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的合作
崔亚平 孔彩云
[摘要]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中亚地区对于中国不仅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是中国实现油气来源“多元化”和能源输送安全的战略重地。
[关键词]中国;中亚;能源合作
[中图分类号]F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8-0034-03
当今世界,随着国际能源价格的不稳定,国家能源安全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为了石油、天然气,各国不惜剑拔弩张,兵戎相见。中东、中亚地区长期动荡的局面反映了各国在能源领域激烈的角逐和争夺。目前,索马里海盗猖獗,对中国进口能源和出口欧洲的产品也构成了直接威胁。因此,寻求稳定的能源供应,增加能源进口渠道已经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能源现状
1对国际原油和原材料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能源需求。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进入石油进口国的行列。目前年石油进口量已超过8000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缺口将越来越大。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以年均1.6%的速度递增,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最快,中国的石油需求量预计年均增长率约为3.4%,到2030年中国的原油消费量将达到每天1530万桶(其中77%依靠进口),中国每年的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1690亿立方米(其中33%依靠进口)。
2石油供应来源集中,具有供应不稳定风险。长期以来,中国原油进口超过一半来源于中东,石油进口来源过度集中,使我国海外石油供应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近20年,中东地区政治局势动荡,巴以问题、美伊战争、国际恐怖主义等使该地区很难短时期实现和平与稳定,运输也存在风险。美伊战争后,美国不仅加强了对中东地区的控制,也开始向马六甲海峡渗透。而该海峡是中国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我国70%的石油运输船都要经过这里,一旦马六甲海峡被美国控制,中国的海外石油供应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二、中亚国家能源现状
哈萨克斯坦陆上石油开采储量为40亿吨,哈属里海地区石油开采储量80亿吨,石油储量占世界第13位,超过北海资源两倍。从里海到西南大陆架有巨大的天然气储备,可达3万亿立方米。到2012年前,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可以从现在的6000万吨/年增长到1.043亿吨/年,到2015年达到1.564亿吨/年。
土库曼斯坦80%的领土蕴藏丰富的天然气,可采储量约为2万亿立方米以上,占世界储量的2%。2006年土库曼斯坦石油探明剩余储量为821918万吨,有一定的出口潜力。
乌兹别克斯坦已探明的天然气和铀的储量位列世界前十位。该国60%以上地区有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前景,石油储量超过53亿吨,占中亚地区的31%,已探明储量为5.84亿吨。
吉尔吉斯坦在煤炭和金属矿产资源方面具有优势。目前建设的从乌兹别克斯坦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线,一部分线段途经吉尔吉斯坦境内。这条管线的运能应达到不少于200亿立方米/年。目前吉尔吉斯坦提供给中国的电能总量每年为150万瓦特/小时。
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坦都有丰富的水利资源,而它们现在的利用率还很低,塔吉克斯坦的利用率只有5%,合理地开发塔吉克斯坦资源潜力,可以使它成为该地区最大的电力出口国。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属于高山国家,在中亚是两个油气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储备十分有限,勘探与开采难度很大。多年来,两国基本上都是依赖邻国油气资源进口维持国内需求,但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富裕国家向南或向东方面的管道出口基本上都是通过该地区,它们是重要的油气路桥国,在中亚国家能源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重要意义
与我国西部毗邻的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是实现中国能源多元化的重大战略,对于我国的油气供应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可以弥补中国石油短缺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石油产量增长速度有限,我国面临石油缺口不断扩大。而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且石油开发、生产及运输成本低廉,单位投入低产出高。
2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有利于保证中国石油来源的多样化。参与中亚油气开发,既可弥补我国的油气缺口,又可减轻对中东的石油依赖。中东一直是动荡不安的多事之地,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高,将不利于中国的石油安全。
3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有利于中国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源。虽然中国加强了与中东、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的石油合作,但是从国家石油安全的长期利益看,这些石油来源都有一个致命缺陷,即都需要长距离的远洋运输,大多要经过一些重要的海上通道,充满各种风险。而中国和中亚是近邻,从地缘政治角度看,里海石油是目前唯一不需要远洋海运就可以确保的石油供应来源,石油运输安全系数高。
4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有利于保护中国石油资源。从长远来看,中国石油储产量能否大幅增加,就在于西部油田。然而开采西部油田难度大、成本高,在经济上不合算。为了保证国家长期能源安全,在西部增加储量而不增加产量,使之成为中国能源的后备基地,比现在大规模开采,更具有战略价值。这既符合比较成本理论,又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5中亚经济发展及政治稳定对中国西北地区起着积极作用。中国和中亚国家有陆地边界3700公里,中国西北地区生活着许多与中亚各国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其中不少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大部分讲突厥语。因此,中国西北部地区直接面临着中亚国家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的威胁,这三股势力成为影响中国西北边境地区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从政治、安全角度来看,中亚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中国影响意义重大。
四、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
1资源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里海地区油气勘探的扩大和新油田的不断发现,中亚油气资源在世界的地位也大大提高。据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中亚里海石油探明储量为24-46.6亿吨,未发现的储量约为322亿吨,总的石油可采量为346-368亿吨,未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约8万亿立方米。里海及周边区域油气可采量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仿,接近世界储量的3%,该地区待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前列。虽然,中亚地区目前油气储量和产量在世界油气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但其
在能源市场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由于当地能源消费有限,因此可供出口的油气潜力相当可观。
2从政治关系来看,合作是有基础的。中国与中亚各国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且战略利益是一致的,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持相同和相近的立场,成员国彼此间形成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政治上互信不断加深,建立在新型安全基础上的新型国家关系模式基本确立,这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深化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在能源领域实现互利共赢不可或缺的保障。
3从地缘角度来看,中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陆路交通的枢纽。它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中国西部的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拥有近3500公里的边境线,其中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就有1700公里。阿拉山口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是中国唯一集中了铁路、公路、管道三种运输方式的国家一类口岸。该口岸2007年的过货量达到1700多万吨,占新疆口岸过货总量的九成。中国和中亚山水相连,这是促进中国与中亚能源领域合作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最有利因素,为中国就近利用国外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管道运输油气,可大大节省成本,不需要远洋海运,就可确保安全的石油供应来源,运输安全系数高,为彼此间合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中亚各国与中国对外开放的诉求和寻求利益的目标一致。中亚各国大多能源丰富,而其他产业发展滞后,由于长期受不稳定局势的困扰,不得不将有限的财力和物力重点用于保障国家安全,牵制了经济发展。中亚各国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都有开放能源市场,扩大能源经济技术合作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这些国家资金、技术匮乏,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必须加强对外合作,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亚5国是典型的内陆国家,其对外贸易除了跟周边国家直接开展外,都要通过第三国。中国是中亚油气资源向东流动的必经之路,特别是连接日本和韩国的市场更是如此。
五、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制约因素
1中亚国家的投资环境不理想,投资渠道不畅。中亚国家矿产开发、税收等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政府、公司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腐败盛行;中亚政局不稳,恐怖主义势力猖獗,投资充满风险。中亚国家属于内陆国家,处在欧亚大陆桥的中间地带,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是其开展经济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由于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老化现象异常严重。随着中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2中亚能源的大国博弈。能源作为特殊商品,生产与销售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关系。它始终受到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因素的影响,尤以大国关系和影响更为重要。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能源资源使各方利益在此博弈。由于苏联时期形成的能源格局,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主要经俄罗斯出口。苏联解体后,这里是俄罗斯想守住的传统势力范围而不得不保的天然屏障,也是美国欲进入欧亚大陆,进而幅射四方的必争之地。欧盟则是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尽可能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中亚里海地区对其而言,无疑是最佳选择。除此之外,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加紧进入中亚参与竞争。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进入中亚市场,无疑既面临机遇,也面对挑战。
3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中亚的油气资源地质结构复杂,与中东的油田相比规模小、产量低,后期勘探、开发、治理所需投入大。寻找新的资源更是一项有望获得高收入的同时需要先行付出高成本。对中国企业来说,与跨国公司、国外资源类企业巨头相比,产业集中度低、资产规模小,海外油气资源开发合作处于弱势。西方的雄厚实力和先进技术更有吸引力。
六、中国在中亚的战略
1政府应开展积极能源外交。在能源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不能单独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必须通过有效地国际合作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就要求政府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的联系,广泛参与各种国际能源组织的活动,争取在现有的国际能源秩序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积极参加双边、区域和多边等合作渠道,推行务实的能源外交,营造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保障自身能源安全。
2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在能源合作方面的作用。上合组织的建立为各成员国开展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该组织中,中国、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坦是石油和天然气净进口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油气生产国和出口国。建立统一的能源市场,联合资本、资源、劳动力、技术和生产能力等,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形成生产一提供一消费的独立能源结构,也可以扩大到上合组织观察国,如,印度、伊朗、蒙古等。
3选择适合的合作方式。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受到来自国家管理层的严格控制,对外开放程度低,阻碍其经济快速发展。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坦是最贫穷的国家,而且在世界上属于落后国家。这种状况加剧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亚国家存在着资金匮乏,许多大型项目都依赖于中国的投入。寻找利益的切合点是实现互利互惠。中亚国家产业结构的特征是资源密集型,而中国产业结构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有稳定的能源供应,因此,交通运输和能源贸易显然是中国与中亚国家互补性最强的合作领域。
4努力构建中国新疆一中亚能源陆上通道。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接近世界最大的经贸、能源、旅游市场,具有开发中亚、西亚、南亚、俄罗斯和欧洲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可以以开发新疆石油、天然气及铺设管道从里海和中亚地区进口能源为中心,充实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网等跨越欧亚大陆的基础设施,推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构建新疆能源大通道,将促进国内外市场的连接,向东西两端延伸和拓展,最终将西接中亚经济圈,东联亚太经济圈,还可使西部地区与内地沿海、沿江、沿边地区联成一体,形成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的格局。这对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大型石油企业,积极进入中亚地区和国际公司同台竞争,在竞争中努力走向全球市场。参与中亚的能源开发,修建中亚通向中国的石油管道,并以此为契机,实现我国石油工业跨国经营的宏伟目标,为发展外向型石油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