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怎样进课堂
冉乃彦
一个美育进课堂的案例
北京市骨干教师、首都师大附小的郭丽萍老师曾经带领学生游园写诗,利用学校所在地域的文化条件,将美育融进语文教学,这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请看郭老师是如何做的:
第一步:学习校本课程“游花园”
在学习为期一年的“游花园”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们认识、欣赏了大自然元素的独特性;了解园林元素,懂得元素需要互相配合,才能成就美好风景;学习园林设计手法——弯弯曲曲、变大变小、遮遮掩掩等。
园林的主角是自然,营建园林建筑,是为了让人们亲近自然,更好地欣赏自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构建自己内心的园林。园林元素“石、树、水”如同文字,编排方式的不同,可以创造很多可能性,体现不同的主题。
在最后一课《乾隆花园的秘密》中,学生读到了乾隆皇帝邀请卡上的文字密码“春花秋月、古今朋友、家宅安宁、八面威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了解园林也是一种留住记忆的方法,并走进了乾隆花园,探寻密码隐藏的含义。
第一个要解开的密码是“春花秋月”,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在乾隆花园中“春花秋月”的含义,并利用自然教具拼摆了一个园林。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的珍惜和尊重。
接下来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开了第二个密码“古今朋友”,乾隆皇帝的“朋友”都有谁呢?它们就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乾隆皇帝欣赏它们高贵的品质,于是建造了三友轩,让这些朋友常伴左右。
解开了两个密码,对乾隆花园就了解了一半,剩下的两个秘密将会在下节课揭秘。课上到这里,孩子们恋恋不舍,不愿意离开,很想继续了解。
室内课程结束后,我们将走进颐和园的谐趣园,这是乾隆皇帝送给其母的生日礼物,这里面藏有美好的愿望和对母亲的祝福。
第二步:游花园,引导学生创作诗歌
师生们在完成课文的学习后,一起走进了颐和园的谐趣园,那里藏着乾隆皇帝的哪些秘密呢?在有“园中园”之称的谐趣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这就是园名的来历。其实它是仿照无锡的寄畅园而建造的,里面每一处景观都体现了园林的设计美感。
孩子们拿着手中的作业纸和地图认真学习、认真考察。哪里流水当明镜?哪里景观最丰富?哪里可知鱼快乐?孩子们边看边记录。
“知鱼桥”是值得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战国时庄子和惠子关于鱼的论辩,也被搬到了这里,而且还真养了鱼。其实,那只不过是一个哲学命题,是形而上的一种精神领域的论辩。只有像乾隆这样的人才会真的建一座桥来昭示这个主题。此时,我们的孩子也纷纷作诗,写出了他们心中的美好。
谐趣园虽不大,但极其精巧。沿着弯弯的荷池四周,建有楼、亭、斋、台、堂、轩、榭十多处,与水池、山石、桥洞、林木交相辉映。游人漫步于谐趣园,感觉变幻无穷,移步换景,举目成画,处处蕴涵着江南秀色、诗情画意,确实是足谐奇趣、不负盛名。
伴随着实践学习的结束,同时也结束了一学年的“游花园”课程。学生们在快乐中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感受快乐。
对案例的分析
不妨对这个案例作进一步的回顾与探索:
一、打开心扉洞察美
外部世界不缺少美,而是孩子们缺少发现。为什么缺少发现?因为学生虽然聪明可爱,但是现在难免被学业压得头昏脑涨,甚至有点麻木,对美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所以,进行美育,首先要打开心扉,这样才能让学生洞察美。
郭丽萍老师采用了符合学生这个年龄特点的方法,打开孩子们的心扉。郭老师引导学生在《乾隆花园的秘密》这一课里,讲解乾隆皇帝邀请卡上的文字密码“春花秋月、古今朋友、家宅安宁、八面威风”,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从而到实地进行了探索。
二、通过体验感知美
接着,郭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谐趣园,孩子们是带着“考察单”走进这个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花园的,亲自去接触和发现、探寻那里藏着的秘密。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感知角度也是不一样的。一位同学感知到谐趣园的奇妙之美,另一位同学则感知到动态之美,还有一位同学看到的是小花的平凡之美。请看:
《谐趣真奇妙》(唐楚沣):谐趣园,真奇妙。引镜湖,似镜子,湖面映柳像弯腰。饮绿亭,一青螺,花繁叶茂很幽静。知鱼桥,离水近,学会鱼儿读心术。湛清轩,适读书,有山也有好环境。
《世界在动》(李江浩):引镜湖,似明镜,天空是绿的,世界,是倒着的。一条条小鱼,在天上游。一只只天鹅,在天上漫步。咦?世界怎么在动?
《小花儿》(王紫麒):有一朵小花,它没有朋友,也没有一个人去赞美它。有一天,它努力地探出头来,仰望天空。哦,太阳光芒四射,一直在夸它。
三、用创造来表达美
一旦学生的心扉被打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就会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这是美育的关键一步。这位同学竟然在庄子和惠子的论辩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请看:
《我知道鱼的快乐》(赵紫珊):“你又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当年,庄子和惠子在桥上吵吵闹闹。桥想:我虽然不是魚,但我知道鱼的快乐。桥建得很低,就是为了让鱼儿来到我身边。它们尽兴地游弋,不仅是我,就连那来考察的小学生也看到了,想到了它们的快乐。桥建得很长,很结实,就是为了让好多好多人站在上面,用好吃的喂鱼儿,让鱼儿满足地填饱肚子,在水中打个幸福的饱嗝儿,使水面浮出一串串美丽的水泡。最让我遗憾的是没有参加辩论,不然的话,胜者一定是我——知鱼桥。
四、 融入情感提升美
游园之后,孩子们进行诗歌创作,有的创作堪称诗画合一,足以反映出学生通过审美,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的个性见解,提升了审美的层次。从学生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单元教学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
(责 编 再 澜)
一个美育进课堂的案例
北京市骨干教师、首都师大附小的郭丽萍老师曾经带领学生游园写诗,利用学校所在地域的文化条件,将美育融进语文教学,这是一次有价值的尝试。请看郭老师是如何做的:
第一步:学习校本课程“游花园”
在学习为期一年的“游花园”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们认识、欣赏了大自然元素的独特性;了解园林元素,懂得元素需要互相配合,才能成就美好风景;学习园林设计手法——弯弯曲曲、变大变小、遮遮掩掩等。
园林的主角是自然,营建园林建筑,是为了让人们亲近自然,更好地欣赏自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构建自己内心的园林。园林元素“石、树、水”如同文字,编排方式的不同,可以创造很多可能性,体现不同的主题。
在最后一课《乾隆花园的秘密》中,学生读到了乾隆皇帝邀请卡上的文字密码“春花秋月、古今朋友、家宅安宁、八面威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了解园林也是一种留住记忆的方法,并走进了乾隆花园,探寻密码隐藏的含义。
第一个要解开的密码是“春花秋月”,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在乾隆花园中“春花秋月”的含义,并利用自然教具拼摆了一个园林。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的珍惜和尊重。
接下来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开了第二个密码“古今朋友”,乾隆皇帝的“朋友”都有谁呢?它们就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乾隆皇帝欣赏它们高贵的品质,于是建造了三友轩,让这些朋友常伴左右。
解开了两个密码,对乾隆花园就了解了一半,剩下的两个秘密将会在下节课揭秘。课上到这里,孩子们恋恋不舍,不愿意离开,很想继续了解。
室内课程结束后,我们将走进颐和园的谐趣园,这是乾隆皇帝送给其母的生日礼物,这里面藏有美好的愿望和对母亲的祝福。
第二步:游花园,引导学生创作诗歌
师生们在完成课文的学习后,一起走进了颐和园的谐趣园,那里藏着乾隆皇帝的哪些秘密呢?在有“园中园”之称的谐趣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这就是园名的来历。其实它是仿照无锡的寄畅园而建造的,里面每一处景观都体现了园林的设计美感。
孩子们拿着手中的作业纸和地图认真学习、认真考察。哪里流水当明镜?哪里景观最丰富?哪里可知鱼快乐?孩子们边看边记录。
“知鱼桥”是值得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战国时庄子和惠子关于鱼的论辩,也被搬到了这里,而且还真养了鱼。其实,那只不过是一个哲学命题,是形而上的一种精神领域的论辩。只有像乾隆这样的人才会真的建一座桥来昭示这个主题。此时,我们的孩子也纷纷作诗,写出了他们心中的美好。
谐趣园虽不大,但极其精巧。沿着弯弯的荷池四周,建有楼、亭、斋、台、堂、轩、榭十多处,与水池、山石、桥洞、林木交相辉映。游人漫步于谐趣园,感觉变幻无穷,移步换景,举目成画,处处蕴涵着江南秀色、诗情画意,确实是足谐奇趣、不负盛名。
伴随着实践学习的结束,同时也结束了一学年的“游花园”课程。学生们在快乐中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感受快乐。
对案例的分析
不妨对这个案例作进一步的回顾与探索:
一、打开心扉洞察美
外部世界不缺少美,而是孩子们缺少发现。为什么缺少发现?因为学生虽然聪明可爱,但是现在难免被学业压得头昏脑涨,甚至有点麻木,对美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所以,进行美育,首先要打开心扉,这样才能让学生洞察美。
郭丽萍老师采用了符合学生这个年龄特点的方法,打开孩子们的心扉。郭老师引导学生在《乾隆花园的秘密》这一课里,讲解乾隆皇帝邀请卡上的文字密码“春花秋月、古今朋友、家宅安宁、八面威风”,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从而到实地进行了探索。
二、通过体验感知美
接着,郭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谐趣园,孩子们是带着“考察单”走进这个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花园的,亲自去接触和发现、探寻那里藏着的秘密。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感知角度也是不一样的。一位同学感知到谐趣园的奇妙之美,另一位同学则感知到动态之美,还有一位同学看到的是小花的平凡之美。请看:
《谐趣真奇妙》(唐楚沣):谐趣园,真奇妙。引镜湖,似镜子,湖面映柳像弯腰。饮绿亭,一青螺,花繁叶茂很幽静。知鱼桥,离水近,学会鱼儿读心术。湛清轩,适读书,有山也有好环境。
《世界在动》(李江浩):引镜湖,似明镜,天空是绿的,世界,是倒着的。一条条小鱼,在天上游。一只只天鹅,在天上漫步。咦?世界怎么在动?
《小花儿》(王紫麒):有一朵小花,它没有朋友,也没有一个人去赞美它。有一天,它努力地探出头来,仰望天空。哦,太阳光芒四射,一直在夸它。
三、用创造来表达美
一旦学生的心扉被打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就会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这是美育的关键一步。这位同学竟然在庄子和惠子的论辩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请看:
《我知道鱼的快乐》(赵紫珊):“你又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当年,庄子和惠子在桥上吵吵闹闹。桥想:我虽然不是魚,但我知道鱼的快乐。桥建得很低,就是为了让鱼儿来到我身边。它们尽兴地游弋,不仅是我,就连那来考察的小学生也看到了,想到了它们的快乐。桥建得很长,很结实,就是为了让好多好多人站在上面,用好吃的喂鱼儿,让鱼儿满足地填饱肚子,在水中打个幸福的饱嗝儿,使水面浮出一串串美丽的水泡。最让我遗憾的是没有参加辩论,不然的话,胜者一定是我——知鱼桥。
四、 融入情感提升美
游园之后,孩子们进行诗歌创作,有的创作堪称诗画合一,足以反映出学生通过审美,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的个性见解,提升了审美的层次。从学生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单元教学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