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明的一点反思

    朱德生

    [摘要]文明是人对外在必然性的超越,是人性化的独立发展,因此,尊重文明,即尊重人、尊重人性和人的自由。人应该爱护自然,但不能认为自然界应万世不变,文明必然意味着人对自然环境的不断人性化。要建设健康的高度文明,就应努力自觉掌握生产和消费的辩证法,生产不仅要满足消费,而且应引导消费。

    [关键词]超越;自然的人性化;社会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8-0003-03

    我常常感到很困惑,不知道今天的人类正在进步还是正在退步。如果从高科技的发展看,古代人只能当作梦想、当作神话来谈论的东西,今天都变为现实了。甚至还超过了当年的神话和梦想。小时候,我很喜欢看《封神榜》,觉得其中的神仙道士能耐都大得了不得。但是,如果和今天的人类相比,都已经黯然失色了。什么千里眼、顺风耳,等等,在今天的传媒面前又何足道哉!这些当然证明了人类正在文明的大道上大踏步前进。但是,面对着这种进步,有一些有远见的人又说。目前的生产方式如果不加以改变,那么人在地球上可以生活的年月将是屈指可数了。如果这种话有道理,那不等于说人类正在自掘坟墓、自取灭亡吗?这怎么能说在进步,倒不如说正在退步更合适些。

    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去观察,那么如此这般的矛盾实在太多了。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富裕,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舒适了,但是,人在自然中的生存能力却越来越弱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也越来越多了。又如,电视的普及使人们比以往更快更有效地获得了各种知识,以往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的艺术,现在也成了大众化的菜肴。但是凶杀和色情也成了常识在传播,各种艺术中可以令人反复体会的诗情画意也越来越少了。再如,在数千年华夏文明的连续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汉字,今天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了。不是有一些电视台正在以大段时间、反复向人们宣传要把自己的签名写得既不像汉字,也不像外文,才算反映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吗!……

    当然,现在要来全面分析社会上各种矛盾,暂时还难以做到。这里我只想从文明的实质出发作一点反思,以便为今后的讨论找到一个基准。

    要为文明下一个定义,实在是很困难的事。所以不妨从现象人手,分析分析文明何来,从中或许就能体会到文明的本质何在。从广义上说,人和各种各样的动物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都有赖于自然;脱离了自然,谁也活不了。但是,人又不同于自然动物,他既有赖于自然界,又超越于自然界。所以,人们常说,人是社会动物。也就是说,人不再是自然界一个简单的部分,他有他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在这里,人不仅创造着自身,而且创造着人性化的外在环境,这就是文明的开端。

    为什么人和自然动物之间会有这样的区别。自然动物对自然的依赖是直接的。例如,食草动物只能生活在有食草的地方,如果没有了草源,它们便活不了。所以我们说,它们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人对自然界的依赖却是间接的。他依靠自然界提供的原料,生产着自己生活所必须的各种生活资料。所以,马克思说人是什么样的,就看他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这样,人就不再能归结为自然界的产物,他是他自己的产物。甚至可以说,他把自然变成了自己的部分,因为他使自然越来越服从于人性化发展的需要。

    弗兰西斯·培根说,要命令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其实还应补充说,服从自然的目的,恰恰是为了命令自然。人类的生产活动,反映出人类不再是外部世界的奴隶,而只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独立创造自己历史。人的独立和自由,这就是文明发展的基点。有的人据此就说人的本性是自由,更有人说,人即自由。当然这些结论,不是对某个历史阶段上人类发展的现状所作的结论,而是对人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独立、自主的能力不断壮大的肯定。这种情况当然意味着所谓文明时代,即尊重人和人的自由的时代。或者说,尊重文明,即是尊重人、尊重人性、尊重人的自由和权利。反之则叫不文明,即野蛮。

    但是,上面所说的人是自由的,主要相对于超越了自然界的必然性而言的。其实,从开始摆脱自然必然性的束缚的那一天开始,人又往往受制于自身而丧失了自由。因为人们的生产活动与其他动物的采集活动不同,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人的行动,必然是人与人联合的行动。这种联合又产生一种新的社会的必然性,制约着个人的自由,甚至抹杀了个人的自由。特别是在一个人的生产,除了供自己消费以外,尚能略有剩余时,私有财产产生了,这使一部分社会成员,为了生活不得不去为别人增加财富而劳动。这时,人们从自然界争得的自由,便成了他们在社会中失去自由的枷锁。从奴隶制社会经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马克思曾把这些阶段称之为人类的史前时代。他认为,只要敲响资本主义的丧钟,人类终将由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

    但是,存在了大半个世纪的苏联和“文化大革命”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并不等于由必然王国过渡到了自由王国,甚至可以说,离这一目标还相当遥远。因为,在我看来,这个过渡就如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似的,是一个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并没有一个可以最后完成的终点,要实现这个过渡,还要创造多方面的条件。不过最重要的是要有切实有效的民主的社会制度,没有平等和民主便谈不上自由。所以,决不允许有“朕即国家”式的绝对权威,否则社会就会出现像“文化大革命”式的野蛮和倒退。文明的进步必然表现为科学与民主的进步。

    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是现代文明才提出的问题,或者说,才有条件来讨论的问题。这有认识上的原因,因为,科学和实践在今天获得了巨大进步,民主的现实可能性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了。但客观对象的无限性与主观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仍在制约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只要对外部世界稍加留意,人们便不难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自然界是无意识的,可是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却表现得井然有序,毫不凌乱。反之,人是有意识的,他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一切行为的后果都是刻意安排的。但是,在这个人化世界中,却处处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和矛盾。本来这个人化的世界,是人的本质力量凝结的成果,现在却表现为一股人的异己力量,甚至成了控制人的破坏性的力量,这是为什么呢?

    从17、18世纪开始,思想家们就已经在关注和研究这种反常现象了,他们把它称之为“异化”。但是,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家,才开始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产生这个矛盾的根源,即在于对象的无限性和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是一个无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无

    限整体中,每个个体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存在。例如,猫吃老鼠,在自然界中并不因此而猫越来越多,老鼠越来越少,相反地,它们总是保持着某种平衡状态,老鼠少了,无鼠可吃了,猫自然也会减少。反之,猫少了,老鼠的天敌少了,老鼠的数量自然便会多起来。自然界的这种自发的补偿能力,无时无刻不在调整着各种物种的平衡,使自然界永远保持为一个有序的整体。

    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常常破坏了自然界的上述平衡秩序。在古代,人的改造力量还很薄弱的时候,自然界的失衡,自然通过自身的补偿能力能调整过来,但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对自然的改造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自然自身的补偿能力便赶不上了。这样,失衡的自然力量,便反过来破坏着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资料,似乎成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其实,是人对自身的惩罚。

    所以,现在我们已经不像弗兰西斯-培根那样自信了。要想命令自然,当然要服从自然,除此以外,还要从多个角度来估量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仅是明天的后果,甚至要估测尽可能遥远的后果。例如,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不仅要考虑在当前由此而引起的水利、水害等多方面的变化,而且也要考虑水文、地质、气象等在今后可能遥远的年代将引起的变化。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确也能为我们对自己行为长远后果作出相当精确的估计,但是,不管从时间上说,还是从空间上说,这些预测仍然只可能是有限的,还有一些可能有害的后果是我们难以避免的,当然就会引起人与自然界之间新的矛盾。

    到此为止,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日益强大的认识能力,在大自然面前终究是有限的。今天我们面临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即是由此引起的。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种种保护自然的措施。如各种各样的自然保护区,这些措施都很重要。

    但是,我们能不能由此便认为,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只有消极意义呢?我认为不然。但从上述种种保护措施中,透露出一种理念,似乎自然界应该亘古不变,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应该永远如此。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变是永恒的规律,不变是暂时的。一百年保持不变,但一千年以后呢?一千年保持不变可能,一万年以后呢?……人类现在生活的环境,很大程度便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并不是人类出现以前的原始的自然界。人类文明是对自然的超越,但不是与自然的对抗。今天,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要找到一块未曾受到人力影响的原始地块已经很困难了。相反,我们今天直接面对的人化的自然却更适合于人性的发展。

    所以,人们并不会因为自然环境在恶化,便不再改造自然了,也不会因为享受过度而退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去。文明当然也意味着人的自然环境的人性化。文明是不会倒退的,在曲折中,它仍然要前进,所以必须改变我们的观念,以便为解决目前的困难提出新办法。

    造成今天自然与人的对立,固然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有关,但是更主要的是与人的存在方式、与人的消费方式有关。这是人类文明得以前进的新问题。

    简单的说,生活方式就是生产与消费的辩证运动。生产什么是为了满足消费的需要,消费是生产的完成。但是,人的消费在生产的推动下,与其他动物的消费有着根本的差别。片面点说,其他动物的消费,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人的消费,虽然也有满足生理需要的一面,不过更主要的是满足社会需要。以饮食为例,大家知道,一般的动物不吃不喝,是要饿死的,这就是生理的需要。满足生理需要的特点,就是饿了就要吃,吃饱了就不再吃了,它的消费是个有限量。人饿了固然也要吃,吃饱了却不是不想吃了,而是想要吃好的。满足吃饱的消费是个有限量,所以向自然界直接索取就够了,吃好的消费则是个无限量,因为吃好是没有极限的,好中还有好,自然满足不了这种需要,只有靠生产的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才能满足。

    当我们说人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时,不仅指原来的生理需要,变成了非生理的需要,如请客吃饭,它主要不是因为人们饿了,而是一种礼仪的需要,甚至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人的需要主要是非生理的需要,如积累财富的需要,便没有个底数。积累的财富越多,贪心便越大,越想多积累。不能吃不能穿的金钱,便成了社会的第一需要。于是各种各样非真实的需要也就多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多。我们甚至可以说,今天人类有不少病是富贵病、文明病。

    所以。要想解决人类文明面临的困难,我以为,主要是要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不因为有害的生活方式而与自然造成对立。以往曾以为改变生活方式主要是要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这肯定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我以为,从生产和消费关系入手,重新来思考如何生产、如何消费,或许能得到一点新的启示。现在我们把生产和消费的问题,几乎全交给市场了,我以为不妥。正如我们应自觉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样,我们也应自觉地把握生产与消费的辩证法。在现代社会中,畸形的、不合理的消费太多了,任由它们在经济领域兴风作浪,这怎么行?消费固然要推动生产,但是,生产也应该引导消费,而且必须引导消费。因为如上所说,人的消费是生产产生出来的,不是生理的自然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推动和引导关系更应如此。如果任由消费来引导生产,那么,毒化的消费、有害的消费就会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界对抗就免不了。上面已经指出,社会上各种畸形消费在现代社会中实在太多了,它们不仅在毒化着自然,而且也在毒化着人类自身。为了抑制这些有害的霉变消费对人和自然的毒害,既不是单靠思想教育,也不是单靠行政命令可以实现的,还得由生产来解决。因为人的需求是生产出来的,由生产来调整消费,这是很自然的。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动物,他不满足于现状,天天在追求理想,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讲究有点精神,看看自己的理想是高尚的还是庸俗的、下流的。千万不要干了舍本逐末的蠢事,还自以为聪明。人类曾经干过不少蠢事,而且可能还会继续干一些蠢事,但蠢事也是一种财富,这就要看我们善不善于从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教训。使人变得真正聪明起来。

    责任编辑姚黎君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司法改革后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

    摘 要 司法办案责任制改革后,检察机关办理一般案件的程序由三级审批改为检察官负责制,突出了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促进了检察官履职能

  • 美国经济的“治理之道”

    2013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在资本市场、页岩气革命、移动互联网、3D打印技术、智能机器人等科技创新浪潮的带动下逐渐走出金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