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应用泰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设置

    周小敏

    摘 要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以应用泰语专业为例的高职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如何进行合理定位,课程体系如何科学设置,关系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此文浅析了高职应用泰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设置问题,以期通过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达成培养适应市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泰语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进而促进高职应用泰语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职 应用泰语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小语种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与日俱增。基于广西的区域优势,高职小语种人才培养则主要集中在广西的高职院校。应用泰语专业的开设,是以区域经济结构和市场发展需求为依据的。如此可见,只有在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和市场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对高职应用泰语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使课程体系的设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

    1高职教育应用泰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于“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应用泰语专业高职教育定位同样需以高等职业性为基准,以区域经济结构和市场发展需求為导向。作为交流和沟通工具的泰语是东盟国家小语种的其中一种语言,应用泰语专业强调的是在市场环境下相应职业岗位的泰语应用能力。

    高职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侧重于“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区域经济结构和市场发展需求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导向性作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三大经济圈的接合部,即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其东临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是中国西部唯一沿海的地区,在中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西南六省区协作等国内外区域经贸、文化、教育等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区域间的合作发展,尤其是国内外区域间的合作与发展势必建立在语言交流的基础之上,因此,大力加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东盟小语种人才高职教育势在必行。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泰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若要得以发展,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性上,并以区域经济结构和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即培养“在泛北部湾次区域中旅游、经贸、新闻、教育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导游、翻译、记者、教师等第一线工作,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应用泰语领域。

    2应用泰语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应用泰语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专长、会操作,在泛北部湾次区域旅游、经贸、新闻、教育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导游、翻译、记者、教师等第一线工作,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应用泰语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即: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了解中国历史与国情;具备相当熟练的相应岗位上泰语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及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处理的能力;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军事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心理素质健全,审美观点正确,身体健康。

    3应用泰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依据与特点

    3.1应用泰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依据

    根据就业岗位群需求,设置应用泰语专业课程内容。实施“2+1”国内外共同培养的模式,即国内高校与建立了交流关系的泰国高校共同培养学生,前两年在国内高校学习,第三年到泰国高校进行实践性学习,让学生切身投入到语言学习环境中。在课程设置上,国内外高校的课程相互衔接,共同设计开发课程,互认课程学分。大致分为基础课程和职业面向课程。基础课程在国内高校完成,职业面向课程主要在泰国高校完成。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面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职业方向领域知识,如国际贸易、旅游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知识,学生精通泰语的同时,也能对其他行业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3.2优化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根据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理论教学体系的课程结构可按照“素质基础、通用技能、职业基础、职业核心、职业拓展”的五层结构设计课程。其中素质基础课程包括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人文艺术、职业基本等方面的课程和相关素质拓展活动(如社会实践、劳动素质、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等);通用技能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职业能力的课程;职业基础主要由职业基础性课程组成;职业核心课为培养岗位能力的核心技能课;职业拓展课程旨在横向和纵向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经贸旅游等职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而设的专业课程,以支持学生形成更强或更宽的“适岗”或“变岗”的就业竞争力。

    3.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念,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在职业实践教学环节中,除劳动实践课和为期三至六个月的毕业定岗实习外,加大语言综合实训学分。并将语言实训课程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举办一系列学习型、创新型社团。如:泰语口语、泰语戏剧社团、泰语电影协会、职业竞争力协会等。学生在参加社团过程中,在兴趣中贯穿语言的实训锻炼,能更高效的培养学生的泰语实践能力、职业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

    3.4增设职业基础模块限选课程,扩展学生知识面

    语言是一门交流工具,而单一的语言学习,已不能适应日益壮大的泛北部湾经济区域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外语+职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模式势在必行。在教学计划中,除了设置语言类基础与核心课程以外,可以在职业拓展课程模块中增设职业基础模块限定选修课程,每一类模块课程按照职业知识特点大致设置三至五门基础性课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模块课程、工商企业管理模块课程、市场营销模块课程、旅游与酒店模块课程等。学生通过学习模块课程,了解并熟悉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扩展其知识面,培养特长,为提高就业机会增加砝码。

    3.5加大选修课比重,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保证“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前提下适当缩减专业理论课程学时,加大选修课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旨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在选修课课程内容选择和设置上,应注重体现学生综合技能训练,多角度多方面发展学生个性,以提高职业岗位适应性。

    3.6逐步构建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

    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应用成为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趋势。加快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当前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将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努力扩充国内外市场开发课程,打造高职应用泰语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平台。

    3.7加强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建设

    高职东盟小语种类专职教师多为大学毕业便直接任教的青年教师,其理论基础扎实,但是缺乏行业实战经验。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定期开展师资培训、进修、或每年到企业等部门进行为期一个月以上的短期挂职锻炼等活动,不断吸纳行业领域的新鲜知识。

    除了坚持本专业领域知识的积累,还应向多行业领域知识扩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从各领域知识交叉点中寻找“创新点”,才能更好的引領学生进行创新型实践教学,更好的为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服务,进而更有效的实现高职应用泰语人才培养目标。

    4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须遵循市场发展需求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教师在课程体系设置工作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灵活性,进而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充实与整合自身知识结构,巩固与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与完善课程体系设置,以满足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发展需求的高职应用泰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参考文献

    [1] 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

    [2] 姚绚文,蔡杰.“双校园”模式下广西高职东盟小语种专业国际合作教育课程衔接之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08):149-152.

    [3] 李翠霞,慕景妆.东盟小语神高职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改革[J].职业教研,2008(05):37-38.

    [4] 蒲丽灵.高职东盟小语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设置——以应用泰国语专业为例[J].魅力中国,2012(08).

相关文章!
  • 甘肃省贫困县区普通高中化学教

    胡广爱摘要:教研活动对提升普通高中教学效果而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教研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因此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黑色的想象和小剂量毒药

    李松蔚给女儿讲《死了一百万次的猫》。女儿忧心忡忡地问:“爸爸,你会死吗?”我说:“会,但是,是在很久以后。”她确认那一天她早就长大了,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