让他们在思想上对我国文化有足够认识,更让学生在行动上有所体现,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化,并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传承历史文化。

    教师要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并用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并在爱的基础上能主动去了解、继承和发扬我国的历史文化,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要有一种自豪感。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外来文化,既不要盲目排斥,也不可全盘接受,要在有选择的基础上接受外来文化,并用外来文化丰富我国的传统文化。

    三、总结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栋梁,只有学生强大,国家的未来才能真正强大。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师不能只着眼于理论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各项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人才,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段勇.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以社会责任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8):116-117.

    [2]吴德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7):108-109.

    [3]李雪.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J].现代交际,2018(20):103+102.

作者简介

    张金梅(1972—),女,汉族,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人,本科,职称: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音。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刘旭乾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源于新课程改革背景的新的教学理念。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倡导下,高中物理老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理念,促成学

  • 巧用课外资源,涵养语言能力

    李海燕小学低年级是一个孩子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期,抓紧这一时期进行训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为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