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市化的非均衡性研究
杨林
摘要:四川省城市化水平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四川省内各市(州)中城市化发展存在很明显的不均衡状况。具体表现为成都平原的诸市城市化率较高,而川东与川西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文章分析了形成四川省城市化不均衡性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四川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四川省;城市化;不均衡现象
一、前言
201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当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1.27%,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城市化国家,虽然我国实现城市化较欧美国家晚一个多世紀,但这毕竟是一个质的飞跃。与全国水平相比,四川省的城市化相对滞后,低于全国城市化的平均水平,2014年全国城市化率是54.77%,四川省的城市化率是46.16%,两者相差8.61%,这与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符的,根据中国经济网2016年1月发布的数据,四川省2015年GDP达到30103.1亿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中排名第6,四川省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应当支撑更高的城市化水平。
(一)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所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城市化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发展趋势。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市化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有很多种,总的来讲分为两大类:即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单一指标法用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来作为衡量城市化的标准,用公式表示为:
(二)四川省的省情特点
四川省位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是中国大陆西南腹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与重庆、陕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诸省市交界,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四川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藏族、彝族、羌族分布。
四川的地级行政单位有:成都市、绵阳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资阳市、、宜宾市、南充市、达州市、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广安市、巴中市、眉山市等21个市(州)。
二、四川省城市化过程中的特点
研究四川省城市化发展路径,需要从宏观上了解四川省城市化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探寻科学地制定引导四川省城市化发展的合理规划。四川省的城市化水平是各市(州)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表现。因此有必要了解各个市(州)城市化发展基本情况与分布特点。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四川省的21个市(州)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以2014年为例,四川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成都市,城市化率达到70.37%,而最低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城市化率仅为26.87%,两者相差43.50%。
(一)四川省各市(州)城市化率的分布呈现离散性的特点
为了客观评价各城市的城市化率离散情况,根据表1的数据,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方差计算:
从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四川省各城市的城市化率分布离散程度较大;2. 四川省各城市的城市化率分布离散情况呈不断递减的趋势。这是四川省21个地级市(自治州)近五年来城市化发展的客观特点。
(二)四川省各市(州)城市化变动趋势
表1提供的是近五年四川省各市(州)的城市化率,所以可以计算出每一个市(州)城市化率与上年的变化情况,不同的市(州)城市化率增长速度不同,其变动情况见表2。
通过对表2的研究可以发现从2011~2014年间,每一年城市化率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城市化率增长速度的市(州)有:
2011年:自贡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乐山市,眉山市,广安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甘孜藏族自治州等11个市(州),占四川省21个市(州)的52%。
2012年:自贡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等17个市(州),占四川省21个市(州)的81%。
2013年:泸州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甘孜藏族自治州等13个市(州),占四川省21个市(州)的62%。
2014年: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等13个市(州),占四川省21个市(州)的62%。
从2011~2014年间,绵阳市、广元市、乐山市、眉山市、广安市、雅安市等六个城市的城市化率增长都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而成都市、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等三个城市的城市化率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三、四川省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四川省21市(州)城市化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状态,而且由于各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较为均衡,所以这种不均衡状态将会在很长时间内得以保持。经济对21市(州)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四川省各市(州)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四川省各市(州)经济发展水平各有不同,而且存在较大差异性,如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成都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0801.15亿元,而经济最不发达的甘孜州GDP为213.04亿元,相差50.7倍;由于不同城市区域面积不同、人口多少不同,单纯比较GDP不能说明全面问题,如果比较人均GDP的话,更能相对准确地反应城市经济水平,2015年成都人均GDP是74862.42元,攀枝花人均GDP是75095.78元;而巴中市为15091.06元,甘孜州为18559.11元;攀枝花是巴中的49.76倍。不同市(州)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导致城市化水平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四川省各市(州)地理条件与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从四川省的自然条件来看,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三)四川省各市(州)人口分布的不均衡
四川省不同市(州)因为自然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四川盆地为平原地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导致人口密度较大,而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形成不同市(州)人口密度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如成都市人密度为1180人/平方公里,而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口密度仅为8人/平方公里,两者悬殊147.5倍。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是导致四川省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四、四川省城市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四川省存在城市化水平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因此在城市化政策制定中,应当针对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政策,反对一刀切的做法。对于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成都经济区,应当从质的层面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发挥成都市的辐射带动效应,促进经济带城市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而对川西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应当从量的层面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即通过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一般来讲,对于处于相对落后的市(州),发展空间更大,后劲更足,因此促进四川省城市化整体水平的提高,重点在于加大力度推动落后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一)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
大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扩散作用,以一个大型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不断加强它与周边中小城市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使其辐射范围内大中小城市构建成一个区域城市群,协调发展,这样生产要素的集聚能力会不断增强,经济增长速度更快,发展潜力大,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实现城市群域内城乡联运发展,对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二)加大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城市基础建设力度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四川省西部山区城市化的重要原因。这些相对落后的市(州)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西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的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体系,建立以绿化美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净化、噪音控制为主体的城镇生态环境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要素会不断向城市集中,从而达到提高城市化水平的目的。
(三)四川山区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延伸的过渡带上,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众多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胜地,形成了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四川西部山区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特有的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并通过旅游业带动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其它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使过去长期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人口转向旅游业和服务业方向发展,有条件的农民家庭可以发展藏家乐、牧家乐等新型产业形态,逐渐转变农牧民生活方式。促进人口向城市转移。
五、总结
四川城市化發展整体处于落后状态,城市化率低于全国城市化率,而在四川省21个市(州)中,城市化又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中部为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一带城市化率较高,而东部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以及西部川西高原一带城市化率较低,因此四川省在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应当把努力的重点放在川东和川西这些山区和丘区,通过政策的倾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承接产业项目转移、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以及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手段,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提高这些相对落后地区城市化水平,这样对提升四川省整体城市化率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丹丹,胡业翠.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以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01).
[2]赵建喜,冯倩.中国城市化、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物价,2017(02).
[3]李仙.苏州城市化的创新思路[J]. 开放导报,2017(01).
[4]马晓彬.四川年鉴[M].四川年鉴社,2014.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