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兴趣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韩伟

    【摘要】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引导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 兴趣教学 对策

    一、教学生动风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因此,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历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设置悬念效果很好,教师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进而提升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探索悬念、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感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势能”时,可问学生:“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这一讲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回归问题更加受到关注。在运用趣味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真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在运用兴趣教学法趣引的时候,更加自如,更加游刃有余。

    比如,在进行“电压和电阻”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不同,因此,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会比较明显。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了解,询问他们在家中会接触什么电器,运用最多地是哪一种,他们对哪些电器感兴趣。然后,教师以家用电器为例,解释电压与电阻的作用以及两者的关系,利用这个环节预热即将学习的物理知识。这样的趣味性引导,不仅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有了更加正确、全面地认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物理思维,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小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情况来看,合作教学研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在物理知识中包括很多声学、热学以及力学现象,这些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为学生创建一个合作探究的主题,以此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物理知識的学习。

    比如,进行“摩擦力”教学时,首先,教师让学生们回忆在什么地方发现过摩擦力,此时学生会说坐滑梯、扭瓶盖,等等。在帮助学生回忆起实际的摩擦力现象、认识到了摩擦力的存在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摩擦力的大小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然后,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进行研究分析,引导学生进入到探究、交流、分析的环节中。最后,由各小组总结答案,教师针对不同小组的总结,进行整理后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四个因素有关,分别为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运动方向以及接触面大小,再让学生们针对四个因素分别进行操作和实验,进而对摩擦力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具体。

    四、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物理现象,总结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也可以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教师能抓住这个时间段,根据所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比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水并没有下落。接着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五、提高教师素质,保障兴趣教学质量

    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提供有启发性和疑惑性的物理问题,促使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积极探讨,经过讨论后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从而获得心理满足感,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提高业务水平,掌握教学的艺术,并储备足够多的教学创意,能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型精心设计出不同的讲课方式。在课间,教师可在教室中回答学生的问题,和他们一起讨论一些课外话题,和学生开开玩笑,就算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也尽量以“调侃”的形式进行,想方设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久而久之,物理教学课堂气氛会渐渐活泼起来,学生也会经常回报教师一个灿烂的笑脸,甚至指出教师的不足。如果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应该是每位老师最开心的事。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为了能够充分挖掘兴趣教学法的价值,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善于与学生交流,摸清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差异性、兴趣爱好等等。将这些经验分类总结,并将其作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物理综合素养以及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谭丽花.浅谈初中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6,(16).

    [2]陈鸳鸯.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效率[J].中学理科园地,2016,(04).

    [3]李科年.走出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误区[J].学周刊,2016,(02).

    [4]张跃龙.浅论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几种重要方法[J].学周刊,2016,(22).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初中历史教学中突出重点策略初

    张晓雪摘 要:教学重点是依据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

  • 命题作文“幸福的约束”导写

    姜见知文? 题请以“幸福的约束”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体裁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思路点拨“幸福的约束”是偏正短语。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