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LTE网络射频优化实践

    席素伟

    

    

    

    摘要:高铁场景LTE网络覆盖受到车体损耗、多普勒效应、车速过快等影响,以致组网信号覆盖及网络性能优化处理较为复杂。文章针对无线环境变化、站点地理分布、天线安装质量等因素导致的高铁质差路段,综合小区有效覆盖距离和重叠覆盖度分析研究成果,指导高铁沿线站点的射频优化。

    关键词:高铁;有效覆盖距离;重叠覆盖度;射频优化

    1内容概述

    随着无线网络发展至4G时代,高铁4G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1)新型全封闭高速列车带来的高穿透损耗;(2)多普勒频偏带来的接收机解调性能恶化;(3)超高速移动带来的重叠覆盖不足及频繁切换。

    针对无线LTE网络中无线环境变化、站点地理分布、天线安装质量等因素导致的质差问题路段,开展系统的分析优化,总结射频优化的经验和方法,提升高铁网络质量和改善用户感知体验,本文是针对某某高铁XX段进行研究。

    2高铁网络现状

    2.1高铁站点规模

    高铁站点在初期建站时采用的多是与移动和联通共站,因此从现网的运营商的建站规模分析,3家运营商基本一致。

    统计高铁沿线站点,其中移动站点87个,小区数目220个(F&D叠加组网/20 M);联通基站73个,小区数目165个(1.8G/20 M);电信基站85个,小区数目159个(1.8 G/15 M),如图1所示。

    2.2站点分布分析

    建议高铁两边站点均匀分布,避免长距离高铁在铁轨的最侧。

    某某高铁XX境内,全长约85km,沿线近侧站点数85个,主服务小区按行驶的南北方向分布统计如表1所示。

    ××段高铁站点主要分布在北侧,故位置靠北信号强度相对较好,如图2所示。

    2.3站间距分析

    站间距分布合理,避免过大或过小造成切换不及时或频繁切换,影响高铁性能;

    某高铁××段高铁小区整体站间距情况如图3所示。通过数据可知:600~900 m,900~1200 m,1200~1500 m为主要站间距范围,存在1个站点与周围高铁站点距离较近,主要是问题路段弱覆盖导致过远覆盖。

    2.4站轨距分析

    纵观整体某某高铁XX段,站规距普遍在200 m以内,因此在优化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小区方位角和下倾角,避免入射角过小穿透损耗加大,从而影响了高铁覆盖性能。

    某某高铁XX段高铁小区整体站轨距情况如图4所示。

    2.5天线夹角分析

    采用背靠背两扇区覆盖高铁场景,天线夹角应尽量要求小于160°,避免覆盖出现空洞。

    某某高铁XX段高铁小区整体天线夹角情况如图5所示。

    2.6相对高度分析

    天线相对高度不足,容易天线覆盖下降,影响小区中远点信号覆盖性能。

    某某高铁XX段高铁小区天线相对高度情况如图6所示。

    2.7高铁网络难点

    综合现网高铁网络的站点基础信息、前期测试数据和现场勘查情况,目前某某XX段高铁主要的难点如下:

    (1)高铁小区站点间距存在不合理,部分不同基站小区切换带信号干扰严重。(2)小区的天线相对铁轨高度与高铁线路基本持平,入射角过小,穿透损耗较大。(3)部分高铁小区站轨距在100 m以外,在小区射频优化时需兼顾非高铁场景下信号的覆盖和用户的使用,调整不当易导致非高铁场景覆盖空洞。

    3射频优化实践

    针对高铁LTE网络现状,为了进一步改善高铁网络质量,现场联合优化团队通过大量的路测数据分析,针对高铁质差路段,兼顾高铁和非高铁用户,开展射频优化实践摸索,提出了高铁小区“有效覆盖距离”和“重叠覆盖度”概念,总结了一套现场射频优化调整方法论。

    3.1有效覆盖距离

    有效覆盖距离,是主服务小区连续覆盖的参考范围。

    控制小区有效覆盖距离避免覆盖不合理导致的网络同频干扰,通过梳理现网分布较为理想站点的信息,分析不同小区在不同站轨距和天线相对高度的有效覆盖距离,同时推导误差合理范围内的修正值,指导高铁沿线小区的覆盖控制。

    (1)有效覆盖距离。有效覆盖距离定义:指结合优化后的路测数据小区作为主服务连续覆盖高铁线路的距离。

    (2)分析优化思路。有效覆盖距离指小区作为主服务连续覆盖的距离,结合不同站轨距和相对天线高度的测试数据分析,同时推导修正值。

    推导过程:(1)以站轨距和天线相对高度为参考维度,开展有效距离推导;(2)结合路测数据,计算每个小区在高铁场景下的实际覆盖距离;(3)使用工具计算每个小区的理论覆盖距离做参考;(4)通过两者覆盖差异,推导出修正范围,引导后续高铁优化。

    3.2现网经验推广

    总结实际优化的测试结果,推导有效覆盖距离和修正值,对后续高铁提供优化指导,基于XX现网高铁实际情况,统计汇总如表2所示。

    高铁的各自特性致使高铁站点优化与普通射频优化有着很大的不同,总结实际优化过程中修正值推导过程,得出以下不同站轨距下修正值,对后期高铁优化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举例:LF_H_XX大桥高地上_49扇区,站规矩为110 m,该扇区的最远覆盖距离如图7所示。

    则该扇区有效覆蓋距离为:516 m,该扇区天线相对铁轨挂高10 m,垂直波瓣角5°,下倾角6°,根据工具计算得到覆盖为286 m,如图8所示。可推算出修正值为:516-286=230 m左右。

    LF_H_XX大桥高地上_50扇区,站规矩为110 m,该扇区的最远覆盖距离如图9所示。

    则该扇区有效覆盖距离为:787 m,该扇区天线相对铁轨挂高10 m,垂直波瓣角6°,下倾角4°,根据工具计算得到覆盖为573 m,如图10所示。可推算出修正值为:787-573=214 m左右。

    3.3应用案例

    3.3.1问题描述

    UE在某某高铁由北向南行驶,经过LF_H_XX里洋桥南侧路段时,UE占用LF_H_XX里洋桥50扇区信号覆盖存在弱覆盖问题,由非高铁站点LF_H_XX大桥北覆盖,LF_H_XX大桥高地上站点未开通,该扇区覆盖如图11所示。

    3.3.2问题分析

    调整前该扇区工参数配置如下:

    如图12所示,天线相对挂高10 m,屬于10~15区间,站轨距为50 m,属于50~100区间,垂直半波瓣角6°,下倾角12°,根据工具计算出理论半功率点为60 m,明显存在覆盖不足问题。

    按照该扇区与周边站点开通情况所得实际覆盖需求距离为0.3 km左右来计算下倾角,得到下倾角应调整为7°,如图13所示。

    结合不同场景RF调整补偿值的经验,该地点位于高速,按照补偿200~300m重新计算,即按照实际覆盖需求为350m计算得到下倾角设置为9°,如图14所示。

    3.3.3效果评估

    按照下倾角9。进行调整后,复测覆盖图来看与预想结果吻合、效果较好,覆盖如图15所示。

    3.4小区重叠覆盖度

    重叠覆盖度,衡量的是邻区干扰主服务小区的强度。

    邻区探测的强干扰小区造成严重的下行干扰,通过路测数据和MR测量上报,评估小区的重叠覆盖度,梳理TOP小区针对性地进行网络优化,验证优化效果,指导后续高铁小区的干扰优化。

    3.4.1小区重叠覆盖度

    重叠度盖度定义:在主服电平须大于一定门限值时,若实测数据样本在大于等于Threshold=主服电平一定门限值的范围内,若存在大于等于3个邻区的接收信号,则认为该样本为重叠覆盖样本。区域或小区的重叠覆盖次数越多,重叠覆盖越严重。

    小区干扰贡献度的广度体现在计算干扰的总次数多少,深度体现作为干扰信号的强弱,此指标越大,说明该评估小区对整体区域的干扰贡献越大。

    因此在分析重叠覆盖度时,结合重叠覆盖度和干扰贡献度综合。

    3.4.2重叠覆盖分析方法论

    (1)基于路测的重叠覆盖分析。

    由于高铁属于特殊场景,路测数据的采样点栅格反映路线覆盖较为真实。

    优点:采样数据比较真实,更能体现高铁用户真实情况。

    缺点:采样数比较小,分析不全面。

    在使用测试软件时,我们通过定义过滤器的公式筛选重叠覆盖点位,以CDS的测试软件为例,定义表达式过滤器,参考如图16所示。

    3.4.3基于MR的重叠覆盖分析

    通过订阅、采集MR数据,经后台OMstar工具统计重叠覆盖度方法。通过对某个覆盖区域、某个时间范围内所有的在线用户,提取MR文件,获取每个UE的主服务小区、邻区以及经纬度等信息,从而统计小区级、栅格级重叠覆盖度以及小区干扰贡献度。

    优点:采样范围广、深度覆盖分析比较全面;

    缺点:用户场景复杂,数据准确性欠佳。

    OMStar工具使用步骤:

    (1)新建工程,如图17所示。

    (2)导入数据(工程参数、基站配置数据和MR数据如图18所示)。

    (3)数据分析,如图19所示。

    (4)数据输出。

    输出的重叠覆盖内容应包含excel“被动干扰评估1825 MR”与“主动干扰评估MR”。其中“被动干扰评估1825 MR”中包含小区级重叠覆盖度及TOP干扰小区、棚格重叠覆盖度等几个部分。“主动干扰评估MR”包含小区干扰贡献度。MR数据的输出项能很好实现重叠覆盖呈现、指导网络优化。

    3.4.4分析优化思路

    分析思路:

    (1)以路测数据的重叠覆盖分析筛选问题区域;(2)结合MR数据进行重叠覆盖参考,确认重叠覆盖区域和干扰小区;(3)结合MR的干扰小区贡献度,开展射频和参数优化。

    针对干扰小区是否高铁小区给出不同的优化方案:

    非高铁小区:通过射频调整和功率参数优化控制信号覆盖范围,避免影响高铁性能;

    高铁小区:(1)通过射频调整和参数优化控制主服务小区的有效覆盖距离;(2)通过切换参数优化控制切换重叠区,避免频繁切换;(3)通过超级小区合并SFN和PCI重规划消除站内及站间小区的同频干扰。

    3.4.5现网经验推广

    某某高铁XX段开展重叠覆盖度优化,通过路测数据前后对比指标有较为明显改善,如表3所示。某某高铁重叠覆盖率对比,如图21所示。某某高铁重叠覆盖采样点对比,如图22所示。通过MR重叠覆盖度评估对比可以看出,重叠覆盖的小区数目减少,重叠覆盖小区占比减少,由MR数据和测试数据定位问题点,进行优化后的效果较明显,干扰小区干扰总得分明显下降,并且干扰小区的数目也明显减少,如表4所示。

    3.5应用案例

    UE在某某高铁由北向南行驶,经过LF_H_XX惠民张汇村南侧路段时,UE占用LF_H_XX惠民张汇村_51扇区信号,发现在该区域存在重叠覆盖问题,如图23所示。

    通过后台MR取重叠覆盖指标发现,在该区域确实存在重叠覆盖,主要是周边站点LF_H_XX王棣村_51、LF_H_嘉马家浜_49和LF_H_XX惠民陆家沃_50对LF_H_XX惠民张汇村_51小区有重叠覆盖。MR数据如表5所示。

    MR栅格重叠覆盖如图24所示。

    3.6问题分析

    UE在该问题区域占用LF_H_XX惠民张汇村51(PCI221)扇区信号,RSRP在-100dBm左右,SINR在4dB左右,速率在12Mbps左右,邻区列表中存在LF_H_XXSE棣村51(PCI 254)信号,RSRP在-105dBm左右,两小区在问题区域存在重叠覆盖,并且在两小区存在MOD3干扰,如图25所示。

    LF_H_XXSE棣村站点非高铁主导站点,主要覆盖周边村庄,因此将LF_H_XX王棣村_51(PCI 254)扇区下倾角增大,消除在问题区域的重叠覆盖。

    3.6.1优化方案

    建议将LF_H_XX王棣村_51(PCI 254)电子下倾角有3°~9°。

    3.6.2优化效果

    通过将LF_H_XX王棣村_51(PCI 254)电子下倾角调至9°后,经过复测在该区域的重叠覆盖已消除,如图26所示。

    在后台取出的MR重叠覆盖指标中,该主覆盖小区的重叠覆盖度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如表5所示。

    由MR栅格重叠覆盖度图可以看出该问题区域的重叠覆盖有明显的优化,如图27所示。

    输出的RSRP图对比,RSRP无明显变化,问题区域周边非高铁用户基本无影响,如图28所示。

    3.6.3优化成果

    结合现场射频优化的经验方法论,现场开展了3轮系统射频优化,在无站点规模变化的情况,高铁网络质量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如表6所示。

    同时在优化过程中,由于考虑到非高铁用户场景下的覆盖范围控制及射频优化,因此对比射频优化调整期间的网络指标监控来看,如图29—32所示,高铁小区的LTE网络掉线率略有下降,其他各项网络指标都波动正常,且未受到非高铁用户的相关投诉。

    4结语

    高铁场景覆盖复杂,在站点规划建设和网络优化中都存在不少的困难,因此控制小区的有效覆盖,减少重叠覆盖度,是高铁无线侧优化的重中之重。XX无线网优联合团队通过高铁优化科学分析梳理测试数据,直面网络根因,科学运用优化手段,减轻网络干扰。在优化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高效支撑高铁优化,保障网络质量,提升用户感知。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基于MATLAB 的信号时域采样及

    唐敏敏 张静摘要:频率混叠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特有的现象,发生频率混叠后,信号会分析出错误的结果。而采样过程中,由于频率不够高,采样出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