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刘家龙
摘要: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鸡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23-02
鸡大肠杆菌病是指部分或全部由大肠埃希氏菌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的疾病,其抗原性复杂,血清型多样,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多变,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大肠杆菌性肉牙肿、气囊炎、肿头综合征、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全眼球炎及脐炎、卵黄囊炎等,最常见的是急性败血症和卵黄性腹膜炎。多与病毒性疾病或其他细菌性疾病并发,且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给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鸡大肠杆菌病类型越来越多,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该病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途径及诱发因素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集约化养殖场暴发的机会不断增加。鸡大肠杆菌病引起的死亡增加、生长缓慢、饲料報酬下降和胴体加工过程废弃率升高,以及大量的药物、疫苗和人工费等的支出造成损失很大。资料表明,鸡大肠杆菌病居鸡细菌性疾病之首,占33%。
我国每年因大肠杆菌病死亡鸡3 170万只,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鸭、鹅、鸽、鹌鹑患大肠杆菌病引起的损失也十分巨大[1]。各种家禽对该病都有易感性,从胚胎期至产蛋期均可发生,但幼龄阶段更易感,肉鸡比蛋鸡易感,在鹅群中主要侵害种鹅。雏鸡发病率可达30%~60%。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饲料、饮水、器具以及禽舍的空气、尘埃常被其污染,家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大肠杆菌也可通过污染的蛋壳侵入卵黄囊而引起胚胎感染死亡,交配和人工授精也可造成该病的传播。由于卵巢感染或输卵管炎,在蛋的形成过程中大肠杆菌即可进入蛋内,可造成该病经蛋垂直传播。
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当、鸡群密度过大、气候突变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该病常易成为其他疾病的并发或继发病。鸡群中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炎、包涵体肝炎、鸡败血支原体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球虫病时,常常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鸡、鸭中最常见,多见于雏鸡和6~10周龄幼龄鸡发病。病死率为5%~10%。最急性病例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病程较长的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腹泻,病鸡鼻腔分泌物增多,张口呼吸,常发出咕咕的声音。鸡冠和肉髯暗紫色。病鸡排出黄色或黄绿色的稀便。剖检可闻到特殊臭味,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肠黏膜充血、有出血点,少数病例腹腔有积液和血凝块。鸡群生存生长的环境对鸡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营养、通风、密度、温度、湿度、卫生条件、断喙、转群、运输、设备维修、异常噪音等。
2 预防
任何一种环境因素的改变都会让鸡群出现应激反应,严重者导致发病。对此,应从种鸡的管理入手,在种蛋入孵前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也可浸泡消毒。育雏舍要经过清扫、冲洗、喷雾和熏蒸四步消毒。由于育雏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在育雏前3 d,保证育雏室的温度达到33~35 ℃,以后每周均匀地下降3 ℃,直到30 d育雏期结束,使室温维持在18~21 ℃。育雏期间在供暖炉上适时蒸发点食醋或定期带鸡喷雾消毒,这样既可以保持空气湿润,又可保持地面干燥,效果很好。
保证温度的同时合理通风可以减少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是防制大肠杆菌病的一个有力措施。最后要加强消毒,必须重视消毒和消毒效果,因此饲养时务必做到全进全出;空舍期间打扫卫生并进行3~5遍消毒;上鸡之后对饲养管理人员尤其外来人员消毒,对水槽、料盆消毒;定期不定期的带鸡消毒。
3 治疗
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治疗前最好能用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做药敏试验,选择高度敏感药物用于治疗。
常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有氟苯尼考、阿米卡星、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头孢噻呋、强力霉素、中草药制剂等[2]。治疗时还应对症治疗,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等。育雏期间或发病时,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有利于控制该病的暴发。用中药黄连10 g、黄柏10 g、大黄5 g,开水煮熬3次(100只成鸡用量)供鸡自由饮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 飞.头孢拉定应用在家鸡大肠杆菌病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动物保健,2016(10):91-92.
[2] 刘英善.一例蛋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 2016(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