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中“板—块”模型问题的动力学分析

    王呈平

    

    

    [摘? ?要]近些年来,高考常通过动力学综合问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也反映了动力学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的基础地位及其重要性。文章结合教学实际,就“板—块”模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此类问题,粗略来讲,可分为两大类型,即滑块带动滑板型和滑板带动滑块型,在明确问题类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分析步骤,一般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关键词]“板—块”模型;滑块带动滑板;滑板带动滑块

    [中图分类号]? ? G633.7?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32-0042-02

    一、高中物理中的“板—块”模型

    由具有一定质量的物块(一般都可视为质点)叠放在具有一定质量和长度(或无限长)的平直板上表面组成的物理模型属于“板—块”模型。这种模型一般置于水平面或者具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且滑块与滑板间一般动摩擦因数不为零,而滑板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如图1中,由物块m(下称滑块)和长直平板M(下称滑板)组成“板—块”模型。

    二、“板—块”模型问题的常见类型

    “板—块”模型问题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滑块带动滑板型和滑板带动滑块型。本文就滑板位于水平面上的情形进行讨论。

    (一)“滑块带动滑板”型问题

    该问题一般涉及两种情形:第一种是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静止(或具有较小速度)的滑板的上表面;另一种是置于滑板上表面的滑块受到外界拉力的作用。这两种情形下,由于滑块与滑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滑板受摩擦力作用,但能否带动滑板运动,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滑块以一定初速度滑上滑板

    质量为m的滑块以初速度[v0]从一端冲上质量为M,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滑板的上表面,设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分析:以地面粗糙为例,记滑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二者水平方向受力如图2所示。

    可见,解答此类问题时,一般先判断滑块与滑板是否有相对滑动,然后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计算。

    [? ?參? ?考? ?文? ?献? ?]

    [1]? 廖伯琴,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5.

    [3]? 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 彭前程,张维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 张学宪,刘瑾.优化方案:物理(2016年高考总复习)[M].武汉:崇文书局,2014.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相关文章!
  • 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的应用现状

    李卓摘要:在各大城市、乡镇甚至很多村庄中,居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自来水厂。自来水厂已经成为了居民用水的重要处理基地和中转基地,选择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浅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

    王煜捷观察是对客观事物和自然现象的仔细察看、了解,它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观察能力是人们从事各种智力活动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