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优化探析

    王箐

    摘要:相较于传统官方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以下简称非遗档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非遗档案,存在着档案收集效率低、多地重复申报、非遗档案造假、多头管理主体间信息不透明协作性差等问题。文章结合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特点,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优化方法,有助于解决非遗档案管理中收集难、鉴定难、合作难、安全难的问题。

    关键词:非遗档案区块链群体智慧

    一、区块链技术及其特点

    根据《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对术语的定义,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1]

    区块链技术首先运用于比特币,但随着该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块链3.0(可编程社会)时期已经到来。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更多的人类组织形态的变革,包括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益、医疗、教育、房地产、IP版权、文化娱乐、去中心化云存储、数字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加密算法这三个重要特点。“去中心化”是利用分布的计算机资源进行计算。区块链不是某个中心化的主体来控制,而是所有节点共同维护,任何单一节点都无法篡改它。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只有当全网大部分节点(或多个关键节点)都同时认为这个记录正确时,记录的真实性才能得到认可,记录数据才允许被写入区块中。区块链的加密算法主要包括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痛点及解决方案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广义上的非遗档案,即“所有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2]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档案、申报与保护工作中形成的档案以及传承人档案。

    (一)收集难

    1.问题及形成原因

    传统的非遗项目申报过程,是由街道级文化行政部门开始搜集非遗项目资料,根据行政级别逐级上报。信息由底层向上汇总,将信息由众多分散的点汇集到某一个中心。层级太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难以将非遗档案收集齐全。

    其直接原因在于,非遗档案的来源广泛而复杂,“有申报单位形成和搜集到的材料,有保管单位接收和形成的材料,有传承人保存和形成的材料,有查考研究过程中挖掘的历史材料等”。[3]

    其根本原因在于,非遗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来源于民间生产和生活,没有固定的生成渠道和中心,散落于全国各地。这也是非遗档案作为民间档案和传统官方档案的最大区别。官方档案有固定的形成单位,在形成单位内部以文书及档案部门为中心,在国家档案局统一领导下分级管理。因此,用管理“官方”档案的传统方式去管理“民间”档案,必然会导致诸多问题。

    2.“收集难”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正好与非遗档案的高度分散性相契合。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非遗档案管理中,可以优化原有的非遗项目申报(档案收集环节)和审批模式(档案鉴定环节)。各区(县)级、市级、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以及各级文化行政部门都是区块链上的一个节点。在申报非遗项目时,只需要将非遗项目申报书、所有辅助材料(包括照片、录音、视频)等信息上传到区块链中。这些信息在区块链上都是公开透明的,信息一经写入,其他所有节点上的人都可以即时看到,不用层层逐级汇总。非遗档案收集过程变得扁平化,优化了业务流程,大大提高了效率。另外,非遗档案不同于传统档案,传统档案从归档的那一刻起就被固化,档案信息不会再更新。而非遗档案具有动态性的特点,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进行,非遗档案需要不断更新和持续完善。运用区块链这一线上数据库,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非遗档案的更新和补充。

    (二)鉴定难——造假现象频发

    1.问题及形成原因

    非遗档案鉴定工作的难点之一在于其数量庞大。根据2005年文化部门的普查数据,地方上自认为是非遗的项目达87万个,“但这个数据要重新归类,肯定有很多重复的。”[4]文化部副部长称,用了10年时间对这87万个非遗项目进行审核鉴定,有大量重复性和虚构编造的内容需要甄别。

    鉴定的另一工作难点在于非遗档案蓄意造假现象严重。2008年,某市以“某派某古琴”的名称进行市级非遗立项公示,被群众检举申报材料弄虚作假,该立项被依法撤销,但2012年,该项目经多次改名后竟然成为了省级非遗项目。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这样的案件绝不是个例。

    2.“鉴定难”的解决方案

    针对非遗档案造假问题,传统的解决办法是依靠群众举报。曾有政协委员指出,非遗立项造假本质是文化腐败,建议将申报立项过程向社会公开。

    区块链技术则能够提供一种信息公开的平台。区块链的可追溯机制能够追溯到每一个非遗项目从申报到审核通过的全过程,减少甚至消除造假的温床。该技术可以通过时间戳、哈希算法对作品进行确权,证明非遗项目申报材料中一段文字、视频、音频的存在性、真实性和唯一性。

    在鉴别申遗项目及其档案的真伪时,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有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我们在选择共识机制时,Paxos更加适合于非遗档案区块链系统。这是一种基于选举领导者的共识机制,领导者节点拥有绝对权限,并允许强监管节点参与,只有当文化主管部门、档案部门、专家学者、相关非遗项目传承人等多个关键节点全部认可时,该非遗档案才能被写入区块链。

    (三)合作难——多头管理,档案部门参与度低

    1.问题及形成原因

    非遗保护参与主体众多,包括档案部门、非遗保护中心、非遗申报单位、非遗档案保管单位、传承人。不同的主体之间存在大量的交互和协作,而非遗档案被分散地保存在各个环节各自的系统内,信息流缺乏透明度。由此导致两方面问题:一是各参与主体难以准确了解相关事项的状况及存在问题,从而影响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二是当不同地域非遗项目申报出现纠纷时,举证耗时耗力。

    2.“合作难”解决方案

    周耀林等曾提出“基于群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体制”,即“在不排除政府机构、社会公益机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的参与,通过一定的平台支持和制度管理,发挥社会公众的群体智能,开展公众参与、公众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遗档案管理模式以“基于群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体制”为理论基础和依据,区块链技术为其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将政府机构、档案机构、非遗项目参与者以区块链联结在一起,将这些机构和个人的智慧、知识、技能高效整合。

    区块链系统根据应用场景和设计体系的不同,分为公有链、联盟链、专有链三种类型。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权限大小不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而言,更加适合选择联盟链。区块链上的每一节点都需要具备对于非遗档案管理系统的贡献价值。这些节点可以是非遗保护机构、档案机构、博物馆、非遗申报单位、非遗研究机构、非遗传承人。这些组织和个人组成非遗档案管理的主体联盟,共同维护非遗档案管理系统的健康运转。档案管理机构应该建立非遗项目档案框架,上传基础数据,监督系统的运行,各个节点共同完善区块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项目。“例如添加某项工艺的资料、补充已有资料的不全之处、修改其他人提供数据中出现的错误,提交各类声像资料、上传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记录等。”[6]联盟链中的组织或个人可实名参与过程,可满足监管需要。

    (四)安全难

    1.问题及形成原因

    由于传统的档案数据库采用的是中心化网络结构,因此一旦中心处理器出现问题,受到攻击,整个网络都将受到极大影响。虽然目前的非遗档案采取了异地备份和异质备份,能够防止信息丢失,但是也会影响一定时间内非遗数据库网络的正常使用。

    2.“安全难”的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账本可以有效抵御攻击,可有效维护非遗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天然的抵御攻击的优势,这种网络中存在多个共享的数据库副本,能够解决中心化数据管理方案中可能存在的单点失效的系统性风险,防止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瘫痪而导致的信息丢失,即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中心这一個节点失效,其他节点不受影响,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也不受影响。

    三、结语

    区块链给非遗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能够解决非遗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多项问题,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机遇与风险并存。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金融领域以外的成熟应用,相关的隐私保护环节还比较薄弱,区块链的扩容性等计算机底层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人员和时间投入。

    参考文献:

    [1]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R].北京:2016.

    [2]赵林林,王云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征和意义[J].档案与建设,2007(12):4-7.

    [3][5][6]周耀林,戴旸,程齐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71,294,300.

    [4]王烨捷,王晶晶.非遗申报:有东西才申报,没有不要去造——访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N].中国青年报,2013-03-19(03).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

相关文章!
  • 企业发展中工会女工工作存在的

    翁小玲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013-02摘 要 女性员工作为企业员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稳定

  • 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文化遗产

    李传印为“清官”立传,写“清官”专史,是我国史书的一大特色和优良传统。宋代费枢撰写的《良吏传》,堪称一部“清官”通史。此外,二十四史中的《

  • 互联网时代下的消费者的“变”与

    吴笑一互联网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正如央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描述的那样,互联网可以与十七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相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