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赣傩角色的扮相与表演特征
[提 要]贛傩角色多为明清神话与传奇戏中的人物和佛道教诸神人物,扮相与表演风格多样化,既有披金挂胄的众多戏剧化式的将神角色,又有文质彬彬的穿靴着官帽的朝官角色,还有妆式怪异的各种天神与鬼蜮精灵角色,以及民间喜闻乐见的社祭传奇角色等,其中以汉唐忠勇之士扮相为主,它们代表明清的时代特色,这种时代特色一直沿袭到现今,其中以抚州、萍乡、宜春和上饶等地傩面角色为最。
[关键词]赣傩;角色;扮相;表演
[作者简介]朱莹莹(1986一),女,江西省赣剧院国家三级演员,研究方向为艺术表演。(江西南昌 330009)
一、赣傩角色与表演的文化渊源
傩面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傩文化的演示倾向,也是傩戏剧因素的重要物证。在全国的傩面角色扮相中,赣傩以其数量多、扮相精美且丰富、戏剧因素浓厚等特色而独领风骚。赣傩面具角色粗略统计大约有五千多枚,如果按文像与武像的特点来区分,则身穿铠甲的忠勇之士为一类,且约占三分之二之多,而身穿各色衣衫及文官蟒袍的人士又为一类。
赣傩最早的傩面角色与扮相记载,见宋末元初的刘镗《观傩》诗。就诗中记载的出场的傩面角色可以分为几类:一、鬼魅角色:蜮、罔象、红裳姹女、髯参、大巫者,老妪等;二、地狱之神:青衫舞者、彩云舞者、牛头、马面、紫云金章、夜叉、无常、小鬼、白面使者、五方鬼使等;三、驱鬼之神:绿绶髯翁、终南进士等;四、牺牲角色:羊面、猪面等。以上傩面扮相特征为:夜叉头发蓬乱,竖起长长的铁耳朵、赭红色衣衫与蓝底色面具,面具上的眼睛怒火圆睁,大约为传统样式的火烧状眉毛妆式;红裳姹女脸儿娇美、身穿红色衣裳,手持芭蕉扇;绿绶髯翁身披绿绶带,长长的髯须,手执菖蒲剑;无常,张嘴咧齿、舌头吐出,嘴唇干裂,袒胸露臂;牛头马面装扮别具一格;刚被抓来的女妖披头散发妆式独异;白脸使者英俊的脸露出刚毅之气,手执竹筱枪;老妪脸上黝黑,皱纹很多,样子十分难看;终南进士指钟馗,衣衫褴褛,穿着破靴子,吹胡子瞪眼睛,奋目怒睁等等。
明清时赣傩角色扮相更为丰富。既有披金挂胄的将神角色,又有穿靴着官帽的朝官角色,还有妆式怪异的各种天神与鬼蜮精灵角色,以及民间喜闻乐见的社祭传奇角色等,其中以汉唐忠勇之士扮相为主。其中以抚州、萍乡、宜春和上饶等地傩面角色扮相为代表。如抚州现存傩面具约有二千多枚,老少妍丑一应俱全。相同的面具角色有二类:一类是南丰的傩公傩婆角色,在南丰的甘坊、石邮等老傩及莱溪、桥背等地新傩中均可见;另一类是乐安的关公角色,作为驱疫逐妖的主神角色,不但乐安的流坑、鳌溪、罗山等地傩班中有,而且在南丰、宜黄等县傩班中均有此角色,这是抚州傩文化中最为普及的一个角色。
二、赣傩角色扮演内涵的分类
赣傩角色按其表演内容的特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驱疫逐祟与擒魔能手类,二是祖先与宗族祭祀类,三是神话传说与戏曲传奇人物类,四是道与佛教诸神类,五是民俗与生活类等。
驱疫逐祟与擒魔能手类傩面角色。在抚州傩中,这类角色较多,南丰有傩神将军清源、开山、钟馗、大鬼、小鬼、鹰哥大臣、怀台、搜逐大王、田螺大王、双伯郎、雷公等,崇仁有面仂公、四大天将等,宜黄有清源、雷公、雷婆、鬼公、鬼婆、王元帅、朱元帅、开山、鲤鱼神、华光神等,乐安有鸡嘴神、猪嘴神、七星、王灵官、杨戬、乌元帅、金刚、钟馗、元黄、哪吒、马元帅等,广昌有三元将军蒙恬、王翦、白起。在南宋刘镗《观傩》诗中,绿绶髯翁、白面使者、终南进士等均是擒魔能手。萍乡傩中的三元将军唐道扬、葛定应、周护正;上饶婺源傩中的四天兵、四地将、猪精、鸡公精、老鼠精等;宜春傩中的开山、先锋、功曹、绿品、杨帅、马将军、殷将军、王将军、赵将军等;赣州赣县古之跳觋中的巫觋也是此类角色。有些学者把傩公傩婆也列入此类角色,原因是傩公傩婆是生命之神,在驱疫之后,他们是村族人丁兴旺祭祀的主神。
祖先与宗族祭祀类傩面角色。祖先与宗族祭祀的主神在中华傩文化中有不少,如盘古、伏羲、女娲等,但在抚州傩中,这三个角色均未发现,有学者把南丰的“开山”当作开天辟地的盘古,视为盘古氏,不一定正确,因为在南丰傩中的开山角色在驱疫搜傩的活动中充当主将先锋作用。抚州傩面角色中,对祖先的祭祀主神角色往往具有相当浓厚的地方宗族性,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其祖先祭祀的傩面角色也就不同,如南丰把吴芮将军作为福主,石邮傩班中的傩神太子塑像即是以他为模型,因为石邮堡主要为吴姓宗族。宜黄神岗傩中,高源送子成为宗族兴旺的象征,因而高源角色成为宗族祭祀的主神。乐安流坑村傩文化中,书生董永和七仙女生了个太子,太子名为董仲舒,这就是其祖先与宗族祭祀的主神角色。这种以姓氏溯源寻求祖先神圣的方法,在抚州傩文化中较为常见。婺源傩中有盘古氏、太阳神、月亮神及土地公婆等,较为突出地显示了赣傩对生命之源的崇尚。
神话传说与戏曲传奇人物角色。中华傩文化中这类角色也数量较多,如历史传奇性的人物角色周公、武王、鲁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包公;戏曲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白蛇传》、《孟姜女》等戏曲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姜太公、刘备、关羽、张飞、法海、白蛇娘子等;还有神话传说中的魁星、雷公以及一些精变如虾精、蟾精、蚌精、乌龟精、鲤鱼精、田螺精等。在抚州傩面角色中,历史传奇性的人物角色较少,只有乐安流坑傩中的董仲舒,以及广昌孟戏中的秦王和李斯等人物;戏曲传奇人物角色则较多,多出于《三国演义》《封神榜》《西游记》《隋唐演义》等作品,有三国中的关羽、周仓、赵云、刘备、张飞、蔡阳、孔明等;有封神榜中的姜太公、二郎神杨戬、哪吒、金吒、木吒、元黄殷郊等;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佛祖如来、元精(假悟空)、观音等;有《隋唐演义》中的秦叔宝与尉迟恭等。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有天官、魁星、关索、鲍三娘、八仙、千里眼、顺风耳、雷神以及一些精变角色,如乐安的鸡神、猪神,宜黄的鲤鱼精,南丰的蚌精等。又如上饶婺源傩面角色,有盘古氏、后羿、扶苏太子、孙权、子烈及仙鹤精、老鼠精等角色。
道教与佛教诸神角色。如道教的三元、三清、玉皇大帝、张天师、八仙、金甲将军、银甲将军等,佛教的如来、观音、金刚、罗汉、阎罗、判官等。这些傩面角色,如南丰甘坊的张天师、崇仁沙堤的八仙等,乐安流坑傩的三官、真武、周公、桃女、王灵官等,属道教类;佛教的则主要是《西游记》中的人物,除此之外还有南丰的华光、金刚、十八罗汉、判官等,宜黄的法佛、哼仙、哈仙、王母仙姑、华光等。
三、赣傩角色扮演的艺术特点
民俗与生活类角色。本是地方民俗民风信仰及生活中被神化的人物角色,如民俗中的福、禄、寿、禧、财、和合、土地等,这在赣傩面角色较常见,而且往往作为重点和单独表演,寄托着百姓对新春的祝福和祈愿。
現存抚州傩面角色扮相各地特色不一,相比较而言,南丰文傩面具角色表现生活气息较浓,而乐安武傩面具角色表现军队演兵和武功技艺较多。以南丰甘坊傩班为例,傩神将军扮相:头戴文臣帽,白皙红润方正的脸宠,黑色舒展的一字眉,睁大的眼睛目光远眺,身穿战袍战靴,外挂铠甲,左手护着宽宽的腰带,右手托着金色的锥形法器,端坐在椅子上。开山面具蓝底色脸,怒火燃烧式的眉毛,圆眼怒睁,满脸肌肉隆突,一对下獠牙向上翻,面目十分狰狞。魁星与开山相同,只是生着一对上獠牙向下翻。天官、福星、禄星皆头戴官帽,方正的脸宠白净透红,略有些胡须,面带微笑,只是帽上的图案不一而已。寿星满额皱纹,额头非常明显的隆突起,笑眯眯的眼神,样子和蔼可亲。张天师黑发红髻,朱红的脸色,黑剑眉竖立,双目圆瞪,嘴紧抿作恶怒状,脸形瘦硬。关公头戴青天白日帽,赤红的长脸,剑眉上扬,红须长髯,两颧骨突兀作威严状。华官红底白日图案官帽,红润脸宠,横眉凤眼似怒非怒状。大鬼小鬼均为朱红色底面,火烧式眉毛,圆怒的眼睛,一对上翘的大獠牙,其中大鬼额头有个金印。二个和合扮相:黑发白脸细眉,眼眯成缝,张开大嘴露出整齐的牙作笑状,其中一个和合有两只总角,一个和合额头略有隆突状。佛祖蓝色卷发,脸形丰腴,眉线细长,双目低垂。二郎神黑色总髻,弯弯柳叶眉,明亮的眼睛,嘴角上扬似笑状。八戒为黑色前拱式的猪嘴造型。沙和尚青色底面,卷曲眉与卷曲胡须。唐僧白脸圆润,双目微微下视。悟空为红底面黄纹绘制成猴脸像。元精为蓝底淡黄花纹妆式的猿猴脸形。傩公白发簪髻,白中透红的方形脸,满脸皱纹,白眉白须眯眼微笑状。傩婆黑发簪髻,黑细眉眯眼作笑状,粉红色瓜子脸型。温元帅头戴官帽,蓝脸红眉上扬,红须圆眼,整齐牙齿外露。财神灰褐色脸,头戴黑色官帽,红色剑眉上扬,黑须圆眼睛,抿嘴凶怒状。鹰哥大臣红头绿黄相间的脸,鹰勾式尖尖的嘴,圆鼓鼓的眼睛活像一只鹰的头。搜逐大王蓝底花面,火烧式眉,圆突的眼睛,龇牙咧嘴。田螺大王为淡蓝底色花脸,咧嘴吐舌,额头有个田螺标志。阿傩神,即十八罗汉,他们光头各式各样的凶怒表情。
乐安流坑傩面角色扮相在脸部表情的塑造方面较为单一,但面具的妆式却变化多样,主要表现在帽饰、脸色、须发等方面,其中有二个较为独特的傩面扮相,一是王灵官,赤红脸赤红的胡须,头上长着二个角,眼睛圆睁但并不可怕,其额头还长着第三只竖眼;二是马元帅,黑底红边镶金色帽,白脸方方正,略有胡须,额头上也长着第三只竖眼。宜黄神岗傩班的鲤鱼精面具,以红金色为底色,面具鱼嘴塑造得颇具神韵。崇仁沙堤八仙舞中的八仙面具的扮相根据各人的特点,恰如其分,很见工匠技艺功底。广昌孟戏中的三元将军也把秦朝的将军威武与傩神的情韵结合得非常完美。现存抚州傩文化的傩面角色,其扮相既有古朴的神人装饰,也有现代人对人物角色性格的理解,在诸多傩面角色扮相特色中,以南丰文傩面精细艺术造旨为代表,是几千年来中华傩面角色扮相特色的缩影。
[参考文献]
[1]龚国光.江西戏曲文化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10).
[2]毛礼镁.江西傩及目连戏[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3]康保成.傩戏艺术源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钱弗.傩俗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章军华.临川傩文化[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
[6]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