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新战略
刘 勇
摘要“互利共赢”是我们党立足全球视野,在我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的新形势下明确提出的对外开放新战略。“互利共赢”战略的实施对于破解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难题,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世界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世界市场;对外开放;互利共赢
中图分类号FO-O;F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5-0044-03
一、“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新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思想。2007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最新战略方向。
第一,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既是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更是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推进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都需要从国外输入自己所需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都需要向国际市场输出具有本国优势的产品,也包括本国相对充裕的各种资源。经济全球化已经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在这样一个资源共享的世界市场体系内,“走出去”,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和生产要素充裕的地方投资办厂,到商品需求量高的地方销售商品,将会赢得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点和长远战略方针。但是必须要看到,我国人均资源相对有限,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的约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不仅能成功解决我国由于人口众多所带来的人均资源相对紧张的问题,弥补我国资源和市场的不足,缓解由此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而且为我们进一步开拓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况且,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也必须通过“走出去”才能得到最根本的解决。
第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创造我们的国际品牌。在国际竞争的风浪中,大型的跨国公司是经济上的航空母舰,具有强大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我们的企业不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就培育不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就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占据主动。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要想更有力地开展国际竞争,就必须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因为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活动主体。为此,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着力营造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经营机制。要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切实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造就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并着力提高它们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要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建设,加快发展海外投资,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并以此来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国际品牌。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提出:“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这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确保我国在国际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掌握主动十分有利。
第三。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我国对世界经贸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规模在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进程中,得到了高速的提升。2001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是10.5%,而同期世界却不超过4%。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高达217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年均增长17.4%。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已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2007年的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而初级产品进口额占比下降,我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1979年~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平均每年为262亿美元,2002年以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预计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5万亿美元,增长18%左右;全年吸收外资将超过900亿美元,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对外贸易因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有很强的互补性,而日益成为国际分工全球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的出口商品因其物美价廉,在满足进口国市场需求的同时,减少了它国的支出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增进了各国消费者的福利。中国对外互利互惠的经济贸易关系,不仅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也给贸易对象国及其国民都带来了巨大的实际利益。不仅如此,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拉动的巨大生产和消费市场,也给国际资本提供了投资的机会,使各国的投资者能够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分得巨大的利益。随着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构建和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国必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第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拓展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消除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拓展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也可以加强我国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团结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中国的企业深入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交流合作,并以此作为一种渠道,使它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走向中国,铲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当然,在这一战略的实施中,我们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坚实基础,这样,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拓展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而且将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朝着更加公正、合理、互利、互惠的新型秩序发展的进程。
第五,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安邻、
富邻、睦邻”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个“兴边富民”的重要方针政策。推进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大力提升沿边开放,在真诚友好、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各项援助,帮助它们提高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能力,共同发展,互利双赢,有助于我们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兴边富民,巩固边疆。与此同时,要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区域性经济组织的融合,在互信、互利、互补、互助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各种贸易争端,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下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领域的不断开放,不仅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赢发展,而且推动了和谐的世界文化建设,并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互利共赢”对外开放新战略顺利推进的政策重点
第一,切实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调整是我国目前贸易政策的中心环节。要综合调整进出口贸易的格局,把贸易增长的目标从规模速度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一要立足以质取胜,调整出口结构,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机电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积极开拓非传统产品的出口;二要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从低层次的简单加工向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营销服务延伸,并梯度向中西部推进;三要通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到国内来消费,并使更多的服务行业走出国门,要紧紧抓住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加快发展的机遇,建设点面结合的服务业外包基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四要积极调整进口结构,清理各项限制进口政策,与资源输出国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关系,逐步增加国内短缺的重要能源、资源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储备,敦促美欧等发达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
第二,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和转变。引进和利用外资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外资的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区域经济不协调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利用好外资,引进国内发展缺乏的资金、技术、资源、管理经验,以提升我国自主研发的能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仍然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之一。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构建,就是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努力实现外资利用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一要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鼓励国内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与外资企业合作和技术联系,特别是在中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帮助中国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二要引导外商投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限制和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水平和部分资源性外资项目的进人,切实纠正招商引资中的违法违规现象:三要狠抓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把引进的重点放在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上,四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促进“东北工业振兴”、“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的实施,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不断推动互利互惠的双向联动。一要在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的同时,不断拓展开放领域,鼓励和扩大外商在城市公共设施、物流企业和“三农”等方面的投资与合作;二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在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合理实施境外资源、能源利用战略,实现对外开放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大和提升对外投资的规模和质量,通过境外贸易、境外劳务合作、跨国参股或并购和大力发展跨国公司等形式,努力营造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新格局;五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培育和挖掘国内市场,通过刺激和扩大内需,在使我国人民充分分享外向型经济的成果的同时,有效防止过量进口对国内市场造成的冲击,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制定外资利用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
第四,大力引进和利用国际资源,加速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当今时代,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而人才资源短缺、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瓶颈,为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这一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外放型经济体系中的具体体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最终靠的是人才。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建设,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通过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人员的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国际科技人才,推动我国的人力资源建设,将我国的人口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中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人才资源优势。为此,一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倡导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二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努力营造创新环境,使自主创新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风尚,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三要时刻立足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这个中心,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四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孵化机制,努力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第五,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发展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创新国际经济合作新机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是我国加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最新举措之一。自由贸易区是比多边贸易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自由贸易区是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的一种例外,是指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多边承诺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出现了很多新的深刻变化,需要建立一个更开放的经济体系,以更好地推进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建设,共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秩序。目前我国已与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和非洲的东盟、巴基斯坦、智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为使更多的国家能从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找到自己更多的发展机遇,一要继续推进中国与亚洲的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并根据现实情况的发展,适时在自由贸易区内建立健全多层次灵活的运作机构;二要在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内容的基础上,采取适当而灵活的关税减让、非关税措施的消除、投资自由化,充分实现自由贸易区各成员之间的互利互惠;三要通过制定进口多元化和金融事业发展战略,在尽量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条件的同时,尽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确保国家经济主权和金融安全。
责任编辑荀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