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改革开放40年间平谷区公路大发展
王彩霞 刘海云
翻开尘封的档案——“1979-1980年公路普查资料YH6-1-1”《平谷公路志》《平谷县公路史》,上面记载着1979年平谷全县的路网仅有65条,全长459.6公里。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发展,到2017年底平谷全区路网已包含国、市、县、乡、村级公路761条,全长1657.63公里,全区路网密度1.80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十个远郊区县第四,在五个生态涵养区中位列第一。
打开记忆的阀门,回首改革开放前的平谷公路,大多数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和坑坑洼洼、颠簸不平的马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发展,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情景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宽阔顺畅的公路网,是“畅、洁、绿、美”的安保路、景观路。
改革开放40年,平谷区公路的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级公路是从1979年的0至如今的90余公里;二级公路是从1979年的22.8公里至如今的361.814公里,增长了1486.9%;三级公路是从1979年的45.2公里至如今的200.28公里,增长了343.1%;四级公路是从1979年的81公里至如今的978.902公里,增长了1108.5%。目前,平谷区已初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京平高速公路、市级干线为主骨架,县、乡、村级公路为支脉的“七横八纵”及山区内、外环线的路网布局。
近年来,昌金路、黄关路、密三路、华西路、平东路、早鲍路等实施新改建,彻底改变了平谷区的交通环境,京平高速的建成通车则解决了平谷区对外快速连通的问题,2016年国道通武线G230的诞生,改变了平谷区无高速、无国道的历史。40年间,平谷区公路建设实现了七大转变,提高了区内的通行保障能力和出行服务条件。
一、断头路变成畅通路
黄关路新建工程位于平谷区东北部山区,路线起点为黄松峪乡梨树沟村,终点为镇罗营镇的玻璃台村,道路全长10.69公里,设计标准为山区三级公路,总投资为8511万元。黄关公路新建工程始建于2002年1月,经过五年紧张、艰苦的施工,于2006年10月顺利竣工。这条公路的修建,圆了平谷北部山区几代人“天堑变通途”的梦想,改写了平谷区黄松峪乡与镇罗营镇不直通公路的历史。黄关路的修建是平谷区的“七横八纵两环线”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关路和胡关路的连接线,三条公路共同构成了平谷区北部的山区环线。黄关公路的修建使平谷区北部山区外环全线贯通,消灭了平关路、胡关路这两条断头路。
西烟路新建工程(昌金路)位于平谷区北部山区前沿,道路起点在顺义与平谷区交界处的无名河桥,终点在平谷东部的烟筒岭,道路全长约41.8公里。平谷公路分局负责修建了道路起点至与平谷区夏渔路相交的23.18公里处,共投资9028.38万元。该路是贯穿平谷区北部山区东西走向的又一交通要道,改善了平谷区与周边地区的路网结构,把昌平、顺义、平谷联结成线,消灭了顺义区的一条断头路,把平谷区内八条主要市、县级路连成一片,使平谷与外界有一个便利通道。它的建成,对促进平谷区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早鲍路新建工程的起点在平谷区与顺义区交界处(早立庄南路),终点在平三路与河北三河市交界处,道路全长12.88公里。其中,马坊工业区的3.85公里为城市主干道。早鲍路位于平谷区南部,是平谷区“七横八纵”路网规划中的“一横”,也是河北三河市北部、北京平谷区南部和顺义区东南部的一条重要的东西向主干线。在打通平谷区马坊镇至东高村镇断头路的同时,更串联起京冀两地三个市区、六个乡镇和近二十个村。这不但解决了京平高速以南各村百姓的出行难题,还大大缓解了顺平南线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了平谷地区路网结构,促进了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缩短了三河、平谷、顺义的时空距离,夯实了重要道路的交通保障。同时,也为沿线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出行,特别是对平谷马坊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砂石路變成沥青路
熊南路是平谷区县级公路中最长的一条,全长35.9公里。它贯穿平谷北部山区,沿线大部分为山区,初建于20世纪70年代。这条路的大部分道路为砂石路,改造前道路两侧杂草丛生,安全设施简陋,甚至短缺。该路是平谷区“十一五”路网规划北部山区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内的一条重要旅游观光带。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发展,打造旅游观光带,平谷公路分局投资3972.51万元,分段对其改造。从2004年开始,根据路况不同采取改建、大修、中修等提级改造措施,到2006年年底整条道路改造完毕。熊南路的全线改造,使平谷区万亩桃花观赏区与四座楼自然风光和北寨红杏观赏采摘连成一片,对推动沿线旅游、果品等农产品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平蓟路改建工程是北京市路政局改制后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同时也被列入北京市政府2003年为老百姓办的60件实事之一。平蓟路位于平谷区城东,全长15.98公里,是通向天津蓟县的一条市级主干道。工程建设总投资为1.32亿元。该项工程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加大了金海湖旅游业的开发力度,带动了沿线乡镇经济的发展。一些为方便百姓出行新建的道路在最近几年先后建成,如小梨路、井台山路、东幢路、韩黑路、密三路与寅北路联络线道路等。
西高村西路新建工程(平东路)按照新型融资模式修建,工程起点为林荫南街南侧,终点为京平高速东高村收费站,作为城市主干道和二级公路,总长5公里。该路的建成通车为平谷城区的进出车辆提供了又一条快速通道,减轻了平谷城区道路的交通压力,同时又以沿线景致优美、树木葱郁成为平谷区城南的又一条景观大道。
三、羊肠小路变成水泥路
到2005年,平谷区27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共修建通村公路262.86公里。2006年开始的“村村通”延伸工程即自然村通柏油路(水泥路)工程,至2008年共修建自然村通油路工程129.36公里,通达80个自然村。同时进行的街坊路工程,投资1132.25万元,修建了45.44万平方米的街坊路。“村村通”的实施把乡村道路修到了村、修到了户,有的甚至修到了田间地头儿。“村村通”使一些田间小道、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使平谷区百姓真正尝到甜头儿,彻底改变了农村“晴通雨阻,道路坑洼不平又拥堵”的交通状况。
四、普通路变身景观路
平谷区胡关路的绿化充分诠释了公路绿化的新理念。当人们走在这条公路上时,深切体验到了“车在山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按照“生态和谐、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则,平谷公路分局大力实施公路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建设五彩生态路,紧密结合路域与周围区域环境的特点,对原有路线采取补植、改造,加密加厚绿量等措施,优化景观效果;对随路新建工程实施生态绿化建设,利用路侧有条件的成片空地建设景观小品、观景台、停车场,供行人休憩赏景并基本形成了乔木灌木错落有致、多色彩植物搭配的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立体植物景观。2006年,县级以上公路绿化率已达100%,干线公路绿化率达100%。
2014年,被评为北京十大“最美乡村路”(全国最美100条乡村公路)之一的熊南路,沿线重峦叠嶂、景观优美,是连接百万亩桃花观赏区、四座楼自然风光和北寨红杏观赏采摘区的必经之路,更以“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游”的极致美景成为广大徒步、骑行爱好者户外活动的首选之地。这不仅提高了平谷公路的知名度、美誉度,更吸引了大量游客,使平谷区的旅游人数和收入连年创新高。
合上厚重的档案,感到这些公路技术档案的内涵丰富,它们不仅是公路建设的宝贵史料,更是公路建设和发展的一面镜子。正是这些珍贵的档案,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间平谷区公路建设的大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平谷公路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