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的资源价值分析与保护发展
李丹婷
摘要: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近年来,村庄整治和规划改造开始实施,对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就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为例来对传统村落的资源价值和保护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村落;藏族;资源价值;保护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地区,具有着浓厚的藏族文化。尼西乡汤堆村就是位于香格里拉市的一个藏族传统村落,村庄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化、建筑及古村落形态。所以在加强村庄建设的同时开发古村落,使汤堆村的保护向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
1 传统资源价值评价
1.1自然文化。汤堆村周围群山连绵,山川纵横,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村子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共生,既符合藏族传统的山水理念,又与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特点相结合,村庄环境风光秀丽,村落整体周边群山环绕,西为西归神山,南为归巴过神山及益仁神山,东为唐当岗山,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一个藏族文化生态村。
1.2村落格局特色。村落形态可概括为背山临田的散点加组团布局模式。村落四周以神山为庇护,形成寓意丰富的环境景观。汤堆村以藏族居民为主,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元素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白塔、念经房、转经筒、玛尼堆、烧香台等是藏传佛教主要的代表性空间载体,这些灵性空间遍布于村落中,构成了汤堆村的公共活动空间。同时民居内部的布局也是以经堂、佛堂为中心的形式。深远的宗教影响渗透在汤堆居民的生活方式、外在环境、风俗和起居习惯等各方面。
1.3街巷空间特色。街巷空间是汤堆村落風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淡雅朴素的藏族特色民居是村落的单元细胞,深邃的街巷街坊是连接民居建筑各个细胞的中间骨骼,将各个细胞锚定在街巷构成的骨架上,便形成了自由布局的传统村落的街巷空间。
汤堆村内民居随地形变化及道路变化呈自由的组团式布局。
鸟瞰村落,道路形如藤蔓,组团便像藤上挂满的果实,完全是顺应自然生长的,高度体现出 “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建筑朝向不尽一律,大多被山面田,多为西南和东南方向,这从当地气候角度讲可以争取日照和通风。
1.4传统民居特色。香格里拉藏族民居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了高原和河谷两种不同风格和式样,由于特殊的高原干热河谷地理环境,形成了尼西民居既有高原坝区民居的因素,又包函了河谷地区建筑的风格,形成了高原民居向河谷民居过渡的一种特殊风格。
建筑环境——汤堆位处河谷地带,由于雨雪较多,综合气候特点、用地地形、建材利用的条件、生产生活的需要以及地方文化,当地民居的建筑形式以藏式“土墙板屋”为主,又称为“闪片房”;建筑选址——在新建房屋时要请喇嘛根据主人的生辰, 以及地方的风水来确定基址和朝向。而且建筑正面要面对高大雄伟的山尖,一般不能对着山谷, 这些宗教因素使得散布在坝区看似凌乱的民居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秩序;建筑结构——“土墙板屋”属井干结构与夯土墙结合的混合形式,即在比较厚实的夯土墙体上,再覆盖平缓而出檐深远的木板屋顶,厚实的夯土墙利于保温抗寒,而坡顶便于排雨除雪, 且具有较好的抗冻性;建筑文化传承——在色彩方面,藏族最重视白、红两色。这与藏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环境有直接联系。在涂料的使用上,红色只能用在护法神殿和灵塔殿的外墙上,这是古时候杀生,用热血泼“赞卡尔”的做法演变而来的。生活、居住性的建筑外墙,只能用白色,以体现它的吉祥、温和、善良的本性。
1.5历史环境要素特色。历史环境要素是指反映村落历史风貌、构成村落特征的要素如沟渠、石阶铺地、古树名木以及传统生产遗存、历史上建造的用于生产、消防、防御的特殊设施等。
通过对汤堆村传统村落的走访观察,汤堆村的历史环境要素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包括36处白塔、8个玛尼堆、2处念经房、铜制转经筒,麦场、古树等。虽历经时代变迁,村落风貌依然保存完好,部分传统生活方式依旧代代相传,这里依然延续着古老的生命力,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1.6非物质文化特色。汤堆村以藏族的黑土陶烧制技艺为主,民族文化、农耕文为辅的多元文化聚集地,是三江并流地区多元文化聚集融合的典范。
黑陶烧制技艺:尼西乡为著名土陶之乡,因为汤堆片区特有的土质以及土陶文化和技艺,从而使汤堆成为尼西生产土陶的唯一基地。以尼西黑陶为代表的藏族黑陶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三名;民族文化:尼西情舞作为一种歌舞,具有藏族歌舞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是一种以爱恋为主的歌舞。是尼西地区独有的舞蹈;饮食文化:尼西土鸡是在尼西地区独特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小型鸡种,用汤堆生产的土陶锅炖出后,味道鲜美,曾被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农耕文化:半山区的生态生产条件使汤堆祖祖辈辈都依赖于农田生活,农田不仅是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汤堆村民的精神的主要寄托,汤堆村民对农田始终怀有一种敬畏的情节,百年来的沉淀形成了今日的农耕文化。
2 村庄保护区划
在现存历史建筑和环境要素分布、空间格局、自然环境、产业状况等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地方特色的思想、原则和依据,结合保护目标,划定汤堆村保护范围为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2.1核心保护区。核心保护区是历史文化遗存比较集中,较能完整地反映传统村落风貌和地域特色的区域。包含传统村落中保存着历史信息的遗存,以及载有真实信息的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是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核心体现区域。
2.2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主要为核心保护区向外划定的区域,为保证聚落空间及整体风貌完整这个区域可适当建设。
2.3风貌协调区。风貌协调区主要是灵性空间所在地及部分零散民居建筑,对零散建筑、构筑物进行整体环境整治,保持风貌的协调。除转经用白塔及生产用麦场外,可进行少量的建设活动,原则上不得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环境及其视觉景观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杜良钦. 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