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的诊断与防控
崔京腾+韩林
摘要:鸭瘟是发病率较高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致病病毒是鸭瘟病毒,体温升高、下痢、流泪以及两脚发软乏力、头颈部肿大是该病临床表现,该病临床特征还包括食道黏膜出现小点出血且覆盖灰黄色假膜或者出现溃疡灶,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防控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鸭瘟;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28-01
鸭瘟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1],临床特征除了表现体温升高、下痢、流泪以及两脚发软乏力、头颈部肿大等,还包括泄殖腔黏膜充血以及出血、水肿等。该病由于存在传播迅速且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症状
该病属于易感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品种的种鸭均可感染,其中感染率最高的种鸭品种是麻鸭和番鸭,通常疾病自然感染潜伏期在2~4 d。据相关文献报道,人工饲养环境下,该病多见于小鸭;自然环境下,该病多见于大鸭,其中产蛋母鸭易感率明显较高,这可能与大鸭采用放养的饲养方法存在一定相关性。放养导致大鸭接触病原机会增多。另外,感染该病家禽还包括鹅,但是不易发生大规模流行。
鸭瘟传染途径主要以病禽接触易感禽的直接传染为主[2],以易感禽接触污染环境的间接传染为辅,主要传染媒介是被污染过的鸭舍、水源、用具、饲料以及饮水等,另外,野生水禽在感染病毒后也可以成为传播该病的自然媒介及自然疫源,而将疫鸭调运会造成疫情扩散及大规模暴发。当鸭瘟进入易感鸭群后大概在3~7 d开始出现少数病鸭,再经过3~5 d会出现疾病暴发期,一般持续2~6周后死亡。
鴨瘟临床症状:初期体温剧烈升高至43~44 ℃,呈现稽留热型并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以及两腿发软乏力、喜卧、不愿走动等症状[3],若强行将其驱赶则发现部分疫鸭会伴随双翅下垂,不愿下水游动,伴有眼周湿润、分泌脓性物且粘合双眼症状,呼吸困难且伴随湿性啰音,部分疫鸭会出现头颈部肿大或排便呈绿色、灰白色,肛门周围羽毛被污染以及泄殖腔黏膜出现出血、充血、水肿症状,病情严重的疫鸭黏膜松弛外翻且黏膜面附着黄绿色伪膜,剥脱较为困难;后期出现体温下降以及精神衰竭的临床特征,不久之后死亡。鸭瘟急性病例病程与慢性病例病程不同,前者是2~5 d,后者在1周以上,部分可以继续存活的病鸭常常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建议淘汰;产蛋鸭群的产蛋量也会随之迅速减少至70%,随着死亡率增高会导致产蛋量下降至40%甚至停产。
2 病理变化以及诊断
疫鸭食道黏膜及泄殖腔黏膜出现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且呈现出纵行排列[4],出现的假膜较易剥离但在剥离后会留下溃疡斑痕,会导致疫鸭十二指肠以及直肠部位出现肠黏膜充血以及出血,具有较强特征性,导致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粘着牢固、不易剥离的灰褐色或绿色坏死结痂以及出血斑点、水肿;疫鸭肝表面以及切面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或者灰黄色坏死点且部分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点;法氏囊呈现深红色且表面伴有针尖状坏死灶、囊腔内被白色凝固性渗出物充满;其组织学变化同样具有特征性,出现组织损伤。可根据以上病理变化给予诊断,必要时可考虑采用病毒分离鉴定及中和试验等方法来进行有效确诊,其中快速诊断方法是Dot-ELISA。在进行鸭瘟诊断时,需要将其与鸭出败疾病进行准确鉴别诊断,不要出现误诊情况。
3 防控措施
在引进种鸭时需要注意引进地区是否是疫区,避免从疫区引进,若避免不了则必须实施严格检疫并采取隔离饲养措施,在隔离2周后,若健康则可以将其与原有鸭群进行混合饲养。避免出现健康鸭群误入鸭瘟流行区放牧的情况并定期用10%石灰乳或者浓度为5%漂白粉溶液给鸭舍及其用具彻底消毒以预防鸭瘟发生。若发生鸭瘟则需要立即对鸭群进行全面检疫并采取严格封锁、消毒以及隔离等措施,有效避免鸭瘟大规模暴发,另外还可以通过紧急预防接种措施来避免疫鸭交叉感染。
做好种鸭的预防接种工作。通过给种鸭进行鸭瘟鸡胚化弱毒活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种鸭患病。对大于2月龄种鸭需要按照说明书加入生理盐水以稀释药性后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1 mL/只,注射后3~4 d可产生抗体,免疫持续期是9个月;对小于2月龄种鸭可采用腿部肌肉注射疫苗,剂量为0.25 mL/只,免疫持续期是1个月,待生长至3月龄时需要重复注射,剂量为1 mL/只。
目前治疗该病尚没有特效药,因此需要做好防控措施,其中搞好接种预防措施最为重要。在疫鸭发病早期时可通过给予禽用白细胞干扰素进行有效治疗,给药方法是饮水给药,给药剂量是将1瓶禽用白细胞干扰素与10 L干净饮用水进行混合并将该溶液供500~1 000只鸭饮用,每天饮用2~3次,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控制鸭瘟的有效防控措施是全面检疫和预防接种等,通过给予种鸭有效早期预防来显著降低鸭瘟发病率,达到迅速发展养鸭业以及提升养鸭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尚宗民.浅谈鸭瘟病的防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3):139,134.
[2] 张连秀.一例鸭瘟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4(6):219-220.
[3] 韦超文.鸭瘟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8):175.
[4] 周后斌,郭 威.鸭瘟病的诊疗体会[J].兽医导刊,2016(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