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在高中生异性交往团体辅导中的运用
马丽
〔关键词〕价值澄清;青春AB剧;异性交往
价值澄清模式是美国纽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路易斯·拉思斯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创建的。该模式认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与个人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指导个体的行为;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没有一种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情境的绝对的、不变的价值观[1]。价值澄清的基本假设是: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观相互冲突,个体对自我行动时的价值观认识不清。只要我们坚持“人性向善”的观念,相信每个个体在经由价值澄清的过程之后都能作出合适的道德选择。
价值澄清的核心要素是: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的生活问题为切入点;接受现实,建立互相接受的气氛,引导而非强制学生进行价值澄清;鼓励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全面地思考价值问题;培养个人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将价值观整合到其选择、珍视和行动中。价值澄清法以价值澄清理论为基础,在学生自主建构能力和自主认知发展前提下,通过选择、评价和行动的过程,反省自己的生活、目标、感情、需求和过去的经验,经过一步步的澄清,最终发现价值观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澄清价值评价的过程,帮助学生减少价值观的混乱,将外在的价值引领和道德人格自主建构统一起来。引领一定是能够触动学生,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过程。通过价值澄清评价使学生的价值观变得稳定、清晰,为他们的各种选择提供指导,提高他们分析和处理各种道德问题的能力。
这一评价过程包括三个阶段:选择、珍视和行动。整个价值获得的过程就是个体对选择的行为思考、评估,最后通过行为检验并形成一定生活方式的过程。这三阶段包括七个小步骤:选择:自由地选择;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的思考后作出选择。珍视:珍爱,对于选择感到满意;愿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行动:根据选择行动;以某种生活方式不断重复。只有这七个步骤完全被经历之后,才算真正澄清并获得了价值观。
澄清反应法是价值澄清策略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灵活的一种形式。它是教师针对学生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而作出的反应,旨在鼓励学生进行特别的思考。教师可以与某个学生进行非正式的对话,也可以在全班课堂讨论中间作出口头上的澄清反应,还可以在学生的书面作业写评语时上进行澄清反应。
高中生早戀是令很多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面对学业的压力和青春期的躁动,学生往往把握不住自己,他们认为恋爱不会影响学习,并且持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价值观。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比赛中,赵欣老师的一节“青春AB剧”活动课获得一等奖。这节课很好地运用了价值澄清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异性交往问题。
教师以歌德的一句诗开始:“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今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青春AB剧》。”这样的开场白为学生自由选择和独立思考提供了一个安全、开放的氛围。
【剧情一】教师选取异性交往中的案例为切入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一位女生胃病犯了,痛苦地趴在桌子上休息,男孩看到了,问她:“你怎么了?”女孩说自己胃疼,男孩没再作声。下午到了学校,男孩递给女孩一个保温杯和一包胃药,说:“我妈每次胃疼吃这个很管用,我还给你带了热水,胃疼不能喝凉水的。你快吃吧,很快就好了。”女孩感动极了,从没有人这么关心过她。接下来的日子里,男孩总是会带给女孩一些小感动,比如帮她买早点、记作业、讲题……女孩慢慢感觉到男孩对她似乎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于是女孩决定:A.逐渐拉开与男孩之间的距离,不给对方造成误会。B.继续享受这一份贴心的呵护,反正男孩没有明确表达过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你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选?按照你的选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自己或者成人社会的观念直接强加给学生。同时,教师和学生一样,也自由地表达了自己在高中阶段选择的态度和看法,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促使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各自的选择。然后针对学生的选择继续演绎剧情。
【剧情二】过了一段时间,女孩一直没有拒绝男孩的照顾,男孩想,看样子她应该也喜欢自己吧。于是,男孩向女孩告白。女孩想,他为我做了那么多,对我那么好,和他在一起也很愉快,那么,我决定:A.接受男孩的告白和他谈恋爱。 B.感动不是爱,我们可以做朋友。
提出问题:这样的感情是爱情吗?哪些感情容易被误解为爱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如何拒绝才能既不伤害对方又和对方做好朋友?学生认真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剧情继续发展。
【剧情三】女孩接受了男孩的表白,他们一起写作业,放学一起回家(虽然并不同路),周末在公园的长椅上一坐就是一天,哪怕什么都不说,就那么坐在一起也感觉很开心。为了多点时间在一起,他们跟父母要钱报了同一个补习班,每天晚上都在路边待到九十点钟才回家……班主任发现了他们的事,于是叫女生到办公室,劝说她早点分手,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女生决定:A.听从老师的劝导,和男生分手。B.老师家长越反对,我们越要在一起,恋爱不会影响学习的,我们能管好自己;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提出问题:选择分手,如何把伤害降到最低?选择坚持恋爱,是爱情本身割舍不下,还是出于别的原因?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引导学生在认知冲突和思想对话中进行思想交往,激发价值观反应,获得情感体验。
【剧情四】他们继续着甜蜜的恋爱,很快,高一要结束了,马上要文理分科了。男孩选择了理科,他对文科实在没兴趣。女孩是语文课代表,文科可是她的强项,她决定就选文科了。男孩知道了女孩的选择,感到很生气,他质问女孩:“我选理科,而你要选择文科,那我们就不能在一个班了,以后上大学也很有可能不能考一个大学了,你都不为我们的未来考虑吗?”女孩想:A.是啊,以后我们要在一起一辈子的,当然应该选一个学科方向才对。于是果断选理科。B.选择文科是因为我喜欢文科,不在一个班有什么关系?
提出问题:你选择A还是选择B?如果女生最后选择理科,你认为她的选择合理吗?为什么?你能理解男孩的想法吗?你同意他的看法吗?高中时能断言将来相守一生吗?为什么?爱情要长久需要哪些条件?
【剧情五】女孩最终选择了理科,但却没能如愿和男孩分到同一个班,男孩在三班,女孩在四班,好歹是在一个楼层,紧挨着。下课,女孩从三班门口过,看到男孩和一个女生说说笑笑,顿时感到又恼怒又痛苦。她站在三班门口,瞪着男生,直到他发现了自己,然后一脸愤恨地走了。男孩追出来,问女孩:“你为什么生气?我只是和同学说了一件好笑的事,这很正常啊,有什么可气的?”女孩心想:A.既然你和我在一起就不能和別的女生走得太近,否则我当然会吃醋。 B.同学之间正常来往是应该的,我小题大做了。
提出问题:女孩为什么生气?这样的情绪状态对她会产生哪些影响?爱情和友情有什么不同?爱情有怎样的特性?
【剧情六】女孩觉得男孩一点都不理解自己,她很难过,情绪低落极了。上课完全没心思听讲,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一遍遍听伤感的情歌,一边听一边忍不住流泪,她感觉心都要碎了。自己不过是要求男生专一而已,这也错了吗?为什么对方一点都不考虑自己的感受?都快十点了,她的作业还一个字都没动。看着书本,女孩:A.洗把脸,让自己冷静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B.继续以泪洗面,仿佛自己是言情小说里悲情的女主角。
提出问题:女孩提出要男孩对她专一,不能和别的女同学亲近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男孩为什么无法理解女孩的痛苦?女孩“继续以泪洗面,仿佛自己是言情小说里的女主角”,这样的感受是源于爱还是对恋爱感觉的渴望?用充分的讨论和不同的经验分享深化学生的感受,提升他们的认识。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利用生活的原始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讲真话、抒真情。通过男女双方看法的分享,让大家了解了异性的情感需求和对待异性交往的态度。
【剧情七】高二、高三这两年,女孩学得很吃力,一到物理课她就忍不住打瞌睡,她实在是听不懂老师讲的那些东西。每次考试前,她都拼命背例题、背公式,考试的时候就只是套公式。结果回回考试物理都不及格。化学也差不多,就生物和数学勉强凑合。终于,高考结束了。到了看分的日子,男孩上了二本线,高兴地和同学商量着去哪里毕业旅行。而女孩的分数没到本科线。看着男孩兴奋的笑脸,女孩:A.只能恨自己没有安心学习,默默走开了。B.走上前去,愤恨地瞪着男生,责骂对方:都是你,你个混蛋,要不是你,我就选文科了,怎么会考不上大学?我恨你!
提出问题:男生需要为女生的选择负责吗?真正需要负责的是谁?男女生平时的来往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这节课中,教师以分段呈现学生真实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投入到问题情境当中。运用价值澄清反应策略,在每一剧情的发展之前让学生做出选择,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给予学生再权衡的空间,针对学生做出的选择,采用师生对话交谈的方式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分享、启发、权衡、再认识,对自己所拥有的价值观进行澄清。
课结束时,教师布置作业: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你愿意让故事如何发展?
这是学生认真思考了每一种选择的结果后再进行的选择,只有当个体仔细权衡和完全理解每一种选择的后果,个体才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节课基于学生的现实问题,关注学生当下的困境,尊重学生的选择和需要,缓解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师生对话与心灵沟通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现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时,没有一味坚持传统教育自上而下、由外到内的观念训诫和思想诱导的教育方式,没有只强调道德知识、道德箴言的传授、道德规范的教化、道德信仰的植入和道德理性的形成,而是重视学生作为个体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种发生在学生层面的、并且与之内心产生真实互动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才是真实的教育。通过隐性教育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使学校的德育过程成为外在价值引领与学生价值自我建构的统一,才能实现德育过程从他律到自律的实质性转变。
注:本文为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中小学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开展主题班会的实践研究”(JXKT-XL-04-02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班建武. 价值澄清的理论与实践应用[J].中小学德育. 2014(2):21-22.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银川,750001)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