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型舞台的舞美设计
张红军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型舞台的舞美设计,从小舞台意境营造、气势塑造以及场景变化等方面,对小型舞台的舞美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型舞台;舞美;设计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48-01
舞台美术在戏剧以及综艺演出中,发挥着表现主题、烘托气氛、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国内很多城市的演出场所硬件设施相对陈旧,舞台规模往往较小,和大规模舞台不同,如何在狭窄的小舞台空间中满足剧目以及晚会的舞美要求,发挥舞美应有的功能,成为考验舞美工作者能力的难题。
一、小舞台意境的营造
因为小舞台空间有限,因此道具应从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应用的意境。舞台美术仅仅是舞台的美化和装饰,也是舞台表演的关键支点,应用造型艺术语言,采用隐喻、象征、衬托等手法表现出演出的内涵,是小舞台舞美的工作任务。
小型舞台空间小,设备少,资金缺乏,因此设计者需要删繁就简因地制宜,营造出合适的意境氛围。例如河北梆子新创剧目《倩魂》,剧中舞美设计凝练空灵,简约含蓄,形成了一种有尽到无尽的超脱感。设计者使用了黑平绒底幕贯穿全剧,用戏箱堆垛成挡灯平台,同样覆盖黑平绒底幕,塑造出诡异、幽深、神秘的氛围,符合聊斋故事的整体气氛。与此同时,设计者还布置了一些点缀性的布景,配合灯光烟雾,同样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在“魔窟”这场,舞台上部绘制了倒挂怪石软景,在蓝色灯光和烟雾映衬下,将魔窟内的阴暗邪恶、恐怖阴森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
二、小舞台气势的塑造
现代科技手段为舞台表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技术措施,通过电视和网络,观众能够收看各种规模宏大、流光溢彩的舞台节目,这些富丽光彩的晚会节目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眼球,因此观众对寒酸的小舞台难以接受。在有限的条件下,舞美设计要积极应用适宜的新表现形式,发掘演艺潜能,为观众营造小舞台特有的感官享受。
2015年某市建党94周年文艺演出,对舞台设计的要求是要有很强的气势,符合建党主旋律,但是演出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会堂内进行,该会堂属于典型会议场所,无大型舞台,无法组织进行大型舞台演出,舞台台深和标准舞台之间相去甚远,并且整个舞台只有一根吊杆。这种情况下,舞美采用了分幅组合的方式,设计了四副喷绘画幕,制作成硬片,从台面直接进入幕沿并且连接在唯一吊杆之上,组成背景幕,不同的画幕之间有两米左右的空隙,空隙中将天幕上的灯光投射出来,避免整幅画幕造成的压抑感,同时利用了吊灯杆的空挡悬挂了一枚金色党徽,通过这样的方式即突出了建党的主题,也将舞台灯光充分投射出来,营造出多种灯光舞台氛围,获得了很强的舞台感,舞台虽小,气势堪大。
三、小舞台的场景变化
评剧《纪晓岚》是一处关于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的传统戏剧,该剧设计者制作了一个6x3m的线装书平面景片,该道具可以折叠方便运输,在镜片上有绢纹长条书名签“四库全书”,一根钢绦穿在景片上端羊眼圈,横贯舞台,绷紧,之后使用尼龙纱幕和其他点缀景物道具,形成场景的主体。
如首场“刘府厅堂”,线装书景片布置在舞台一侧,另一侧为纱幕,纱幕前置有花架盆景,将线装书景片上的书名签改变为体积相等的山水画幅,简洁直观地表现出一个书香门第厅堂布局。而第三场“文津阁内外”则将线装书景片推动到另一侧,前面放置书案、书卷,将书名签位置改为纪晓岚所提铭言,将纱幕改成直垂,并且在舞台一边留下了空隙,延伸舞台空间。最后一场,纱幕后为乌云景片,纱幕前武士列队,线装书景片重新推回舞台中间,稍加改变,就极大地改变了场景的结构、气氛,通过对道具组合、布局的调整,营造场景的变化,避免单调和穷酸气,而且能够维持整部戏风格统一。
如何在小舞台上营造场景以及氛围的变化,是所有舞美工作者都面临的问题。一些下乡剧团往往带十几出剧目,不可能为每一出剧目都准备单独的布景,因此不同剧目往往要共用相同的布景。这种情况下,通用布景主要有大堂、假山、花园、山水树木等大型布景以及香炉、花丛、绣帐、石块等硬性装饰道具,其中屏风应用最为频繁,不同类型的屏风可适应不同的人物特征。在小舞台上,通过屏风以及通用道具的搭配组合,能够带来很大的舞台变化,营造更加丰富的舞台效果。
舞美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美,但是一些小舞台晚会由于舞台的限制,舞美一味采用全幅喷绘底幕和台中悬挂图案的形式,千篇一律,使得本就发挥有限的小舞台更加失去了表现力,因此舞美工作者还要积极探索创新,提升舞美的艺术气质,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四、结语
小型舞台的舞美设计需要正确认识小型舞台的不足和优势,因地制宜,根据用途要求,采用适当的设计策略,抑短扬长,提高舞台的表现力,小舞台也有大精彩。
参考文献:
[1]石萍萍.浅议小型舞台的舞美设计[J].大舞台,2014(02).
[2]徐冰.中国民间小戏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4.
[3]孔帅.现代舞台空间中视觉设计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
[4]周春江.剧场镜框式舞台工艺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