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李悦
摘 要: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当前必须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深刻理解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优化网络资源体系、健全管理体系、建立网络话语表达体系、壮大舆论阵地体系、强化队伍保障体系、拓展教育渠道体系,才能合理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抢占思想舆论阵地制高点、牢牢掌握网络主导权的战略需要。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工作,国家通过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出台政策,加强战略部署,规范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2014年底,中央59号文件颁布,特别强调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部署。
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交锋、争夺的主战场。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网络媒体成为西方国家推行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各种社会思潮良莠不齐,对道德观、价值观及信仰认同的影响和渗透更隐蔽、更严峻,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高校作为各种网络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的最前沿,构建全面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刻不容缓。
2.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它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单一的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元渠道和现代载体。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网络快速发展的现实,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当前,门户网站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其开放式、互动式、便捷化的特点,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信息获取和传播的主渠道。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规,只局限于被动的牵制改变,而应抓住机遇、适应网络时代发展,深入研究網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新方法,充分研究探索如何充分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主动、自觉地适应网络载体的运作特点,创新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以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迅速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从而积极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
3.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实效性的紧迫任务。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需要从传统的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化、互动式转变;教育重点从有形的管理向无形的教育转变。这种教育模式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重新思考和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不仅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科学性、计划性,还需要对各种新媒体、新载体、新平台加以整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尤其是要针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必须从党的组织领导体系、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体系、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学生党团的辅助体系和网络安全的预警体系等层面进行系统的建设。只有通过集中多方资源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发挥整体效能,取得理想育人效果。
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网络意识不强、“导师”角色缺位。与网络的发展速度和影响相比,虽然近年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及实施推进的步伐仍然相对落后。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及时性和互动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有效交流必须建立在互相认同和满足需求的基础上。但是,很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还是习惯于传统教育模式,只是把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和手段,以为只要把思想教育资源搬上网络或建个网站就行,而忽视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整体推进与实施。
伴随网络时代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继而引发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创新,要以理论创新回答网络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当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足主要体现在工作意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自媒体、移动端时代的网络通讯与传播特点把握不够,思政教育网络建设的思路落后;对碎片化、视觉化时代的阅读与表达习惯认识不足,思政教育网络的语言与文本往往不合时宜;对评论化、开放化时代的言论与观点争鸣反应不灵,思政教育网络的内容往往缺乏论辩性。
2.资源布局滞后、内容形式单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都对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非常重视,建设了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或论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也日益普及。但总体来看,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对较低是不争的事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筹布局不够,信息割裂,联动力不强;平台建设滞后、内容单一,形式陈旧,语言呆板,影响力不足;主题网站的吸引力不强、被关注度不高;网络思政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专业队伍较弱,网络信息专家不多,思政工作者参与度不高,特别是高校各部门各自为政等问题,是很多高校面临的普遍困境。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网络资源和社会上的各类商业、娱乐、游戏网络资源处于同一时空、同一竞争平台。如果高校的思政网络资源没有特色、吸引力和影响力,那么在争夺受众的过程中必然会败下阵来,直接影响其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3.意识形态漂移、价值判断模糊。网络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源,更是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的重要阵地。网络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垄断,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冲击和挑战。“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平等交互的对话表达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层级限制,教育者不再是绝对“权威”;网络的“零时差”开放式传播,各类社会思潮良莠不齐,高校处于各类思潮交流融汇的前沿阵地。如果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缺乏辩证思考,就容易产生思想波动。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意识形态在开放条件下的竞争更加隐蔽。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渠道,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往往采取更隐性含蓄的内容设计与传播策略,娱乐化、碎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一代的政治倾向、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另外,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频发,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产生了各种矛盾,如腐败、贫富差距扩大、各类群体利益冲突等。网络成为各种负面新闻的集散地,而主流媒体宣传的滞后、失语与网络负面新闻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更容易拨动、刺激人们的神经。网络舆论多元、思潮异化极易影响大学生的传统信仰和道德观念,甚至产生信仰动摇,这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
1.整体规划、全面建设,优化资源体系。网络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已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制高点。高校并非信息孤岛,网络的发展给师生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表达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心理发展等方面都被深深地打上了网络烙印。在变幻复杂的网络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课堂和书本的简单整合,而是立足于信息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的“大融合”“大教育”。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发展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构建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网络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加强组织协调和宏观管理,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当前和今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目标任务,整体设计网络资源建设任务,明确管理体系和规则,规划网络工作布局,既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又避免主次不分、各自为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整体合力,真正掌握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2.守土有责、协同配合,健全管理体系。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建立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领导责任。高校的宣传、学工、保卫、网络技术等部门,无缝对接,明确职责,覆盖到位,形成各部门、各院系、全校全员密切配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共同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要建立健全网络管理规章制度,继续加强对校园网、校内论坛的管理,加大对校内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力度,试行微博、微信备案制,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尽可能减少各类不良信息的扩散和影响。第二,要加强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制教育,引导、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增强学生网上自律,使学生具有面对复杂网络信息自主判断能力,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选择能力。
3.创新形式、内外兼修,建立网络话语表达体系。网络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不仅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新要求,对教育模式、内容、形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网络交流的日益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正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形成了特定的网络话语表达体系。“网言网语”在丰富人们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了解网络语言,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表达方式,就很难融入网络的交流互动,更谈不上主动引导。
教育话语与受众接受心理的不对称使得网络思政工作吸引力不高,影响力不强,话语权偏弱。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必须在深入研究网络话语表达体系、在坚持正确教育方向的同时,着力研究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表达方式和接受习惯,熟练使用和创新话语策略,实现传播效果和教育功能的效用最大化。要盡可能地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思想动态以及他们习惯的话语表达方式,不可生硬刻板、居高临下、脱离生活、空洞说教。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作的话语表达在内容上要尽可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在形式上力求与他们的日常话语表达方式相一致。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丰富和改善自身的话语形式,努力实现理论话语与生活话语的对接,以更加生动活泼、更接地气、更适应年轻人的话语风格来展开教育,拉近双方距离,实现良好的话语效果。
4.主动出击、疏导并重,壮大舆论阵地体系。网络带来传播迅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同时,也掺杂很多负面信息,在全球化时代,更多网络信息和意识形态渗透、网络霸权、文化侵略甚至虚假、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混杂在一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些人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肆意歪曲事实,颠倒是非,恶意发布假新闻,混淆视听,对社会健康、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网络信息的控制难度越来越大。
要占据网上舆论至高点,引导话语权,必须主动出击,建立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报送、处置机制,对热点难点问题准确把脉,理性引导,组织专家学者对网络热点问题及言论快速反应、积极论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筑牢思想防线,提高网络免疫力。关注网络上的学生非正式组织,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论坛等,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引导师生理性发言,同时要积极开展微博网评,利用论坛、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培育网上师生的正面声音,发挥他们网上舆论“定向导航”的作用。
化堵为疏,疏导并重,积极应对,坚持重大突发事件网络首发制度。通过论坛回帖、新闻跟帖、微博回应等方式及时客观传播信息,要杜绝在重大突发事件等关键时刻失语。同时,还要积极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和互联网传播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趋势,加强对网络视频、QQ空间、微博、微信等新技术的研究,实现对互联网各类传播新载体的有效监控。
5.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强化队伍保障体系。网络信息化发展带动了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高校应加大网络开发和建设投入,及时更新硬件设备,加快普及校园办公自动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积极开放网络教育课程,加强对新媒体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创造条件。
要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善于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队伍。重点建设好三支队伍:一是专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如思政课教师队伍、宣传思想工作者队伍等;二是以高校教师、学生辅导员为主体的兼职队伍;三是发展以学生骨干、BBS版主、微博微信“网络意见领袖”等为主体的“民间力量”。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技能和知识水平培训,使其及时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体系的管理和维护技巧,积极运用微博、微信、QQ、飞信等自媒体、新媒体及手机移动客户端,疏堵结合,快速反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6. 无缝对接、去伪存真,拓展教育渠道体系。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舆情的复杂态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探索和建设立体化、现代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主体活跃性和参与度,真正实现网上网下、课上课下无缝衔接和共同发力。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学重点内容的创新设计,强化价值观引领,强化问题分析,着力解惑答疑,进一步提高现实针对性;已初步形成“专题讲授与研讨、社会调研实践教学、情景模拟与实景教学、现代多媒体网络平台教学”四大教学模块立体统一的教学新模式。例如:“概论”课组织所有学生参加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为期一个月的课堂辩论赛;组织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百年追梦”“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北京”“百姓心中的毛泽东”“我和父辈比精神”等为主题的社会实地实人调研。“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了“中国梦主题微电影”和 “中国精神、人文关怀微纪录” 拍摄展映活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 “扶贫开放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决策分析,突出了哲学方法论的运用,举办了全校各班级的决赛和公开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集中进行了以“去伪存真”为主线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入课外实地调研、“情景再现(学生课堂演出)”教学和批判式论文写作,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散布流传的、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一定影响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批判,增强“三个自信”。发挥课堂主渠道,还必须更好利用全校资源,更好建立思政课、专业课、学生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之间联系,才能真正发挥整体育人的合力。
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高校必须加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积极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技术优势,变被动介入为主动介入,才能构建起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渗透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于 洋]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地理实施生活化教学改革的

    翟银平摘 要:地理学科本身是以天、地、人的和谐发展与宏观理论为中心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而教育部在近些年来所提出的地理核心素养便是客

  • 注重写作策略指导,提高书面表

    顾凯摘要:书面表达作为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作为中考英语学科中最有效度并对初中英语教学产生较好反拨功效的一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