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导游人员管理对策
王佳
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快。2003年中国社会导游人员超过旅行社专职导游人员。在导游职业社会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导游人员的管理是一个新课题。文章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首先提出了导游职业社会化的现象并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国际和国内原因,进而分析了我国导游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导游职业社会化背景下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对策。
研究表明,自2003年起,中国社会导游人员超过旅行社专职导游人员。这标志着我国进入导游职业社会化的时期。为了规范导游活动,加强对社会导游的管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保障旅游者合法权利;为了解决许多新出现的问题,如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不太健全,行政管理措施不够完善,利益驱动下追逐暴利的现象等等,本文就导游职业社会化背景下的导游人员管理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导游职业社会化的解析
1.导游人员的管理机构问题
我国现行的导游管理模式主要是旅行社管理和导游公司管理两种。
(1)旅行社管理问题
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些旅行社出现削价恶性竞争,为增加经营利润,旅行社将本该由自己列支的一部分费用转嫁到导游身上,有些旅行社从导游身上收取“人头费”。正是这样,我市有些旅行社聘用社会导游,不但可以不花一分钱,而且还可以从导游身上赚到一些。有些承包、挂靠或变相承包、挂靠的“旅行社”及部门经营人员追逐利益,牟取暴利,不但将部分列支费用加到导游身上,而且给导游增加“垫付团款”等超额负担;近几年导游增长速度加快,导游供给大于需求,这就加剧了旅行社加重导游负担的“有恃无恐”。
(2)导游公司管理问题
导游公司管理模式,这是现在比较普遍的一种管理方法,但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导游公司作为企业,其目的是要通过向旅行社提供导游员信息来从中获利,可是旅行社只要和导游合作过一次下次就不再需要导游公司了,而公司又没有权利要求双方必需经其介绍,长此以往将很不利于公司的发展。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方式还是有待改变的。
2.导游人员的管理机制问题
(1)导游人员资格管理机制
我国导游人员实行资格考试制度,凡是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社会人士均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就可获得导游资格证书,经过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的培训和复习,一些以前根本不具备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考试合格后都可以获得导游资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每年通过各地旅游局开展的导游资格年检即可,而目前的年检制度也难以全面衡量每个导游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而导游员的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导游等级的划分比较粗,并且以工作年限、考试成绩等为主。
(2)导游人员的薪酬制度
目前我国导游的薪酬主要由导游带团的基本工资、带团津贴、“回扣”和少量小费构成,劳动保险由旅行社代买或自己购买。在旅行社中只有一小部分的导游会有工资,而他们的条件必须是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小语种的导游,翻译水平好,又要是老资格的员工,才能享受到每个月500元到700元的津贴费。如今,导游不仅没有工资,带团时还得向公司上交一定的人头费,即行业俗称的买团费。
三、导游职业社会化背景下的导游管理对策
(一)构建合理的导游队伍
要着力提升导游素质,不断优化导游队伍结构。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
1.加强导游人员的等级考核制度
通过导游等级考核优化导游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等级结构,整体推进导游队伍素质的提高。在推行等级考核制度的时候,重要的是等级区分的激励机制要健全,仅仅从导游证上看出该导游是中级或初级,作用并不明显,可以参考借鉴职称评定的做法将等级与工资待遇、机会优先等挂钩,发挥等级区分的作用。
2.吸收有经验的“老”导游
改变我国导游业的年轻化现象,吸收一定年纪的优秀人员从事专职导游,曾经有人提出在我国吸收“银发”导游的建议,笔者认为,要做到这点必须与导游的福利待遇相结合,给一定年纪的“老”导游营造一种稳固的职业氛围,免除其后顾之忧,毕竟老导游的社会责任比年轻导游的要重的多。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中老年知识分子报考应有加分。
(二)设置合理的社会导游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导游以社会导游为主,在导游职业走向社会化的趋势下,导游管理的模式必须从原有的旅行社管理转变为专门的导游公司的管理模式。
一是正确处理导游公司与旅行社的关系。导游公司要同旅行社建立良好关系。
二是正确处理导游公司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导游公司为导游员代上人身意外险(应导游职业社会化背景下的导游人员管理策略研究在导游员自愿的前提下)。游客的保险由旅行社上,导游公司不负责。总而言之,导游公司要发挥“蓄水池”作用。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导游队伍的规范,导游公司在未来导游员社会化管理机制中,将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导游公司应该在旅游业发展中作为主体结构存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即旅行社不留太多专职导游,其余大部分进入导游公司,而这种导游公司管理导游的机制以其灵活的运作方式,将逐步得到社会承认。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