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融入 创新
魏秀娜
[摘 要]
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它有着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儿童合唱团又以其独特纯净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好评。本文以儿童合唱团为研究对象,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融入蒙古族民歌素材,将儿童合唱团演唱的作品丰富起来。主要内容包括蒙古族民歌素材的整理提炼、儿童合唱团训练的特点、遇到的问题,以及蒙古族民歌素材在儿童合唱团中的应用对我们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蒙古族;民歌素材;合唱训练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2-0079-02
一、蒙古族民歌素材的整理提炼
根据部落特色和区域风格,中国境内蒙古族民歌可分为呼伦贝尔、科尔沁、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乌拉特、鄂尔多斯、德都蒙古、新疆卫拉特等基本风格区。每个风格区又包括若干分支色彩区。[1]我们对民族性的和声色彩、復调手法、曲式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对各种伴奏织体的采用、蒙古族民歌运用的表现形式以及声部间的和声效果进行探讨研究,吸收借鉴西方的精华之处,为内蒙古儿童合唱团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本文将应用内蒙古艺术学院姜晓芳老师的手稿《蒙古族儿歌选》对蒙古族的民歌进行整合分析,摘录出具有代表性的几首作品应用到儿童合唱团中,进行归纳。提炼出鄂尔多斯民歌《白蒿丘》、鄂尔多斯民歌《摇篮曲》、巴彦淖尔民歌《少年进行曲》、布里亚特民歌《鹿》、科尔沁民歌《驼羔》、阿拉善民歌《土尔扈特·我的故乡》等十首民歌。接下来,笔者将对鄂尔多斯民歌《白蒿丘》以及巴彦淖尔民歌《少年进行曲》进行分析。从谱例可以看出:《少年进行曲》为巴彦淖尔盟民歌,降B宫调式,乐句a以小附点、两个八分的节奏型为主,音乐欢快活泼,结束在属音上,乐句b与乐句a开始部分音相同,但节奏不同,第二小节开始完全再现;乐句c出现小切分形成对比,并出现最高音,这时的情绪激昂高亢;d乐句与c乐句节奏型相同,但音不同,出现一次大跳,结束在主音。《白蒿丘》为鄂尔多斯民歌,E羽调式,此曲为一段两句式非方整型的乐段,由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乐曲的节奏以小切分、两个八分四分节奏型为主乐句a与乐句a是对称的两个乐句,a是乐句a的变化重复,属于同头变尾。运用比兴手法,上句描写自然景物,下句用于叙事,描写了父母亲照看子女的辛勤劳动。
以蒙古族民歌为素材,运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节奏型、民族调式、民族语汇等,形成与西方传统室内乐合唱不同的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可以充分发挥儿童合唱团各个声部、音色、声区的表现力,保持音质的和谐和格调的统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二、儿童合唱团训练的特点
(一)气息之深
合唱团中的呼吸是重中之重,没有呼吸就没有歌唱。沈湘教授曾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呼吸习惯在合唱团是不可或缺的,是有基础性意义的,科学的呼吸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将气息的深层理论知识传递给孩子们。例如:在合唱团中,一个单音的时值极长,可以持续很久,那么一个合唱团怎样可以让一个音唱的拍数很多很长?在听觉上讲,我们合唱团的演唱中是听不到换气的。这就要求在前期的训练过程中,多多加强合唱团团员换气的习惯。言外之意就是必须通过正确的呼吸习惯去练习去完善。儿童合唱作为一个整体,想获得统一和谐的听觉效果,有以下两种换气方式:一是集体换气、二是先后换气。
(二)音色之美
音色是音乐的基本属性,同时也是音乐的基本组成部分。音色的美在合唱团平时的训练和演唱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个合唱团都有自己的声音,每一个孩子都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有个性的声音,不一样的声音。每个不一样的声音通过长期的合作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和谐,这是我们不断追求并为之努力的。在这期间,我们不追求所谓的声音统一,因为统一就意味着有个别的孩子失去自己的本声。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前做一些无声练习来活动身体、打开口腔、使全身放松,轻声哼唱。
(三)合乐之功
在合唱团演唱过过程中,钢琴伴奏不仅能烘托音乐氛围,而且能推动音乐情景,使音乐进入到特定的音乐语境中,让合唱团表现更加充分生动。唱好一首作品,与钢琴伴奏合乐要有一段的适应时间和磨合期。通过与钢琴伴奏合乐让学生知道合作最基本的要素。许多艺考生都是在大学之前学习合乐,我们现在将孩子的这个阶段前置了,放在变声期之前,这对孩子在今后音乐艺术的发展中,都为合乐的基本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情感之巧
在儿童合唱团的演唱过程中,情感的把控对于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解决音乐基本处理的问题——强弱。音乐的基本情绪就是强弱,总听人常说:“ 你的音乐感觉真好。”这句话的表现形式就是强弱问题。从技术层面讲,如果我们能控制好自己演唱歌曲时的强弱,当这种能力和我们的情绪相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叫作表现力强,演唱有情感。同时,声部间需要互相倾听,不仅要求我们去听自己的声音,更需要去听周围同声部、不同声部以及整个合唱团的声音。并且要时刻关注着指挥,指挥手势的高低代表着强、弱、渐强、减弱、强后突弱等。这就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不仅仅只用脑、用心去歌唱,还要用眼去看指挥,用耳去听声音,相互配合,让声音更好听,情感更自如。
三、面临的问题
从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下问题:首先儿童合唱团的孩子年龄尚小,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了解都不够充分,学习程度不高,识谱慢、音不准、节拍不准等问题一一出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孩子在启蒙阶段以及合唱预备阶段的深入学习,有良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以后的训练中会减少问题,对孩子的进一步学习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其次,童声合唱团由于孩子年龄小、人员流动较大,没有稳定的人员数量。要求我们不断分析整理出流动队员的原因,加强新老队员的配合,阶段性进行考核,扩大合唱队的人员队伍是极其必要的。
四、蒙古族民歌素材在儿童合唱团训练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内合唱艺术的发展,以及内蒙古音乐人才的成长,促使蒙古族的合唱艺术得到了迅速的提高,逐渐走出一条在作品创作及演唱风格、音色、和声等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合唱艺术道路。[2]蒙古族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一大瑰宝,我们不但要发扬传承它的灵魂,同时要呵护它、保护它。
(一)蒙古族民歌素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歌颂自然萬物、父母之爱,每一首民歌背后,都有属于它的故事。这不仅是文化中的音乐,也是音乐中的文化。蒙古族音乐审美习惯在长调民歌中展示的五彩斑斓,究其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合唱团的演唱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不仅要了解歌曲的内容,还要去理解歌曲的含义,去追求音乐中的真善美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蒙古族民歌素材作为内蒙古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建立起自己特色的一面。这也将是我们儿童合唱团未来音乐会出彩的一部分。文化语境是合唱团教学的根本,合唱团教学要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要体现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所在,我们就必须在作品和表现之间形成一个联系。教授学生对蒙古族民歌方言、节奏、节拍、力度、音色、曲调、润腔各要素的把控,这样才能体现出蒙古族民歌素材的风格和神韵,才能深刻地去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博大所在。
(三)民族音乐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主要体现在“传”与“承”两个方面。蒙古族民歌的传承需要依靠青少年的学习研究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充实。在儿童合唱团的教学中,融入蒙古族音乐文化思想和文化内容,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和历史来建构学生的价值体系,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情操。
结 语
蒙古族民歌以其独特的草原风格、丰富的文化内容屹立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刘承华先生曾阐释:“一种艺术的独特的美,植根于产生它的文化之中,文化是活的,是有无限生命力和生命力的根……音乐的最本源的动力正是文化与生命,只有把艺术的创造深深的扎根自身的生命冲动,生命感悟之中,才能创造出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作品。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展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这一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3]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我们要时刻谨记培养祖国民族音乐的后备人才。儿童合唱团是我们发展民族音乐的重要传播途径,蒙古族民歌艺术也在儿童合唱团这样的艺术形式融合与创新的背景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始终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发扬传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