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王珂

    摘要:“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怎樣建立紧跟时代潮流并且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设立科学合理的课程,已经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株洲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研,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研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模式改革为载体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是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即通过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多渠道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模式。但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实践和经验不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教学模式和方法、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等方面缺乏深度认识,呈现出诸多问题,未能形成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社会各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太过于功利化,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创造物质财富和经济利润,比如教学生如何开“公司”、怎么当“老板”。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深入人心的,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不够清楚,正是学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的理解。

    (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面临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创新创业教师往往由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各系部的辅导员以及各部门行政工作人员兼职讲授,缺乏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教师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能够长期运用创新创业知识教学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少数的创新创业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理念及实践指导能力。

    (三)课程体系不健全。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人才培养机制的高度去认识。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定位模糊,虽然被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但也仅仅是纳入方案,学科建设规划、质量评价体系都没有与之配套的建立起来,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呈现边缘化趋势,缺乏系统的、专业的、标准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四)创业实践环节不健全。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各高校对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缺乏与之配套的实践类课程、实训平台和稳定的实践基地。究其原因:一是高校认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一定要上升到创办企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高度;二是高校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所需的政策、资金、场所、技术、项目等软硬件的支持。

    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从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高度出发,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信念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停留在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终极目标的肤浅层面。因此,高校应该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宣传创新创业精神,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大学生日常学习之中,积极引导,唤醒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健全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性课程,先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塑造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和精神;第二层次,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学会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三层次,设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项目和活动,在其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以教研室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一是要构建一支有广泛的学习经历和实践经历、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二是进一步规范教研室制度,创建典型教研室,使教研室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定期实施外出进修和访问学习计划,参加各级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交流会。还要建立教师质量保障机制,给教师提供企业挂职锻炼机会,学习企业设置、运作、管理方式,提高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指导能力。

    (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设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做到和学校、地区、学生、专业、创业方向相结合。二是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打造成“苗圃+孵化器”的培育体系,帮助学生从被动应试教育过渡到主动适应创业市场,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三是建设创新实验平台和创业模拟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真实的模拟环境支撑。四是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借助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代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一是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职责分工明确,建立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和组织结构,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服务做好后勤保障。二是向学生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让他们更加后顾无忧,放心地投入到创业的大浪潮中。三是建立创新创业资助体系,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如设立专项的创新创业保障基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利用学生协会组织建立研讨交流平台。四是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奖励机制,采用实时跟踪、全程监控的方式,对学生实行综合评测,做到奖惩有别,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创业热情。五是多空间、多角度的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利用一切现代化网络互联手段,去弘扬创新创业的目的和知识。

    作为办学主体的高等院校,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挖掘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专门场所,主动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与教学活动是一份职责。同时进行教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师资力量改善和服务平台的搭建,充分发挥出高校的主导作用,担当新时代的旗帜,全方位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高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08):449.

    [2]张静,马福.基于高等院校责任下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途径[J].创新创业,2016(11):49-5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