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新闻”
张薇
【摘 要】“说新闻”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在“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总体风格中,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它通过主持人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美学理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
【关键词】说新闻 口语化 个性化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播音如何出新,已成为播音界共同研讨的课题。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推陈出新,新闻节目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新闻版块的出现,到专业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新的节目形式也产生了新的新闻播讲方式。近些年,一种新的新闻播讲方式“说新闻”也在各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中纷纷出现,它如同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使沉寂了多年的新闻播出方式有了新的样态。
一、“说新闻”的发展及形成
早在5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在新闻播音业务的内部学习研讨中,曾请来相声表演艺术、语言大师侯宝林先生和擅长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孙敬修试播新闻,结果他们的语言样态都带有自己行当语言特色的表达定势,“真”和“新”这两个关乎新闻生命的要素在语流中不那么鲜明,听起来与传受双方长期默契认可的新闻播音有一定距离,因而仍然沿用消息播报的传统风格。消息的播报历经几十年,虽然有过一些语言样态变革的尝试,但基本属于“微调”,总的格局变化不是很大。
改革开放之后,出于对十年动乱造成的以新闻播音为代表的“高平空”“冷僵远”的逆反,同时也是对“照本宣科、有声无魂”的“念稿”式新闻播音的厌倦,播音界在拨乱反正中提出“降调”的同时,业内人士及受众又开始了对“说新闻”的摸索和呼唤。80年代中期,曾有电台、电视台做过“说新闻”的尝试。当时出现的“说新闻”的语言样态基本有两种:意识脱开稿件“聊”新闻,其播报状态虽是松弛了,然而极度的“口语化”,一句话可以说清的事要啰嗦上三四句,致使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大大减少,根本无法满足受众“尽早、尽快、尽多”的获知新闻信息的需求,而且“闲聊”的方式也不大适应发布政令、重要会议公报等重大新闻;另一种方法,不做文字改动,只是在播音“腔调”上力图像“说话”,结果拿腔甩调,不伦不类。这两种单纯在声音形式上追求“说”的做法,因为与节目宗旨不符,与节目风格不符,与消息语体不符,与受众需求不符,很快就由实践的检验得出了否定的结论,“说新闻”的探索一直没有新的突破。
一直到1998年,当时“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陈鲁豫的出现。她一改以往播新闻的呆板老套的定式,首开国内“说新闻”的先例。人们通过她伶牙俐齿的陈词,娓娓动听的声音,有圈有点的评述,在温和与轻松的气氛中,了解着每时每刻发生在身边及世界各个角落的事情。“凤凰早班车”改变了观众对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兴趣,并且迅速影响大陆广播电视界。从广播到电视,从地方台到中央台,陆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说新闻”节目,比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南京音乐台的“新闻晨报”,中央二套的“第一时间”,中国之声的“晚报浏览”等等。如今,“说新闻”的普及改变了“播新闻”一枝独秀的新闻播音形态。“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的领域。
二、什么是“说新闻”
“说新闻”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消息的口头传播方式之一,是将消息的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一种语言样态。“说新闻”是新时代受众对有声语言创作的一种呼唤。它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在“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总体风格中,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它通过主持人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美学理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说新闻”的创新体现在风格变化上,同时也要兼顾新闻播音的正统表达方式,这就是“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缀、语势平稳、节奏明快、新鲜感强、基调各异、分寸恰切、语流畅达”。“说新闻”在大众传播中表现为语言口语化、样态不受限制、语体结构松散,保持了其在人际交流中的传播优势。
三、“说新闻”与“播新闻”的区别和联系
播报新闻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播音员、主持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闻播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随着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更好的在传统的播报方式上进行再创作,以更新的语言方式吸引更多的听众与观众,每个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在进行着探索与学习。“说新闻”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读方式,严肃庄重贯穿所有新闻节目的播读方式变得亲切自然,更贴近老百姓,更能让受众接受。“说新闻”与“播新闻”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区别一:“播新闻”是我国新闻类节目一直沿用的一种播报方式,由播音员根据编辑处理加工后的稿件进行播读,播音员不做任何改动。比如我们一直收听的中国之声的“全国新闻联播”及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类节目有着固定的收听收看群体。而“说新闻”是在编辑、记者的稿件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用主持人自己的播讲方式传播新闻信息。比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公共频道的“新闻午班车”。
区别二:“播新闻”要求播音员字正腔圆、语言朴实无华、普通话准确清晰,语调平稳顺畅。而“说新闻”则更多的要求主持人有自己的个性,以一种平等、轻松、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进行新闻播读,使新闻听起来更有新闻故事化、语言口语化、内容平民化。
区别三:“播新闻”是一种语言传播样式,它的创作依据是新闻稿件,要求语言规范、样态有限、语体严谨、对语境依赖性不强。“说新闻”既服从新闻的特性又服从受众的认知规律,及口语表达规律。语言更口语化、语体松散、对语境有一定的依赖性。
区别四:“播新闻”的播读者是以播音员的身份出现,严肃、客观、公正的播报,适合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收听,拥有一个庞大的固定的受众群体。“说新闻”的播讲者是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个性鲜明、贴近受众,更轻松、自然。
区别五:“播新闻”中播音员与新闻事件保持距离,讲求由距离感产生的客观性,大多照本宣科的播读。“说新闻”则更像是主持人和受众一对一的聊天,主持人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者,而且是受众感官的一部分,代表和引导受众去听去看。
“播新闻”和“说新闻”虽然有着以上的这些不同,但它们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对于新闻的播讲者,语言的基本功要求是一样的,标准的普通话,字音的饱满有度,节奏的明快顺畅,语气的强弱有度等等。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不管是“播”还是“说”都很难把新闻播讲到位。其次,对于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叙事要清楚、新鲜感要强,两者在节目中都要显现出来。我们知道新闻包罗万象:有的是简单的信息,有的是引人注意的动态或是发人深省的现象,所以在凭借稿件文字了解事实表象之后,往往还需要探求其深层含意。这就要求播音员和新闻主持人在播讲之前首先要自己对新闻事件“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要不断积累知识,学习政策,了解事实,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稿的表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受众从播讲中更好的听明白新闻事件。
四、“说新闻”的优势与误区
“说新闻”的出现及其快速的发展因为其有着自身的优势。
首先,从社会发展背景看,长期以来的“宣传腔”浓重的“播新闻”模式,让受众产生了一种排斥、逆反的心理,希望有新的形式出现。另外,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使受众更愿意接受“亲和力”较强的节目形式。在这样的受众需求下,“说新闻”应运而生,以其平民化、开放性的播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新闻类节目个性化的需求,进而拥有了它的固定受众群体。
其次,“说新闻”的口语化色彩较浓的“告知”式的传播形式,较“播新闻”而言其语言色彩和力度都相对宽泛,“告知”式的传播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口语色彩较浓,句式短、口语词汇多;传播状态较为松弛,交流感强,语调自然,消除了传统新闻播报时与受众的距离感,更有利于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
再次,“说新闻”给人的亲近感,不仅仅是声音表达形式上的,主持人对文稿的再创作及新闻评析,能够为受众接受新闻提供引导和服务,让受众感知到新闻深层次的内容。
“说新闻”虽然有着许多自身的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些主持人一味的追求“快”,误以为语速快就是“说新闻”的标志,结果,导致语言含糊不清,或机械的“蹦字”,反而影响了受众的接受效果。还有些主持人过分的夸大“口语化、生活化、个性化”,有些主持人甚至在节目中随意的调侃,失去对新闻严肃性的尊重,过分的彰显自己的个性,结果是受众失去了对主持人所说新闻的信任,进而失去了对节目的兴趣。因而,作为“说新闻”的主持人在彰显个性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新闻节目是“无形的意见”的舆论导向作用,不应失去新闻节目“简洁明快”的本色,更不能违背新闻播音的规律,了解受众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把“说新闻”节目做得更好。
总之,“说新闻”只是新闻播报语言样态“多样化”其中的一种表现,它体现时代精神,顺应受众心理,外化栏目特色,有着独特的风格。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新闻节目会越来越丰富,它们不管以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出现,都不能违背新闻播音的规律与新闻传播的原则,它们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担负起新闻传播的重任。□
(作者单位:太和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摘 要】“说新闻”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在“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总体风格中,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它通过主持人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美学理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
【关键词】说新闻 口语化 个性化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播音如何出新,已成为播音界共同研讨的课题。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推陈出新,新闻节目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新闻版块的出现,到专业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新的节目形式也产生了新的新闻播讲方式。近些年,一种新的新闻播讲方式“说新闻”也在各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中纷纷出现,它如同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使沉寂了多年的新闻播出方式有了新的样态。
一、“说新闻”的发展及形成
早在5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在新闻播音业务的内部学习研讨中,曾请来相声表演艺术、语言大师侯宝林先生和擅长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孙敬修试播新闻,结果他们的语言样态都带有自己行当语言特色的表达定势,“真”和“新”这两个关乎新闻生命的要素在语流中不那么鲜明,听起来与传受双方长期默契认可的新闻播音有一定距离,因而仍然沿用消息播报的传统风格。消息的播报历经几十年,虽然有过一些语言样态变革的尝试,但基本属于“微调”,总的格局变化不是很大。
改革开放之后,出于对十年动乱造成的以新闻播音为代表的“高平空”“冷僵远”的逆反,同时也是对“照本宣科、有声无魂”的“念稿”式新闻播音的厌倦,播音界在拨乱反正中提出“降调”的同时,业内人士及受众又开始了对“说新闻”的摸索和呼唤。80年代中期,曾有电台、电视台做过“说新闻”的尝试。当时出现的“说新闻”的语言样态基本有两种:意识脱开稿件“聊”新闻,其播报状态虽是松弛了,然而极度的“口语化”,一句话可以说清的事要啰嗦上三四句,致使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大大减少,根本无法满足受众“尽早、尽快、尽多”的获知新闻信息的需求,而且“闲聊”的方式也不大适应发布政令、重要会议公报等重大新闻;另一种方法,不做文字改动,只是在播音“腔调”上力图像“说话”,结果拿腔甩调,不伦不类。这两种单纯在声音形式上追求“说”的做法,因为与节目宗旨不符,与节目风格不符,与消息语体不符,与受众需求不符,很快就由实践的检验得出了否定的结论,“说新闻”的探索一直没有新的突破。
一直到1998年,当时“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陈鲁豫的出现。她一改以往播新闻的呆板老套的定式,首开国内“说新闻”的先例。人们通过她伶牙俐齿的陈词,娓娓动听的声音,有圈有点的评述,在温和与轻松的气氛中,了解着每时每刻发生在身边及世界各个角落的事情。“凤凰早班车”改变了观众对新闻播音的刻板印象,主持人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兴趣,并且迅速影响大陆广播电视界。从广播到电视,从地方台到中央台,陆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说新闻”节目,比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南京音乐台的“新闻晨报”,中央二套的“第一时间”,中国之声的“晚报浏览”等等。如今,“说新闻”的普及改变了“播新闻”一枝独秀的新闻播音形态。“说”作为自然的语言传播样式,逐渐渗透到大众传播的领域。
二、什么是“说新闻”
“说新闻”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消息的口头传播方式之一,是将消息的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一种语言样态。“说新闻”是新时代受众对有声语言创作的一种呼唤。它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在“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的总体风格中,充分展现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它通过主持人独特的人生感悟,独特的美学理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努力把新闻原则的刚性与语言表达的弹性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播音作品共性和个性兼而有之。“说新闻”的创新体现在风格变化上,同时也要兼顾新闻播音的正统表达方式,这就是“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缀、语势平稳、节奏明快、新鲜感强、基调各异、分寸恰切、语流畅达”。“说新闻”在大众传播中表现为语言口语化、样态不受限制、语体结构松散,保持了其在人际交流中的传播优势。
三、“说新闻”与“播新闻”的区别和联系
播报新闻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播音员、主持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闻播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宣传效果。随着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更好的在传统的播报方式上进行再创作,以更新的语言方式吸引更多的听众与观众,每个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在进行着探索与学习。“说新闻”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读方式,严肃庄重贯穿所有新闻节目的播读方式变得亲切自然,更贴近老百姓,更能让受众接受。“说新闻”与“播新闻”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区别一:“播新闻”是我国新闻类节目一直沿用的一种播报方式,由播音员根据编辑处理加工后的稿件进行播读,播音员不做任何改动。比如我们一直收听的中国之声的“全国新闻联播”及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这类节目有着固定的收听收看群体。而“说新闻”是在编辑、记者的稿件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用主持人自己的播讲方式传播新闻信息。比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公共频道的“新闻午班车”。
区别二:“播新闻”要求播音员字正腔圆、语言朴实无华、普通话准确清晰,语调平稳顺畅。而“说新闻”则更多的要求主持人有自己的个性,以一种平等、轻松、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进行新闻播读,使新闻听起来更有新闻故事化、语言口语化、内容平民化。
区别三:“播新闻”是一种语言传播样式,它的创作依据是新闻稿件,要求语言规范、样态有限、语体严谨、对语境依赖性不强。“说新闻”既服从新闻的特性又服从受众的认知规律,及口语表达规律。语言更口语化、语体松散、对语境有一定的依赖性。
区别四:“播新闻”的播读者是以播音员的身份出现,严肃、客观、公正的播报,适合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收听,拥有一个庞大的固定的受众群体。“说新闻”的播讲者是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出现,个性鲜明、贴近受众,更轻松、自然。
区别五:“播新闻”中播音员与新闻事件保持距离,讲求由距离感产生的客观性,大多照本宣科的播读。“说新闻”则更像是主持人和受众一对一的聊天,主持人不仅仅是信息的发布者,而且是受众感官的一部分,代表和引导受众去听去看。
“播新闻”和“说新闻”虽然有着以上的这些不同,但它们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对于新闻的播讲者,语言的基本功要求是一样的,标准的普通话,字音的饱满有度,节奏的明快顺畅,语气的强弱有度等等。没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不管是“播”还是“说”都很难把新闻播讲到位。其次,对于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叙事要清楚、新鲜感要强,两者在节目中都要显现出来。我们知道新闻包罗万象:有的是简单的信息,有的是引人注意的动态或是发人深省的现象,所以在凭借稿件文字了解事实表象之后,往往还需要探求其深层含意。这就要求播音员和新闻主持人在播讲之前首先要自己对新闻事件“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要不断积累知识,学习政策,了解事实,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稿的表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受众从播讲中更好的听明白新闻事件。
四、“说新闻”的优势与误区
“说新闻”的出现及其快速的发展因为其有着自身的优势。
首先,从社会发展背景看,长期以来的“宣传腔”浓重的“播新闻”模式,让受众产生了一种排斥、逆反的心理,希望有新的形式出现。另外,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使受众更愿意接受“亲和力”较强的节目形式。在这样的受众需求下,“说新闻”应运而生,以其平民化、开放性的播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新闻类节目个性化的需求,进而拥有了它的固定受众群体。
其次,“说新闻”的口语化色彩较浓的“告知”式的传播形式,较“播新闻”而言其语言色彩和力度都相对宽泛,“告知”式的传播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口语色彩较浓,句式短、口语词汇多;传播状态较为松弛,交流感强,语调自然,消除了传统新闻播报时与受众的距离感,更有利于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
再次,“说新闻”给人的亲近感,不仅仅是声音表达形式上的,主持人对文稿的再创作及新闻评析,能够为受众接受新闻提供引导和服务,让受众感知到新闻深层次的内容。
“说新闻”虽然有着许多自身的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些主持人一味的追求“快”,误以为语速快就是“说新闻”的标志,结果,导致语言含糊不清,或机械的“蹦字”,反而影响了受众的接受效果。还有些主持人过分的夸大“口语化、生活化、个性化”,有些主持人甚至在节目中随意的调侃,失去对新闻严肃性的尊重,过分的彰显自己的个性,结果是受众失去了对主持人所说新闻的信任,进而失去了对节目的兴趣。因而,作为“说新闻”的主持人在彰显个性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新闻节目是“无形的意见”的舆论导向作用,不应失去新闻节目“简洁明快”的本色,更不能违背新闻播音的规律,了解受众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把“说新闻”节目做得更好。
总之,“说新闻”只是新闻播报语言样态“多样化”其中的一种表现,它体现时代精神,顺应受众心理,外化栏目特色,有着独特的风格。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新闻节目会越来越丰富,它们不管以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出现,都不能违背新闻播音的规律与新闻传播的原则,它们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担负起新闻传播的重任。□
(作者单位:太和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