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创新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沈贤中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人们对经济信息特别是对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因此怎样结合自身地域特色,把最新的经济新闻写得通俗易懂,既贴近生活又让人想看、能看懂,就成了地方性报纸经济新闻报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性报纸 经济新闻 可读性 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经济信息特别是对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经济新闻报道价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媒的质量。因此怎样结合自身地域特色,把最新的经济新闻写得通俗易懂,既贴近生活又让人想看、能看懂,就成了地方性报纸经济新闻报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地方性报纸如何在经济新闻报道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其可读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追求。
一、经济新闻要实用性与服务性兼顾
目前,我国的宏观任务是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新闻成为了当前新闻报道结构的重要组成,媒体面向的是广大受众,经济新闻的受众是多层次、多方位的,这就要求经济新闻报道必须要有生命力,让广大的读者读得懂、读得进去、读得有用。从这一点来说,就要求经济新闻要把人们最关心、最想得到的信息提取出来,不能让有价值的东西隐藏在一堆材料中。
对于地方性报纸来说,经济新闻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主要体现为从群众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写报道新闻,为群众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实用信息,使报纸的经济新闻真正变成当地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参考。另外,经济新闻还应就当地近期比较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的经济现象及政策进行分析性报道,解读背后的成因和深层价值,分析走势,从而帮助读者拓宽对该经济信息的理解和把握。例如,2008年10月左右,六安市坊间开始有传闻,六安一中即将搬迁,这对于六安一中附近的新盖商铺及住房的出售、租房市场以及与民生有关的相关市场,无疑是严重打击,很多将房产提前购于学校附近的学生家长、在一中周围新开店的商家纷纷致电各媒体,一时间谣言四起,对一中的声誉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皋城第一报的《皖西日报》抢先一步,派出记者分头采访相关权威部门以及一中附近住户商家,做出了一组《六安一中即将搬迁 传闻不可信》的连续报道,按照以往新闻报道,只要选择到相关的建设规划部门核实一下,即可以完成报道任务,但从经济新闻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出发,如何让报道更能够吸引眼球,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本报通过连续报道这一形式展开跟踪报道,当时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记者,先从一中本身的建设入手,通过采访了解到,近年来,一中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单从引进硬件设备这块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果搬走这将是一笔很大的损失,且六安一中本身的地理位置是比较优越的,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完善,交通配套设施也很成熟,如果搬走,新区的建设投入、地理位置是否优越、交通环境是否成熟,都将对一中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可确定的影响,报道通过全面的采访和相关部门的权威发布,为附近的住户及商家解除担心的同时,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为报纸争取到了更多的读者。
二、故事诠释经济新闻更直观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日益紧密。这就要求经济报道在遵循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全面客观的反映经济现象和问题,提供全面而真实的经济新闻报道,从而实现经济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怎样才能让经济新闻通俗易懂、更加大众化,从而被受众接受并认可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经济新闻故事化,或者个案化,让故事情节与经济信息穿插其中,相互对应,既宣传了政策法规,报道了经济行为专业性的一面,又报道了让受众有切身体会的通俗化个案的一面。这可以让经济新闻报道从枯燥的政策法规、数字条例一跃脱胎为更加亲民的邻家故事。近两年《皖西日报》和《大别山晨刊》积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色,从政策及材料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在基层中寻找范例故事来相印证,让受众既看了故事,也可从具体个案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样的通俗化故事,更能打动人。《皖西日报》推出的走基层一线采风和百姓故事创业者小传就是在经济报道领域中创新带来的突破,通过一个个典型的发生在读者身边的生动事例,为读者提供最直观的经济解读,这样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让报道贴近生活的点滴,在潜移默化中将经济信息传输给了受众,让受众在不知不觉接受信息的同时,接受了提供报道的媒体。2011年12月28日,笔者采写的《带领乡亲发羊财 私企小老板当上了“羊司令”》的通讯在百姓创业故事栏目刊发后,当日便被当地多家网站,甚至是外省相关网站转发,刊登当天多名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本报取得联系,希望了解更多关于羊养殖业的信息和政策。由于通讯内容和信息量都比较大、比较新,读者的电话都是咨询养羊的政策性扶持等和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受众关心文章的内容,引起了共鸣,并得到了帮助,这就是创新的好处。
三、用报道的深度体现新闻价值
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在报道中必须将经济事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并从大视角寻找多个切入角度。内容与形式双管齐下,共同入手深度思考、解剖新闻事实,挖掘新闻内外两面,深度策划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六安市是农业大市,每年都有各类农副产品外销,2007年,六安市部分乡镇油桃丰收,但是一直找不到销路,以至于果农眼睁睁的看着油桃烂在了树上,如此情景,如果不想办法,对果农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收到果农的求助后,《皖西日报》立即通过深入采访,推出了《油桃多收三五斗,果农却添无限愁》的连续报道,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见报后在长达十天的时间里,每天不间断密集式报道。从财经故事背后挖掘深度,对信息资源整合并形成新闻报道中读者与事件间的互动,见物见人,亦见深度。随后,《皖西日报》报道跟进,报道市委、市政府发出的倡议,推出“救市油桃”系列方案;《皖西日报》当“红娘”,为油桃找销路,发动读者,群策群力,积极为拓宽油桃销售渠道献计献策,提供油桃及相关产品的供销信息,想方设法,为油桃的运销、产品加工等提供便利。紧接着,订购油桃的电话纷至沓来。六安市各大超市、厂矿企业、个人均致电报社,称愿帮果农解决销售难题。《皖西日报》还携手“农信通”为果农搭建网络购销平台。一个个电话、一笔笔订单带来的销售商机,让当年果农滞销的几万吨油桃销售一空,果农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这个经济新闻不仅真实、新鲜、重要、人情味十足,还将服务受众涵盖其中,为受众带来了思想财富,为果农带去了经济效益,人文关怀深深地烙在了报道中,让报纸和受众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活动让经济新闻报道更具影响力
地方报纸的经济报道想取得主流话语权,围绕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共同关注的话题,不断的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不失为一条捷径。《皖西日报》近年来,频频策划,紧扣区域热点和群众生活,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例如六安十大经济人物评选、十大楼盘评选、读者服务日活动、大别山歌会、不定期的汽车站、小记者活动、摄影大赛等等活动,瞩目六安各界从创业、成长、成熟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对之进行挖掘、宣传、学习、弘扬,对阐释、塑造与宣传六安新形象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寻找诚信企业,企业在成长中受到鼓舞,政府在挖掘和弘扬中找到了具有公信力的决策依据。多方互动,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经济新闻报道也同样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为新闻报道不断注入新的能量。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发展,再博学的人也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完成超越,超越的动力在哪里,就是创新,尤其是经济新闻报道更是这样。社会发展了,受众、读者的要求提高了,不创新,不改变,必将被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甩在后面,甚至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相信只要现代报人有这种不懈努力的创新精神,定会在新世纪为当代报业的发展,打开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皖西日报社)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研磨孤独,收获自在

    【摘 要】贾平凹作为现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其作品可谓对现代文坛影响深远,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学爱好者。他在散文与小说领域成绩

  • 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探究

    商常青<br />
    摘 要 通过对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的分析,从中发现纸媒运营策略的问题并尝试对纸媒微信公众账号的发展策略做出探索,

  • 高校出版社做好学术出版工作的

    秦茂盛+赵文娟【摘 要】学术出版作为出版优秀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造出版品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做好学术出版并非易事,它是一个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