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作主,英勇的石钢人全面恢复生产

    武志辉

    

    70年前,1948年12月17日,首钢的前身——石景山钢铁厂(简称石钢)获得解放。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物资接管部企业处正式接管石钢。进驻石钢的军代表遵照“安定社会秩序,迅速恢复生产”的方针,紧紧依靠石钢职工,迅速恢复与发展了生产。

    驻厂军代表室为解决工人吃饭问题,在石钢解放后的第二天就把老解放区支援的粮食,发到了众多家无隔夜粮的工人手中。为了让职工们过好石钢解放后第一个春节,他们又从老解放区运来了白面、猪肉和蔬菜。

    驻厂军代表室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组织职工轮训,介绍国内外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讲解劳动创造世界的社会发展史和工人当家做主的道理。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工人的阶级觉悟,工人们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政党,才能把劳苦大众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救出来,成为新社会的主人。

    驻厂军代表室把在轮训和启蒙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130多名职工积极分子组织起来,通过开办训练班,为企业培养骨干。随后,又带领广大职工开展清理阶级队伍的工作,斗争了过去欺压工人的监工把头和黄色工会头子,为尽快恢复生产奠定了政治基础。石钢广大职工在党的方针政策感召下,焕发出了新的激情与干劲。

    刚解放时的石钢,除一号高炉还算完好外,其余设备全部瘫痪。早在日本投降前,日本人见大势已去,便冒了最后一次坏水儿——将二号高炉铸死,第二炼焦炉、第二洗煤场、新机厂基建工程未完成。从各地运来的器材杂乱地扔在现场,耐火砖乱七八糟地堆放在铁路两旁,未拆箱的机器设备歪斜在草丛中……很多珍贵的器材因风吹雨淋而锈损。举目四顾,一片荒凉,死气沉沉。在这样的烂摊子上恢复生产谈何容易?可这并没有吓住刚刚获得解放的石钢人,工人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所向披靡,奋勇拼搏,闯关夺隘。

    铁路运输是钢铁生产的先行官,为了早日恢复生产,必须解决原材料和铁渣的运输问题。石钢105号机车早已停运多时,军管会要求在“五一”前把105号机车修好,投入运营,以确保“七一”前出铁的运输任务。1949年3月领导原准备把这台机车送长辛店机车厂大修。石钢车务段修理工人胡文歧知道这个消息后,心想送外面去修,时间长,必定影响生产。于是他找到几个老伙计,讲了自己修复这台机车的想法,“现在解放了,有本事不拿出来还等什么时候”,大家一致同意靠自己的力量修好这台机车,并连夜找到了军代表,表达了决心,说明了可以自修的理由。军代表被深深地感动了,下达了“自修机车”的命令。

    车留下了,大家决定第二天就动手干。但在动手修理之前,仍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架起锅炉,可是厂里吊车小,吊不起来锅炉;第二步是卸轱辘,只有手摇的千斤顶,车床抬不起来。这事怎么办呢?胡文岐等几个人开了个“诸葛亮会”,大家一起开动脑筋,果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吊车太小,可以分头吊起,把这头挪动一点儿,再把那头挪动一点儿,多来几次,就行了;用手摇千斤顶,把车身撑高一点儿,用道木垫起来一点儿,然后再撑再垫,最后就能达到要求了。但是大修的困难还远不止于此,拆换锅炉人孔盖子的丝对,需要高级的气焊技术,焊锅炉火管的头部,也不是一般电焊工能做到的。再者,厂里没有脹管器,锅炉的火管就装不上,没有大的车床,也没办法加工直径一米多高的大轱辘。此外,就连一般的工具,如锉刀、弯尺、丝锥等都不够用。不过这些困难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干劲儿。他们从锻焊厂请来了电焊和气焊能手;机械厂的老师傅设法把车床头部垫高,解决了大轱辘加工的问题,又到长辛店机车修理厂,借来一套胀管器;至于一般工具,没有的请本厂各有关部门仿制,有的便去仓库领,难题就这样解决了。

    大家起早贪黑地干,每天加班四五个小时,连星期天也不休息。军代表怕大家累坏了身体,一个劲儿地劝大家休息,可拉拉这个不肯歇,拽拽那个也不肯停。当一位军代表拉住一位身体瘦高的老师傅,说什么也不允许他再连轴转的时候,这位老师傅含着激动的热泪说:“我在石钢干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人拿我们当人看。现在翻身做了主人,再苦再累也高兴,你就让我们干吧!”,面对着这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面对着这一片感人至深的热忱,军代表的眼睛也湿润了。

    “车快要修好了”,人们热切地期待着。新机车修好了该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好呢?这可难住了大家。为了给机车起好名字,大家召开了一个热烈的讨论会。有人说应叫“解放号”:不解放,怎么会有这个车?有人说应该叫“工人号”:这是我们工人修好的。还有许多称号被提出,应该叫“石钢号”“北京号”“勇敢号”……众说不一。最后不知是谁提出应该叫“英勇号”,这一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因为这个名字包含了工人阶级克服困难的英勇气概和经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意义。

    1949年4月28日,机车大修完毕,工人们像陪送新娘子似的打扮起机车,车身喷上了亮晶晶的黑漆,车头上嵌上一块明亮如镜的铜牌,上面铸着“英勇105号”几个大字。在它周围辛苦了一个多月的人们,围着它转来转去,左看看右看看,真是百看不厌。第二天,人们都聚集在机车旁,军代表也来了。大家的心情是既高兴又紧张。炉膛内的火点着了,烟囱冒出黑烟,蒸气压力缓缓上升,司机像个出征的勇士,他拉了一下汽阀,机车立刻响起一声长鸣,这是胜利的信号,也是前进的信号——机车开动了。

    试车成功,军代表在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讲话,并将北京市军管会企业部向全厂职工赠送的“劳动创造世界”“发扬火车头精神英勇前进”两面锦旗授给机务段。随后,火车司机拉开汽阀,鸣起欢快的汽笛,机车绕厂一周,所到之处,锣鼓喧天,欢声四起。

    在运输部门修复机车的同时,炼焦、炼铁、铸造、动力、机修等部门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全面恢复生产的准备工作。

    修复一焦炉时,正值严冬腊月,焦炉上的工人们冒着严寒,脱掉棉袄,钻到焦炉里修补炉壁,1949年2月21日,提前四天,一焦炉修复。3月1日,二号炉首先开始烘炉,4月21日,提前10天完成修复计划,生产了石钢解放后的第一炉焦炭。

    为了赢得时间,争取早日恢复生产,当焦炉工人在与严寒搏斗的时候,一号高炉工地上修复高炉的工人们也正在和高温做斗争。

    一号高炉在战争中封了炉,送风口被堵住,但因为封得不严,炉内的火并没有熄灭。领导决定先将炉内的炉料扒出来,再进行检修。

    工人们说干就干,火红的焦炭被工人师傅从高炉内扒出来,未灭的焦炭,借助风伸出无数火舌,强烈的异味迅速扩散,洞口工人操起工具立即向“火山”冲去。几分钟工夫,厚厚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浸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大家争先恐后,这一班还没到点,下一班的工人就拿着工具冲到了前面,大家轮番上阵,越战越勇。工人们的帆布工作服被烤黄了,眉毛、睫毛烫卷了,也全然不顾,终于把炉内200多吨焦炭、渣铁全部扒出。随后,修炉的各路大军,冒着浓浓的水蒸气、高温和粉尘进炉去修理。在100多个日日夜夜里,工人们你追我赶,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凯歌……

    1949年6月24日晚10点,一号高炉修复告捷。厂里连夜举行了隆重的开炉典礼。6月26日黎明时刻,炉口工人抡起大锤,砸开了出铁口。解放后的第一炉铁水,像一条金色的火龙,欢快地奔向铸铁场。全场欢呼声震天。

    不久,石钢举行“庆祝全面开工,向党的生日献礼”大会。此时,朱德总司令正处在国事、战事交织,日理万机的当口。但当他听到石钢要召开庆祝全面投产大会这一喜讯时,仍决定亲临祝贺。他在驻厂军代表的陪同下,健步踏上临时用木板搭起的主席台,满面春风地向广大工人招手致意,祝贺石钢工人用极短的时间取得了全面开工的胜利。他高度赞扬了大家爱厂、护厂、努力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和国家建设的主人翁精神。最后,他号召大家,要把大小炉子都利用起来,为迅速发展钢铁生产努力工作。按照朱总司令的指示,石钢又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第二期复工工程建设,修复了二号炼铁炉和二号炼焦炉,扩大了发送电能力。

    1949年8月,当时的北平人民政府工商局为石钢正式颁发了“石景山钢铁厂营业证”。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石景山钢铁厂的职工打着“石景山钢铁厂”的横幅,举着红旗,行进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1949年,石钢广大职工在党的方针政策感召下,焕发出努力建设新中国的生机和活力,不畏艰难,当家做主,全面恢复生产,生产生铁26117吨、铸铁管4673吨、焦炭44283吨,支援了国家建设,在首钢发展史上創造了第一个辉煌业绩。

    作者单位:首钢档案馆

相关文章!
  •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品牌文化宣

    王晶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003-02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命线”,是企业精神动力

  • 新常态下,中国城镇化如何转型

    陈杰中国过去的30多年,是工业化的30年,也是城镇化的30年。这30年来,城镇化进度突飞猛进,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4年的54.77‰

  • 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案例分

    张绍合+潘芷涵摘 要:“中国式”注册制下股票投资风格的转变,股票价值投资理念正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重视与认可。本文以“问题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