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汉字魅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李娅

    

    摘要:汉字历史悠久,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汉字文化在中华民族智慧的代代传承与文化绵延发展下得以生生不息,而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教学之中又是必然的历史使命和发展趋势。汉字字形演变、字义的学习等能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而渗透其中的德行教育,则自然而然地流入学生心田,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古汉字 识字 游戏 兴趣

    中国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文明古国,文字的发展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留存下来的,且使用者众多的充满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的象形文字。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象征,在汉字中蕴含着无穷魅力和神奇力量。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接触、学习并运用汉字的重要阶段。笔者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从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出发,浅谈借助汉字渗透文化与哲思的感触。

    2016年我校课题《巧用汉字文化魅力渗透学生德行修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开启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尝试将语文教学常态与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相结合这一具有历史性和突破性的课题研究。如何在古代和现代的汉字文化之间架设一座桥梁?2018年10月我们展示了两节关于领会统编教材理念、品读汉字魅力、渗透传统文化的公开课。这两节课的设计是基于传统文化渗透下品味汉字之美之趣的,现以其中一课例来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教学构想

    设计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通过对字源、字理的探究,在有趣的活动中产生识字的兴趣,继而学会主动识字。以往的识字课较为枯燥,所以本节课是以游戏闯关的形式进行的,巧用微视频,师生积极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教师创设了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的情境,故事导入新课,如:“小朋友们,你们好!秋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吗?老师今天要化身为小松鼠,带你们一起去汉字王国玩一玩,好不好啊?”平时严肃的老师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一听到“玩”字,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样的导入贴近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师趁热打铁,随即邀请了三位头戴“”“”“”古体字头饰的小朋友出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大胆猜测着头饰上的字,开启了他们这节课的古汉字之旅。接着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对比汉字“牛”和古体字“”的相似与不同,进而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字形并比对来认识古汉字。在孩子们初步认识理解古汉字后,老师开始向孩子们简单地解释字源,如:“我们来看这一部分,好似是那向上弯曲的而又粗壮的牛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字体慢慢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牛。”“观察一下:古体字‘和汉字‘牛有什么区别呢?‘丢失了一只角,又似乎‘长出了一条尾巴。经过演变,‘牛字最后变成这样了。”

    以上三个简单和较为常见的古汉字教学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设计了几个小游戏来巩固识字。如小组讨论将古体字和汉字连一连、填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和古诗句、互动卡片游戏——找朋友。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们想象力、思维能力。游戏环节,如成语和古诗词的渗透,让孩子们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观看一个关于古汉字的动画视频《三十六个汉字》,谈谈在视频里看到了哪些汉字,进而提醒学生要善于观察,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课后思考

    本课设计之初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妙趣,由此产生对古体字、汉字的识字兴趣;二是感受识字课堂的趣味性。但实际实施中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本课设计对年龄段的考虑有所欠缺,导致内容过多。诚然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课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和修正。本课的教学设计还可以联系学生正在学习的部编版教材,这样课内和课外才不会脱节。部编版新教材的语文园地中有“识字加油站”“日积月累”等板块,如果游戏环节也是以这样的板块形式出现,学生可能会感到更亲切,学习中可能会更好地融入。其次,内容的安排还需斟酌,环节的详略把握还不够清晰。内容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微视频可以考虑放在连线游戏的前面。除了文字的呈现外,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图片,引发学生学习共鸣。

    汉字在世界文字的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它承载着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是炎黄子孙精神文明的体现。通过汉字字形演变、字义学习等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将德育渗透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借助识字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传统价值观念

    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形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汉字形态的艺术特质,即汉字的偏旁、部首大多是对自然形状的描绘,如“孝”字,从金文字形看,上半部分代表着年华垂暮的老人,下半部分代表着后辈子孙;“老”在上,“子”在下,合起来意味着做子女的要奉养顺从父母,这就是孝。从字的结构来看,“子”背着“老”,即当父母长辈年老力衰时,子女要将他们背在肩上,报答养育之恩。“孝”字体现了我国优秀的道德传统,即我们把听从老人的教导和服侍老人的思想行为叫作孝道。

    (二)借助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初探传统哲学思想

    汉字真实记录了原始时代人们对雷电、风雨、洪水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很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古人便认为未知的领域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或者是神在主宰着人间的一切,这是先民对天和宇宙的哲学思考。在教学识记这类汉字的时候,不仅要从探究汉字文化蕴涵入手,更重要的是传递远古人类在当时对社会的一种认识和思考。如“神”字,左右结构,“礻”形似人跪于供桌前求神、祭拜。甲骨文像电光闪烁、回旋激耀之形,即“申”的本字。由于古代人们对闪电现象感到神异,这里用于指“神”。“礻”与求神拜佛、祈祷之类有关。所有表祝祷之事的汉字,皆从“礻”。“社”字的甲骨文是个“土”字。古人非常敬重“土”,把“土”当作神。再以此类推,教学此类有着“礻”的字时,都可引导学生理解示字旁与祈祷、祭祀有关。“祖”字,“礻”表与鬼神有关的事物,“且”在甲骨文中呈灵位或墓碑形。“祖”字的本义是祖庙,我们供奉祖先灵位一般是在祖廟,故引申指父母以上的长辈以及首创的、最初的等意思。这些汉字的学习和思辨,能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念,让传统文化的基因在学生的脑海里扎根,在其人生的成长道路上帮助他们逐渐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借助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辨意识

    古人在汉字构造过程中把自己的文化心态和社会思辨熔铸到汉字的字形结构里,也就是说汉字的形成和构造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如“信”字,左“人”,右“言”,人言立信。言而有信是取信于人的重要原则,诚信一直是先贤们遵循的道德规范。从这些汉字中,可以看出其背后的深邃思考和独立思辨。这也正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所缺乏的。识字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与汉字以及先人进行对话,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个性。在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渐渐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自己21世纪的思维去理解先人的思考,同时形成自己的个性思考。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结合当前的社会与人文环境谈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理解,进而养成独立思辨的能力与习惯。

    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对于我们来说,古汉字的学习是一个起点、一个尝试。在目前进行的借助汉字渗透学生德行文化教育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感受到汉字背后的深厚传统文化给学生带来的浸润和滋养作用。希望在今后的课堂里,每节课都能有更多的汉字教学的尝试和文化的渗透,让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

    赵连栋摘 要:在当代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高中物理的教学不仅要符合中学生的学习计划安排,还要本着以人为

  • 如何写好心理转变的过程

    张武安描写心理转变过程的片段,往往是作者情感的集中触发点,是感情从无(感)到有(感)的转折点,也是深化文章主题的着力点,是作文中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