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等积法”,妙解中考题

陈炎
本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数学》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一道课本习题和例题为例,浅谈解法的多样性,以及用“等积法”解题的便利性.
课本习题(P72,习题221第10题)已知:在△ABC中,AD为∠A的平分线.
求证:ABAC=BDCD.
分析:本题的背景是学生已学习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目的是考察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关系,进而得到线段的比例关系.学生可以“执果索因”,即通过结果是要证明一个比例式,进而打开思路,难度不大.图1
证明:如图1,过B点作BG∥AC交AD的延长线于G点,则BGAC=BDCD,∠CAD=∠G.因为AD为∠CAB的平分线,所以∠CAD=∠DAB,所以∠G=∠DAB,所以BG=AB,所以ABAC=BDCD.图2
当然,本题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并不唯一,也可过D点作AC的平行线、过C点作AB的平行线等等,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跳出教材看教材,本题放在整个初中领域里,通过“AD为∠A的平分线”这一唯一条件,想到向两边作垂线段(垂线段相等),可能更简单.如图2,过D点作DE⊥AC,垂足为E,DF⊥AB,垂足为F.
一方面,SABDSACD=12BD·h12CD·h=BDCD;
另一方面,SABDSACD=12AB·DF12AC·DE=ABAC,
所以ABAC=BDCD.
课本例题(P88,例1)一块铁皮呈锐角三角形,它的边BC=80 cm,高AD=60 cm,要把它加工成矩形零件,使矩形的两边之比为2∶1,且矩形长的一边位于边BC上,另两个顶点分别在边AB、AC上,求这个矩形零件的边长.
分析:本题考察学生通过方程思想建立模型,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得到相等关系,题目甚是典型.图3
解:如图3,矩形PQRS为加工后的矩形零件,边SR在边BC上,顶点P,Q分别在边AB、AC上,△ABC的高AD交PQ于点E.设PS为x cm,则PQ为2x cm.
因为PQ∥BC,所以△APQ∽△ABC,PQBC=AEAD,即2x80=60-x60,
解得x=24,2x=48.
再次跳出教材看教材,本题是将三角形进行分割得到一个符合条件的矩形,从图中我们很容易想到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ABC的面积,即(S△PBS+S△QRC)+S矩形PQRS+S△APQ=S△ABC,
1280-2xx+2x·x+12·2x60-x=12×80×60,解得x=24,2x=48.
题后反思以上两题在完成实现教材对即学知识运用的同时,都采用了“等积法”.“等积法”是初中数学中很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学生在探索整式乘法公式规律及已知直角边长,求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时都用到了“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图形的面积,结果相等”这一结论.我们把用这一结论解题的方法称之为“等积法”.“等积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解题方法之一.在具体问题中,若能灵活利用这一方法,那么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具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功效.下面列举几例中考题,供读者参考.
例1(2015年连云港)在△ABC中,AB=4,AC=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是.
解由以上讨论的解题方法及得出的结论易得,答案是4∶3
例2(2015年宁夏)如图4,在矩形ABCD中,AB=3,BC=5,在CD上任取一点E,连接BE,将△BCE沿BE折叠,使点E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F处,则CE的长为.
解由折叠的性质得BF=BC=5,所以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AF=BF2-AB2=4,所以FD=1.设CE=x,则DE=3-x,又由折叠的性质得FE=CE=x.下面使用两种方法表示矩形ABCD的面积,并建立等式,得
12×3×4+12×2×5x+12×1·3-x=3×5,
解得,x=53.图5
例3(2015年武汉)已知锐角△ABC中,边BC长为12,高AD长为8.
(1)如图5,矩形EFGH的边GH在BC边上,其余两个顶点E、F分别在AB、AC边上,EF交AD于点K.
①略②略.
(2)若AB=AC,正方形PQMN的两个顶点在△ABC一边上,另两个顶点分别在△ABC的另两边上,直接写出正方形PQMN的边长
分析本题要求直接写出结果,题目的本意是利用解决第一问所探究得到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并应用成果.但是如果第一问不会做,或直接撇开第一问的探索过程利用“等积法”也很方便.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①当正方形的两个顶点在BC边上时,
12x12-x+12x8-x+x2=12×12×8,
解得x=245
②当正方形的的两个顶点在AB或AC边上时,
因为AB=AC,AD⊥BC,所以BD=CD=12÷2=6,所以AB=AC=AD2+BD2=62+82=10,所以AB或AC边上的高等于:AD·BCAB=8×1210=485,12x10-x+12x485-x+x2=12×12×8,解得x=24049.
综上所述,正方形的边长是245或24049.
例4(2009年安徽)如图6,将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其中x(1)画出拼成的矩形的简图;
(2)求xy的值.
(2)本题所给的条件非常有限,从分析图形若能拼成矩形,则需满足的条件入手,可以利用“①”与“①+④”,(“②”与“②+③”)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对应边成比例,进而求出xy的值;或者通过三角形的锐角正切值相等,得到等式,进而求出xy的值,即x+y(x+y)+y=xy.但是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太容易想到,本题若能关注到图形变化前后面积相
等,则思路非常自然.由拼图前后的面积相等得:
[(x+y)+y]y=(x+y)2,
因为y≠0,整理得:(xy)2+xy-1=0,
解得:xy=5-12.(负值不合题意,舍去)
结束语通过以上几个例题,我们可以发现“等积法”在中考具有广泛的用途,并且它具有“门槛低、入手容易”等特征.在《沪科版》教科书的其他章节中,其实也有不少习题可以通过“等积法”解题(请读者自己去寻觅体会).而在平时的教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易轻视教材里的习题,认为题目简单,而把目光投到了茫茫的市面题海资料中去,到处拼题、抄题.教师辛苦,学生的负担更重.岂不知“好题”就在课本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即刻回归课本,寻找遗失的美好,刻不容缓!

相关文章!
  • 有效推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微

    周毅[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却不太浓厚。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

  • 赣南乡村民俗略观

    李兰驰俗话说,乡村是一个大舞台、大世界,蕴藏着无限的宝藏。笔者对自己的家乡(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池江镇)进行了大致粗略地观察,认为本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