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宗祠壁画对宗祠建筑精神空间的构建研究
李英晓 范迎春
摘 要:宗祠是宗法制度下乡土社会中传统村落里最重要的建筑,是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的重心,也是宗族成员心灵和精神空间的中心。宗祠建筑内壁画色彩艳丽,内容和艺术形式多样,反映了族群社会人们的祖先崇拜、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具有鲜活的乡土性与生命力,对宗祠建筑精神空间的构建具有巨大作用。
关键词:宗祠建筑;壁画;精神空间;祖先崇拜
宗祠建筑空间的本质是一个祭祀空间,其精神空间氛围的营造除了建筑本身空间序列之外,还有承载于建筑之上的传统文化艺术,宗祠壁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楚辞·天问》王逸(东汉)注:“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可知湘楚之地官宦祖庙壁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年)下诏“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以来,庶民祠堂在民间遍地开花,湖湘宗祠更是星罗棋布。清朝乾隆初年,江西巡抚陈宏谋在《寄杨朴园书》中说:“直省惟闽中、江西、湖南皆聚族而居,族皆有祠,此古风也。”[1]宗祠多是氏族为炫耀门庭、重振家声而聚凝血统之力所修,皆求壮丽,以尽孝敬而肃观瞻。精神空间是相对于物理空间提出的。物理空间是由物质实体、社会实体所组成的可视性空间系统;精神空间则是指由人主观建构的不可视性、抽象的空间系统,是人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反应之后所形成的行动逻辑,它在一定场域里指导、规范、制约着人的行动。湖湘宗祠“精神空间”的构成,包括宗族观念、信仰文化等。社会生活赋予了湖湘宗祠壁画浓郁的人文气息、人文精神和道德人格内涵,为具有同一血缘关系的宗族成员营建温馨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宗祠壁画依建筑空间的序列展开,以题材广、内涵深、艺术表现手法丰富而突破了宗祠建筑祭祀空间给人带来的压抑感。
1 源于绘画题材的精神空间构建
从绘画题材来看,宗祠壁画服务于宗祠“崇宗祀祖”的功能是其根本属性,它有表达纪念祖先的题材,有教化育人的题材,也有寓意美好生活的题材等。通过绘画题材,宗祠构建出一个特有的信仰体系的精神空间,使之带有血缘关系的族群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宗祠是盘根念祖、慎终追远、铭志先贤的场所。宗祠壁画反映的宗族观念是湖湘宗祠“精神空间”的主要因素。洞口县曲塘杨氏自称是宋朝杨家将后裔,其宗祠牌门外墙壁画题材全为杨家将,有令公杨业、令婆佘太君和六郎杨延昭等。这些壁画的呈现,升华了族人对祖先的崇拜、眷恋和热爱。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的《爱莲说》《太极图说》家喻户晓,他曾莅汝城县为官,并劝耕讲学。乾隆二十年(1755年)《桂阳(汝城)县志》载:“独怪桂阳在楚南,虽属边徼,濂溪过化后,流风余韵,至(明)成化弘治间,人才特盛。”[2]可以说,他在汝城是一种精神象征。汝城县永丰周氏宗祠因与周敦颐一脉相承,祠堂内外以莲、八卦为题材的诗文、图案比比皆是。通过对莲的塑造,表达对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崇奉;通过八卦的塑造,阐述其以形载道的理学思想。通过以莲喻人、以形载道,构筑了“尊祖、敬宗”的心灵空间,加强了宗法共同体的内聚力。
宗祠是村民们接受宗族思想、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壁画作为“精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的精神文化至关重要。湖湘宗祠壁画多将忠、孝、廉、节等伦理道德融入宗祠,使之与村落里的文化生活、经济生活、道德风尚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汝城县金山叶氏家庙绘有“扼虎救父图”“渔樵耕读图”等。“扼虎救父”通过对杨香扼虎救父的生动描绘,传达出典型的孝文化教育观念。“渔樵耕读”描绘的是農耕四业,寓意为安居乐业,表达对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之向往。桂阳县敖泉李氏宗祠壁题有清朝金兰生的《格言联璧》:“言行拟之古人则德进,功名付之天命则心闲;报应念及子孙则事平,受享虑及疾病则用俭。”这些题壁表达的是“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的思想观,但从精神上来说,它起的是无形胜有形的教化作用,以敦促族人亲睦族、助人论、端士习、重农桑、崇节俭和毋犯法。可以说,宗祠壁画构建的是一种积极和谐的良善精神空间。这种精神空间包含的伦理道德、忌讳规则会约束族人的行为,引人向善,它所提供的精神动力能增强族群凝聚力,维护族群和谐。在宗法社会,族人犯错被革族是很严重的事,往往会引起震荡,但经过“精神”的洗礼,族内鲜有犯罪案件的发生,而架桥铺路、兴建学堂、抚恤孤寡等义举则较多。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乡土人家的追求目标和美好愿景。宗祠多设有义塾、义学,并延请名师教导族人笃志好学,将来出人头地、光耀门楣。湖湘宗祠壁画多有反映教育的文化典籍和历史传说。新化县水车杨氏宗祠在祠内木质藻井绘有用彩带捆扎的书册,其典出孔子“麒麟玉书”。据明刊《孔子圣迹图》:“孔子未生,有麒麟吐玉书于乡大夫家。”画中的彩带当为绣绂。麒麟玉书与望子成龙如出一辙。汝城县土桥李氏宗祠正厅两侧墙壁绘有对称分布的仿卷轴画形式的条屏,左侧墙面从右到左绘有“松树绶带鸟”“兰竹双鹿”“高柳燕双飞”“梅鹤”,每幅画皆有题跋。画幅两边为对联:“金马玉堂风云所会,苍松翠柏雨露长新。”用金马玉堂等作典故,劝学意味浓厚。桂阳阳山亦有专门供学子读书的研经堂,墙面题壁有邹圣脉的书法作品,其《五经囊括纂要》为初学五经的蒙学经典读物。通过对建筑物理空间的绘制,构筑出学习的精神乐园。
宗祠是集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等于一体的氏族活动中心。壁画多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向往美好生活的题材。汝城县津江朱氏祠堂绘有澄江帆影、海天妈望等。海天妈望描绘的是南方的秀丽山水,由亭台楼阁、松风江河等构成画面,浓郁的浅绿色调画出了一种悠远与生机。宜章县天塘谭氏宗祠绘有由古松、新荷、仙鹤和鹿组成的画,画中荷花蓓蕾略施红色,仙鹤回首,一派生气蓬勃的景象,寓意青春永驻、长寿多福;汝城县广安所李氏宗祠绘有鸳鸯戏莲、喜鹊登梅、竹报平安、花开富贵等,它们或比喻夫妻和睦,或象征喜事即将来临;汝城县土桥卢氏家庙在位于人字形山墙上部的围在房檩之间的折尺形区域绘有双龙戏珠、凤穿牡丹,这些画面活跃了空间氛围,为宗祠添加了不少生活情趣;新宁县崀山刘氏宗祠在山墙上绘有瑞兽,瑞兽背部绘芭蕉叶状的蓝色毛发,这是湖湘壁画中瑞兽造型的基本特色,也是湖湘人在精神上对瑞兽形象形成的共鸣。湖湘宗祠壁画还绘有戏剧题材。宁远县湾井王氏宗祠绘有多铺以庭院为背景的戏装人物画。一幅绘两老者端坐案后,案前是祝寿的人物,在展开的卷轴上写有“双寿庆”,老者背后的门板有题诗:“紫袍金带立朝门,文武百官庆寿春……”另一幅绘一位英姿勃发的将军勒马持矛,前面是拿弓箭的引路小将,后面有持刀斧的花脸将军跟随,从题诗中“把亲招”可推测其意。新化县水车杨家祠堂也有多幅戏曲壁画。其中一幅题榜“长春馆”,画中一人小憩,案上有酒盏、烛台等,案前有两人并立,其中一人手拿衣服,想是曲终人刚散。对于娱乐生活并不丰富的乡土人家来说,这些反映生活雅趣的故事无疑是一剂兴奋剂。
2 源于宗祠壁画艺术形式的精神空间构建
湖湘宗祠壁画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发展逻辑,它主要以绘画为主,部分作品结合雕刻等工艺技巧,或者与书法诗文结合在一起。这些壁画广泛存在于墙壁、檐下、墙头、藻井、斗拱、牛腿、隔扇等宗祠空间中,有油彩画、水墨画和漆画等形式,其画工精细,动静有致,流光溢彩。庭柱多楹联,门板多门神,檐下多风景、诗文,前厅多生活、戏曲故事,中厅以教化、题壁为主,上厅多反映纪念祖先的题材。汝城县金山叶氏家庙正堂四扇木板门背面绘有“墨龙图”,两条巨龙盘旋在云海中,五爪怒张,若隐若现,其动势飞扬,栩栩欲活。宜章县天塘谭氏宗祠,在风火墙侧面绘有头戴黑帽、身穿蓝衫、怀抱暖红渔鼓的张果老,这是湖湘壁画中为数不多的明代遗物之一。桑植县彭氏庙祠绘有暗八仙,八仙多出自乡野村人,与平民百姓较为接近,他们除暴安良,深受人民的喜爱。
3 源于宗祠壁画审美情趣的精神空间构建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宋代有“凡庶人家,不得施五色文彩为饰”;明代有“庶民居舍不许饰彩色”的规定,只有宫殿、坛庙和学府等建筑才可五彩文饰。作为宗族显示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文化品位的标志性建筑,宗祠建筑越修越宏伟,其精神力量也越发强大。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些华丽、凝重、庄严、沧桑、古朴、久远的壁画,反映了当时宗祠的盛况。汝城卢阳范氏家祠的门神使用了银线沟边,其左手置于后腰护着插在素带里的玉如意,右手轻轻放在腰间的玉带上,墨绿色衣袍除了绘有五彩祥云外,还用浅浮雕雕刻了四条栩栩如生的四爪龙,官服下摆绘海水江崖纹。汝城金山叶氏家庙在檐下采用方顶硬壳幞头构图,中间绘山水图,左脚用行书题跋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右脚用篆体题跋南宋戴复古的《初夏游张园》:“乳鸭池唐(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其构图较为讲究,并通过不同的字体、绘画技巧来丰富画面,说明了该农民画家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学知,但由于畫家自身书法功底的欠缺,其篆体写得不严谨,“俗篆”味道浓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歪歪斜斜的字体却契合了乡野人的审美趣味。值得一提的是,道县是晚清著名碑体书法家何绍基的故乡,湘南特别是永州,清末民初宗祠壁画的题款和题壁有一部分带有何体的影子;而同时代湘中宗祠壁画的题款和题壁则带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书体的影子。这反映了人们对湖湘文人学士的崇奉,体现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和文人式审美。宁远县湾井李氏宗祠绘有“羲之爱鹅”“五柳爱菊”“茂叔爱莲”“林逋爱鹤”等“四爱”图。陶渊明号五柳,画中描绘他倚在圈椅中回首欣赏亭亭玉立的盆菊。这是对文人雅士纵情适性的精神境界的表达。此外,动植物的组合题材较多,寓意也较深刻。“瓜瓞(蝶)绵绵”,典出《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其与“老鼠葡萄”一样,寓意子孙繁衍,家族昌盛。“老子出关”是圣贤即将降临的吉兆,“鱼跃龙门”寓意读书人科举高中,步入仕途,青云直上,这在宗祠建筑中较为常见,对于长年耕种于乡村的人家,有朝一日可以出将入相,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这些壁画既能陶冶人的性情,又能丰富族人的精神生活,这也正是湖湘宗祠壁画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
4 结语
宗祠是一种严肃的礼制建筑,建筑形制保持着由于功能而呈式化的主要空间和一副庄重、整齐的格调。宗祠壁画浸润着不同的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和地方文化,渗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其在衬托建筑外观和墙面结构美感的同时,构建出宗祠所需的精神空间,反映族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满足了人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湖湘宗祠壁画色彩美、品位足、底蕴深,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比较丰富的人文蕴涵。
参考文献:
[1] 李秋香,陈志华.乡土瑰宝系列之宗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23.
[2] 朱惠芳.汝城古祠堂[M].长沙:岳麓书院,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