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突出重点策略初探
张晓雪
摘 要:教学重点是依据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知识或技能等,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更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教学重点;解决方法;课程标准
教学重点是依据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知识或技能等,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更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教学重点的确定
1.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而定
首先,新的课程标准从宏观角度出发,不但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為教学目标;而且从微观的角度对每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都有科学的定位与丰富的建议;其次,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它既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它融入教材内容和学生当中,只有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突出教学重点,除了要对教材和学生非常熟悉以外,还要对课程标准了如指掌。因此,确定教学重点首先要吃透教材、研透“课标”,明确一节课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和目标要求,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如《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课程标准规定其知识目标是“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因此,有关“贞观之治”的内容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2.依据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来确定
有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义重大;有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团结意识意义重大;有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等,这样的内容就可确定为教学重点。如《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中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正好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对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我就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作为教学重点。
3.依据课文题目来确定教学重点
课题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许多重点知识就反映在课题之中。如:部编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题目一针见血地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所以本课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确定为教学重点,准确无误。
二、确定教学重点的方法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那种把教材所有内容都钻得深而透的做法,并非聪明之举,如果把这些东西都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则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所以,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那么,如何才能突出教学重点呢?我在教学当中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突出教学重点。
1.时间保证法
要想突出教学重点,除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下功夫,还要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给予倾斜,给教学重点的落实留有足够的空间,才能使重点部分得以讲清讲透。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分清主次,对教学内容做必要的取舍。例如北师大版教材《为民主共和而战》一课,教材用很大的篇幅来介绍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及革命发展的三个阶段,但非重点,我就让学生通过课前阅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把课堂留给本课的重点内容:即大革命爆发的时间、标志性事件、结束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
2.补充材料法
有的教学内容受到篇幅的限制和学生学情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围绕教学重点做适当的材料补充,以求课堂讲授内容更丰富、具体,使重点更加突出、丰满。对于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则予以适当精简,概而述之。例如我在教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时,补充了“酎金夺爵”的典故,还引用了《史记》中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推恩令”的作用。用材料分析法,不仅给人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3.“微课”教学法
对于一些概念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而教材介绍过于笼统或简单的知识,教师可采用直接教授的方法进行教学,最简洁直观的方法就是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微课”的好处在于可重复利用或“课堂回放”。例如:我在教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时,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采取了“微课”教学的方法,事先做好课件,录好微课,课堂直接给学生呈现,既“解放”了我,又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看得非常认真,突出了教学重点,效果比我以往当堂讲授要好得多。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突出重点便是上法。突出重点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认真钻研,以便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文侠.历史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1(71).
[2]孙长悟.微观史学理论视角下的中学历史课程实施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