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代《百花图卷》的写实性造型语言分析
刘银锁
摘 要:宋代崇尚理学,文化层次多元,在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美学观影响的大背景下,便产生出以表现自然美为主的写实性艺术风格。《百花图卷》就是南宋时期工笔画面貌向写意画风转变阶段具有代表性特征的一件作品。全卷造型严谨,刻画工整细腻,以墨代色,无论是勾勒皴擦,还是点染批丝,都力求体现所表现对象的具象写实的造型观念和以表现自然美为目的的审美意识。此卷整体上延续了北宋宫廷院体的传统画法,但又融入文人画的审美特征,造型语言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造型;写实;真实;自然美;特征
《百花图卷》是一件南宋时期无款的纸本墨笔花鸟画长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卷描绘了春、夏、秋三季的不同花卉,全卷以梅花、山茶开篇,具体描绘牡丹、百合、芍药、海棠、栀子花、碧桃、玉簪、虞美人、并蒂莲、栀子花、蓼草、秋葵、芙蓉、彼岸花、枇杷、牵牛花、凤仙花等60余种花卉,并有蜻蜓、蝴蝶、蟋蟀、蚂蚱、游鱼、青蛙以及多种鸟雀穿插其间。从整篇布局及花卉顺序的安排来看,唯独缺少冬季的花草树木,似乎是一残卷,徐邦达先生对此有具体考证。尽管如此,画作所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还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整卷所绘花草工整细腻,将对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颇具自然的情趣和生机,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绘画写实传统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是以描绘物象的结构特点为本质的切入点,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体悟,将对象的内涵进行归纳、概括,通过对形体特征有提炼的描绘,然后将其再现出来。这一观察方法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图像便不是一种对形体在特定光源与角度下的表面现象的描绘,而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通过与对象有视觉上的相似来表现艺术家所了解到的事物。宋代是中国写实性绘画艺术的一个高峰,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写实绘画的成熟阶段。宋代以后由于社会的动荡变化,艺术家对自己主观精神世界的表现意识大大加强,写意思想观念成为绘画的主流。
在宋代“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对事物本质生命的把握和再现就成为宋代艺术家孜孜以求的目标,能够把握对象的内在的“理”,就保证了对对象本质生命力的成功再现。较之前人的“气韵生动”“传神写照”,无疑更具有可操作性。对“理”的追求,实际上是宋人为适应新的绘画实践的需要而对前人以“传神”为最高标准的写实传统的新的发展,它继承了传神论中的注重对物象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的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事物的视觉经验和视觉特点的合理性运用,以达到传神目的的具体化表现。通过对事物结构、形态等的观察,揣摩和分析事物的表象特征,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总结概括出自己通过这一过程所了解到的事物,达到画面形象与再现对象的视觉上的相似性,以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再现了自然美。但这一观察的审物并不是从特定的视角对事物观察的结果,而是要求画家多方位、全角度观察,深得花鸟形神的一种体察方式,这样的一种观察方式就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对物象细节的关注。皇家画院的主人宋徽宗赵佶的“对春时日中月季花的赞赏”和“孔雀升高,必先举左”的论断就最有说服力的体现之一。
北宋以降,文人画日益兴起,经元、明、清三朝代的发展达到顶峰。而南宋则可视为是一个由工笔画向文人画兴起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工笔画呈现出一种工整写实的装饰性、平面化的绘画风貌。宋人追求的“真实”和“自然美”不仅在神态的刻画上要忠实于客观物象,而且在形色的描绘上也要达到活灵活现、活色生香的境界。此幅《百花图卷》既不同于黄家“富贵堂皇”的面貌,也不同于文人水墨写意画的墨色特征,但又同时兼具两者的基本特点,以线勾勒造型,墨色浓淡晕染,既延续了宋人写生作品的精细刻画、自然婉约的宫廷院体画的绘画特征,又体现出墨分五色、隽永含蓄的文人画意蕴。由此可见《百花图卷》正是这一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
此画卷延续宋代“求理”“审物”的绘画主导思想,卷中所描绘的四季花卉,工细而繁密,取象单纯,姿态优美,是勾勒兼没骨的塑造形体。在造型上,遵循着真实描绘自然对象的法则,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使表现手段达到精准的程度。画面中各种花卉形态俯仰反转,姿态各异。叶之主筋侧脉交代得条理清楚,草本与木本枝干刻画得老嫩分明。花瓣叶片的舒展、弯曲、半扭、正背都能在生长的姿态中找到变化,并能在一幅画面中求得统一。比如,画面首端最引人注目的一丛正在盛开的牡丹,四朵花头的大小位置,主次安排十分巧妙,花开得十分完美,从花苞到快凋谢的花朵都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在位置上,最左边刚盛开的一朵居于主体位置,周围环境接近于留白,越发凸显出它的优美姿态。因为它造型太圆,所以在上端将一片反转的叶片安插其后,并在下面穿插叶柄的线条,以分割开单独的花瓣,与左边的饱满造型形成整与散的对比形式。中间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刚刚舒展开外围的几片花瓣,花蕊还被紧紧地包裹在里面,在大小不同、疏密有致的正反叶片的衬托下更显得婀娜多姿。旁边一个反转叶片半遮挡住刚露出花头的鼓胀胀的花苞,打破了画面的呆板,正是这一花苞的连接使两朵花头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右边一枝拉长延伸的叶片上是一株即将凋谢的花头,下垂的花瓣错落有致,凸显出饱满的花心。可见作者对物象形态结构的熟识及对花叶植株神态的精准体悟,细致地区分出不同阶段的花朵生命状态。
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一大片生机勃勃的荷花出现,画面表现出荷花由花苞到莲蓬的整个生命阶段。五片荷叶的姿态也各不相同,由卷及舒,正反交错,节奏优美。在两处荷花中间穿插浮萍游鱼,共同营造出一个物种互生的大自然环境。对花瓣细节的刻画也丝毫毕现,花瓣大小交错形成面积不同极不规则的形状,花瓣中的纹路曲直交错、疏密有序、正背分明。由此可见,宋代花鸟画家在视觉审美上是追求真实性和自然美,在境界上追求自然生命的气韵。这种真实不仅仅体现在对形与色的真实描绘上,而且还体现在对神情的刻画上也要忠实于客观对象,以求得花鸟形神的“妙得其真”的自然美。把一种肯定世俗人生的现实主义生命观贯注到充满生命情趣的作品中,便是宋代花鸟画不朽的艺术特色。
宋代花鸟画在写实与格调的追求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是,如今随着高科技的蓬勃发展,通过手机拍摄和一些网络图片,获取一些零碎的花鸟素材信息,或者在景点观察写生一些人工栽培的植物花卉,在绘制过程中又过分强调制作过程,这将会导致工笔花鸟画越来越远离其绘画性。画家应该通过细致入微的手写心记把握花鸟的形象、意境和气氛,借助无限丰富的大自然世界来表现其生机和趣味,传达作者的主观情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既强调客观真实又要注重主观的创作,再现与表现相结合,用新观念、新思想去分析和研究自然界的万物,以创造出新的符合時代特征的画面意境。
参考文献:
[1]徐邦达.从“百花图卷”再论宋元以来的水墨花卉画[J].文物,1959,(02):46.
[2]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3]李魁正.历史的辉煌[J].荣宝斋画谱,1995,(12).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