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稻区水稻工厂化育秧青枯病与立枯病的发生症状及预防措施
郑舒文 郭素华 付立东
摘要 ? ?本文分析了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的发病原因与症状表现,提出了通过完善大棚设置、配制优质营养土、适时适量播种、加强温度水分管理等措施提高秧苗素质以及通过药剂拌种、营养土调酸与药剂消毒等措施加强对工厂化育秧秧苗青枯病、立枯病的预防,以期为培育适合机插秧的毯状秧苗提供参考。
关键词 ? ?水稻青枯病;水稻立枯病;工厂化育秧;发病原因;症状表现;预防措施;滨海稻区
中图分类号 ? ?S435.111.4+6 ? ?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7-5739(2020)20-009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以配制优质营养土为基础,以智能化浸种、消毒、催芽及精量播种为前提,以大棚育苗为保障的一种机械化、规模化育秧方式[1],是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2]。水稻工厂化育秧通过统一配制营养土,统一供种、浸种、消毒、催芽、播种,统一供水、施肥、控温,统一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措施培育适合机插的毯状秧苗[3]。
与常规育秧相比,工厂化育秧具有生产规模大、育秧成本低、秧苗质量好、节地、节水、省种、省时、增产、增效等优点[4-5]。但是由于育秧管理的农艺措施不规范、气候条件不正常、药剂预防不得当等原因造成了工厂化育秧的秧苗常有青枯病、立枯病发生,使秧苗成盘率明显降低[6-7],给商品化育秧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当地水稻生产持续稳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1 ? ?发病原因
水稻青枯病是由于秧苗叶片蒸发大于根系吸水造成的生理失水所致[6]。低温寡照、营养土湿度大、养分供应不足等原因导致秧苗根系发育不良、抗逆性降低,棚内湿度大、温度高、通风炼苗不及时造成秧苗徒长,以及水分无法及时供应等,都是导致青枯病发生的原因之一[8],其中低温冷害是引起水稻青枯病最主要的原因。当棚内温度低于10 ℃时,秧苗青枯病发病率开始急剧上升,并且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发病率越高[4]。
水稻立枯病是由土壤真菌侵染引發的传染性病害[9]。种子颖壳受损、气温过低、光照不足、棚内温差过大、营养土湿度过大与pH值偏高、播量过大等原因导致秧苗素质变差、抗病力下降,从而被镰刀菌、腐霉菌、立枯兹核菌等真菌侵入引起的病害[7]。
2 ? ?症状表现
青枯病发病初期表现为清晨秧苗叶尖无水珠吐出;之后植株显现青灰色或灰绿色,新叶卷曲成针状,根系发育受阻、细弱色暗,秧苗素质降低、抗病性下降;最后整株出现萎蔫、青枯[10]。
立枯病发病初期表现为茎基部呈淡褐色、基部有赤色霉状物,之后茎叶变黄凋萎,根茎之间容易拔断,发病较重时秧苗成片死亡。立枯病初发时有明显的“簇状”发病中心,并通过发病中心迅速扩散造成大面积危害[10]。秧苗素质差、气候条件异常、致病菌基数大是立枯病发病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3 ? ?预防措施
青枯病的发生与秧苗素质差、气候条件异常、供水不及时密切相关,立枯病的发生与秧苗素质差、气候条件异常、致病菌基数大密切相关。因此,加强秧苗管理、培育壮秧、适时适量施药对上述2种病害的预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1 ? ?大棚设置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土质肥沃、盐碱含量较低的地块建棚。大棚采用南北走向,以利于采光并防止大风揭膜;大棚长80~100 m、宽6.0~8.0 m、高2.2~2.7 m,棚架从地面至1.5 m处与地面垂直,以便于通风控温与机械化作业。育苗棚间设环形沟,做到沟沟相连、排水通畅,沟宽50 cm、沟深30 cm,既可降低盐碱危害,又可防止春季降水过多影响秧苗根系生长。
3.2 ? ?营养土配制
采用土质肥沃、质地疏松、无除草剂残留、盐碱较轻的客土与腐熟有机肥(草炭)按比例混合后加入适量的壮秧剂配制营养土,采用77.2%固体硫酸调至pH值4.5~5.5。
营养土具有为秧苗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与养分、防止秧苗徒长、预防青立枯病发生等功效。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宜育秧基质育苗。
3.3 ? ?播种
4月上中旬,当置床温度达到12 ℃以上时采用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播种,一次作业完成装盘、浇水、播种、覆土全过程[11];播种量3 600~3 800粒/盘。采用无纺布、编织布、打孔地膜以及消毒的水稻秸秆、稻壳等作隔离层分隔秧盘与置床,可起到隔盐、增温、改善通透性的作用。
3.4 ? ?秧苗管理
3.4.1 ? ?温度管理。播种至出苗前以增温保湿为主,采用大棚背风面小通风的方法使棚内最高温度控制在32 ℃以内。出苗至1.1叶龄时温度控制在25~28 ℃之间,采用大棚背风面中通风的方法使棚内最高温度控制在30 ℃以内;同时排净大棚四周排水沟中的积水,提高置床温度、降低盐碱危害。1.1~2.5叶龄时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 ℃之间,采用大通风的方法使棚内最高温度控制28 ℃以内。2.5叶龄以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 ℃之间,最高温度控制在25 ℃以内;晴天于气温升高前开始小通风,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增多、增大通风口,使秧苗逐渐适应棚外气温;雨天棚内湿度较大时,注意通风排湿炼苗;连续多天阴雨初晴前,提早打开通风口,降低棚内湿度,防止棚内温度骤增,预防因高温高湿造成秧苗徒长。气温稳定在12 ℃以上时,昼夜通风炼苗。
3.4.2 ? ?水分管理。浸种时,采用13~15 ℃水浸种6~8 d,确保种子吸水达到饱和状态后播种。播种时做到浇水后秧盘底部略有水渗出,播种1 h后能湿润覆盖土。置床底墒不足时采用微喷补墒,确保置床表层10~20 cm呈湿润状态。
在播种后,棚内水分管理上要做到“缺水浇水,见湿见干”[12]。当盘面营养土明显变白发干、根系发育不好,或清晨叶尖无水珠吐出,或中午秧苗叶片出现萎蔫时浇水,浇水要浇透,至盘底有水渗出[13]。当局部秧苗缺水时,采用人工浇水补给。浇水应在上午8:00前进行,水温以16~18 ℃为宜。
3.5 ? ?药剂预防
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干,采用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堆闷2~3 h,再阴干20~24 h后准备播种。在秧苗1.5叶龄时,采用30%恶甲水剂(24%恶霉灵+6%甲霜灵)1 000倍液喷浇,用量为1.5 mL/m2;或采用 30%恶霉灵2 000倍液喷浇,用量为5.0~6.0 g/m2,之后用清水清洗,使药剂渗入营养土;或在秧苗2.0叶龄时,采用适量77.2%固体硫酸掺混细土撒施床面,结合秧苗浇水,使酸液渗入营养土中,使营养土的pH值接近5.0。
4 ? ?参考文献
[1] 邱志明.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初探[J].广西农学报,2017,32(1):42-43.
[2] 劉心成,曾祥志,任文杰,等.对南漳县水稻机插秧推广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湖北农机化,2018(8):15-16.
[3] 隋亚杰,付立东.滨海稻区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J].北方水稻,2015,45(1):37-39.
[4] 王东阁,付立东,李振宇.北方水稻机插栽培技术原理与应用[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7:81-138.
[5] 徐乃宝.水稻工厂化育秧关键技术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14):42-43.
[6] 成文志,孙淑云,李开忠,等.水稻苗期黄、青立枯病致病因素与治疗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4(3):62-65.
[7] 杨忠生.水稻苗期青、立枯病的防治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1):30.
[8] 张喜田,刘希财.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立枯病试验分析[J].吉林农业,2017(4):80-81.
[9] 舒鹏程.水稻旱育秧常见的病害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176.
[10] 王延洪,宫本友,张险峰,等.水稻青立症的发生与防治[J].垦殖与稻作,2000(6):24.
[11] 金日男,付立东.水稻新品种盐粳45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北方水稻,2014,44(5):44-66.
[12] 付雪蛟,吕小红,马畅,等.稻田养蟹绿色生产技术规程[J].中国稻米,2019,25(3):122-124.
[13] 吴玉秋,安利,付立东.滨海盐碱稻区机插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北方水稻,2016,46(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