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
梁德庚
[摘要]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县域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走出困境,加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破解的难题。本文以抚顺县的经济发展为例,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给县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抚顺县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县域经济;机遇挑战;转危为机;加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7-0040-03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何着力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理念、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确保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是摆在县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抚顺县是个典型的资源县,铁矿石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5%,金融危机使铁矿粉价格下降了70%,单一的产业结构使抚顺县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和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等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立足本地资源。坚定不移地发挥主导产业作用,同时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相关和其他产业,在金融危机面前,坚定信心,战胜困难,转危为机,努力恢复和加速经济发展是摆在县域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对县情的基本分析
正确分析和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是目前战胜金融危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通过对目前抚顺县经济发展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既有有利条件,也有诸多不利因素。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是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坚实的发展基础;三是制定了适合县情的“一城两区三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四是有以铁矿石为主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五是具有依托抚顺,面向沈阳、本溪、铁岭,接受四个大城市辐射,融入沈抚同城化的区位优势。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足,县域工业化水平还很低;二是土地、生态(水源地)等因素的制约明显;三是县域经济中产业结构单一,铁矿石开采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属高风险的产业结构,这次金融危机表现出的弊端尤为突出;四是区域特色经济不明显;五是城镇化水平低,有县无城,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县域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金融危机给县域经济带来严峻的挑战
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县域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抚顺县深受其害,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主导产业的铁矿粉的价格从原来的每吨最高价1700多元,降到目前最低的每吨420元,下降了70%以上,矿山严重亏损,铁矿石生产和矿粉加工企业倒挂,大型铸铁企业被迫停产。为其服务的其他产业,如加工业、维修业、服务业、运输业等相继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几乎全部处于瘫痪状态,财政税收严重下跌。与此同时,县内其他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销售受阻、产品积压、工人下岗等严重问题。由于目前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和农民卷入市场程度较深,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尤其是抚顺县传统的中草药和山野菜等特色产品出口受阻,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明显减少。在城里找不到活,农民工返乡、矿山停产、工人下岗,相当多的农民就业无门,不仅严重降低了农民收入,还给农村的社会稳定造成严重隐患。2009年抚顺县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如何走出困境,是抚顺县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县域经济面临的机遇
1、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促增长措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国内需求,同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些公共投资型反危机政策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拉动对抚顺县铁矿支柱产业的需求,同时有利于抚顺县相关产业项目的立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尤其是两会以后,中央加大了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农村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启动,为抚顺县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和宽松的外部环境。
2、金融危机对县域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起到促进作用。金融危机使部分落后和不合理产能通过市场的自然作用而淘汰,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由于抚顺县主要是单一的铁矿产业结构,非矿产业发展滞后,而这一主导产业不强,围绕铁矿产业的后续产业发展缺位,产品为单一的初级矿粉,产品附加值低,经受不了市场考验,不具备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抚顺县损失严重。沉痛的教训迫使抚顺县痛下决心,一定要优化产业结构,做大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深加工提高铁矿产品附加值,同时着力发展非矿产业,提高非矿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金融危机加速外资内移、南资北移,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上看,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产业加速转移,特别是毗邻辽宁的日本、韩国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从国内经济形势上看,受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影响,沿海地区民营资本完成原始积累后,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就为抚顺县在产业调整和企业升级中对资本的需求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抚顺县毗邻几个大城市,有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劳动力成本较低,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所处区位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只要发挥主导产业吸引作用,做大工业园区,加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就能迎来新一轮发展。同时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不仅加快了全省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而且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投资、技术和人员,也为抚顺县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县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沈抚同城化是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备受瞩目,沈抚新城是沈抚同城化的支撑与核心,是抚顺未来发展的发动机,也是抚顺面对金融危机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希望所在。随着沈抚同城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省、市前所未有的重点投入,发展空间无限,发展潜力巨大。由于抚顺县的拉古工业园区已融入沈抚新城一体,使抚顺县的区位和资源的潜在优势进一步显现出来,它为抚顺县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是抚顺县经济未来的增长极,可以说沈抚同城化是抚顺县立县之本,是抚顺县目前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一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一)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确定适合县情的发展思路,确保县
域经济摆脱困境快速增长,提高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是摆在县域经济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抚顺县经济的发展也同样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常规,走出一条符合抚顺县县情的科学发展新路子。在国家没有对沈抚地区重新规划之前,“一城两区三业”发展思路是抚顺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抚顺县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二)围绕主导产业做文章,是县域目前和长远应对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最佳选择。铁矿生产是抚顺县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主导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是县域财源的主要支撑,是调整和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现阶段,全面启动矿山生产是抚顺县增加税源、加速铁矿生产,使抚顺县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因此,要抓住当前信贷资金环境宽松、能源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有利时机,在规范和整顿的同时抓紧开采和生产。从长远看,在巩固和提升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围绕资源深加工,下大力气培养接续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由资源型向资源深加工型转变,实现铁矿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速非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现有企业,是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县域产业结构必须优化,这是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抚顺县要逐步改变铁矿石生产单一、高风险的产业结构局面,立足长远,面向未来,依托沈抚同城化,下大力气发展非矿产业。要搞好工业园区的合理布局,培育产业集群,以促进县域工业的发展。要做大和扶强现有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必须苦练“内功”,转变以往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的落后生产模式,全力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努力生产出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要远远高于那些纯粹的能源消耗和加工制造型企业,特别是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受到的冲击很小,反倒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四)加速县域城镇建设既是县域之根本,也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客观需要。县城和县域城镇建设不仅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是拉动抚顺县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拉动消费的需要,同时县城中的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涉及面广、拉动作用强,可以带动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且对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税源都具有重要作用。加速县域中心城镇建设同样可以起到辐射和拉动作用。目前国家采取一系列拉动内需、促增长的优惠政策,原材料降价以及房地产业的复苏和北移,积极推进县城和县域城镇建设成为目前的最佳时期。
(五)主动融入、全面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长远性的战略选择。抚顺县既是沈抚同城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沈抚同城化的参与者,必须积极面对,主动作为,全面参与,立足本地,谋划发展。在确定抚顺县“一城两区三业”发展思路的同时,打造抚顺县产业、生态、城市功能,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土地置换,预留发展空间,全面顺应和自觉融入到沈抚同城化发展进程中。同时。本着近郊按城市规划、远郊按郊区规划的原则,全面搞好县域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应对更大的产业转移。
(六)盘活土地资产,优化土地资源,是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手段。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价值的增值是无限的,同时土地是制约县域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土地资源的优化是抚顺县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所在,从长远看,必须做好土地资源优化的大文章。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土地优惠政策,借鉴外地发展经验,利用现有条件,搞好土地置换,优化土地资源,提高使用价值。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学习和推广抚顺县兰山乡的经验,继续开展合村并屯,农民承包的土地以入股的方式逐步实行集约化经营,鼓励人口向县城集中,同时劳动力在县城和园区就业,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运作,动迁零散村落,将其恢复为耕地,再将县城和园区及周边耕地置换形成建设用地,这样不权解决了困扰我们的土地紧缺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这一区域的土地资源价值,为这一地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七)加速旅游业发展,是县域发展后续主导产业的必然选择。丰富的旅游资源决定了旅游业是抚顺县的后续主导产业之一,必须依托抚顺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面向辽宁中部城市群,将三块石地区打造成辽宁著名的旅游胜地,建成辽宁东部后花园,以此带动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东部生态经济区建设,逐步形成取代矿产的支柱产业。根据抚顺县“一城_两区三业”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县域旅游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以大伙房水库周边、社河流域、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的东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加速文明景观带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开发中小型水库、小流域等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关东农家风情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转、多元投入、滚动开发”的原则,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升档次。
(八)加速劳动力转移是县域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县域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的问题。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科技的广泛应用,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人浮于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农村潜藏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据测算,到目前为止抚顺县农村绝对剩余和隐形剩余劳动力要占总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大量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社会问题,制约抚顺县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抚顺县自然条件较差,县域耕地基本是坡地和半坡地,从这个意义上讲要促进抚顺县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减少农民,使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这样才能提高人均耕种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随着农民劳动平均产出水平的上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就会得到提高。为此,首先要强化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的组织领导,有组织地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内地输送劳动力,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其次要努力抓好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工作,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再次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它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领域。最后是要鼓励和扶持农民自主创业,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涵发展路子。
(九)加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县域提高经济活力、增加税源、解决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民营经济最具活力。据统计,2008年民营经济占全国经济增加值的40%以上,为全国提供75%以上的就业岗位,是名副其实的富民经济。目前县域经济的主要经济成分是民营经济,从发达地区的实践来看,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更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民营企业不需要政府直接投资,主要来自民间资本,民营经济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民营经济同样是抚顺县的经济主体,发展与否举足轻重。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民营经济准入领域和从业条件,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到民营企业工作。鼓励自主创业,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拓宽民营经济投资和融资渠道,加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十)下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保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抚顺县要抓住外资内移、南资北移的有利时机,下大力气抓好抓实。在进一步加强县域软、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创新招商模式。调整招商战略,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项目、资源深加工项目、老企业和闲置资产嫁接改造项目,重点面向沈抚同城化和与抚顺县经济发展互补性强的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力争在引进投资规模大、投资密度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节能无污染的大项目上有新的突破。
责任编辑荀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