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是运筹中美俄欧关系的契机

    王义桅

    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西方长期较量的最大危机。危机虽然由乌欧关系引起,实质是美俄地缘政治争夺。美国的战略考虑是,通过策划乌克兰政变削弱俄罗斯复兴的关键性基础、离间俄欧(德)关系及俄中关系,防止欧亚大陆走向一体化,以便重返亚太、集中精力应对中国的崛起。危机将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规则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带来重大掣肘,是对美国霸权诚信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危机是

    西方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反弹

    常言说,弱国无外交。但乌克兰是欧洲领土面积第二大国家,应该说不能算弱国,为何难以独立自主?乌克兰坐落在天主教与东正教文明的交界处,乌克兰西部大多数居民为天主教徒,东部大部分居民信奉俄罗斯东正教,经济危机引发文明的冲突,导致国家处于破产和分裂的边缘,这为大国插手提供了可能,并最终以自身悲剧引发大国政治的悲剧,这也再次折射出欧洲分分合合的宿命。欧洲的边界——政治边界、经济边界、(文化)宗教边界不重叠,这始终是欧洲动荡、碎片化的根源。

    作为西方世界最具宗教色彩的美国,如何搞垮了苏联,又如何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这一点。乌克兰危机是美国肢解俄罗斯帝国梦想的战略举措。在欧盟调停下,乌国内局势一度出现转机,但不符合美国彻底排挤掉俄罗斯的战略构想。美国试图通过乌克兰政变达到以下战略目的:

    其一,消除俄罗斯从文明道统上挑战基督教文明的合法性。俄罗斯敢于向西方叫板,不只是普京的彪悍作风,或是俄罗斯注重军事、能源等硬力量使然,更在于俄罗斯作为第三罗马帝国的底气。这从其宗教“正教”(“东正教”)名称即可见一斑。何况东正教不受教皇管制,有自己独立而分散的教派体系。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永远不是“外国”。俄罗斯的历史发端于“基辅罗斯”,俄罗斯的宗教就从那里起源。乌克兰几百年里都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即便此后乌克兰成为独立的个体,也一直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了作为俄罗斯文明发源地的乌克兰,俄罗斯将成为亚洲色彩更浓的欧亚国家,“欧亚联盟”将名存实亡,其在文明道统上便无法挑战西方。

    其二,消除俄罗斯复兴的可能。苏联解体以后,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复兴空间,这是最后的关键战役。乌克兰是“俄罗斯帝国的钥匙”,这是西方政界的通识,也是华盛顿“策反”乌克兰的主要动机。美国外交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乌克兰对俄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将不再是个帝国;有了听从使唤且服从(俄国)意志的乌克兰,俄罗斯自动成为帝国。”美通过乌内部变更政权,试图赶走俄罗斯黑海舰队,使之在克里米亚无法立足,砍断俄罗斯藉此影响中东事务的地缘—军事途径。目前斗争焦点集中于此。

    其三,离间德俄关系,进一步控制欧盟。正如布热津斯基承认美国推动欧盟和北约东扩,重要动机是稀释德国对欧洲的支配,华盛顿极力在乌克兰推动欧盟和俄国对立,是预防德国和俄罗斯组成经济乃至政治联盟,抵消美国霸权。欧盟安全上靠美国,能源上靠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后,欧洲在能源上转而将依赖美国。美国得以全方位控制欧盟,尤其是德国。

    从危机国家乌克兰来说,政治危机源于经济危机,对外经济依存是国家安全的软肋。此次,西方为避免刺激俄罗斯和中国,未用“乌克兰之春”或“橙色革命”等口号,但实质无异。乌克兰国内经济困难,处于债务违约及破产边缘,为外部操控提供可能。乌克兰政变是西方一手策划,西方利用的是乌克兰不想过于依赖俄罗斯的倾向。

    乌克兰危机也是

    美国霸权诚信危机

    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让西方得出结论,认为这是“历史的终结”。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新帝国论一度甚嚣尘上,结果导致美国陷入阿富汗、伊拉克泥潭十余年而难以自拔。欧盟也乘势大规模扩大,仅2004年一年就吸纳了十个国家,迄今消化不良。这些都是错误解读冷战结束的历史在作怪。2013年,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赢得一局,让美国知难而退。目前,美国借乌克兰危机这个问题推翻亚努科维奇政权,当然也是报复。现在,美国又遇到失去克里米亚的战略困境。美国的霸权扩张也面临诚信危机。

    西方的双重标准再次折射出其虚伪性:以前支持科索沃公投,现在反对克里米亚公投;以前倡导人权高于主权,现在又说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苏联解体前夕,西方欺骗叶利钦——北约不东扩,波罗的海不加入欧盟,现在情形如何?俄罗斯怎么能信任西方?俄当然可以如法炮制,认为西方可以策划乌克兰政变,我为何不能策划克里米亚独立?

    克里米亚公投并入俄罗斯,西方又能拿俄怎么样?美国没有战略决心,欧盟更无实力与俄对抗。通过鼓励独立公投,俄罗斯强行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这是对美国霸权诚信和西方软实力的极大挑战。

    危机折射出

    欧盟的战略尴尬地位

    一旦遭遇俄罗斯这样的强大对手,欧盟的尴尬地位便暴露无遗。危机由乌克兰未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引起,欧盟积极介入调停,但最终演变为美俄博弈,再次表明欧盟难以成为世界独立的一极。欧盟预计不会跟随美国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一遇到俄罗斯等外部威胁的重大问题,内部分裂就暴露出来。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俄罗斯问题专家称,欧盟策划了一场连自己都没有做好准备的冲突,目前根本没有对危机做出合适反应的手段。由于乌不是北约成员国,克里米亚被俄“保护”之后,西方不可能擅自出动军队。欧盟和美国最终只能认可俄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和合并。虽然欧美官员已开始讨论制裁俄罗斯,但鉴于欧元区最近才逐步从欧债危机中走出来,如果现在制裁俄,无疑会把自己的经济拖下水,理由有二:其一,欧盟是俄第一大贸易伙伴,俄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其中德国对俄出口占欧盟对俄出口的30%。制裁俄无疑会拖累欧盟贸易。其二,欧盟高度依赖俄油气资源。俄对欧盟出口80%是能源,欧盟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尤其严重。天然气是俄的王牌,一旦断供,欧洲经济将不能承受之重。

    乌克兰危机

    折射出美国全球战略意图

    乌克兰危机只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布热津斯基指出,欧亚大陆的联合或为一种力量所支配,将成为真正的世界岛。倘如此,两面靠洋不再是美国的战略优势,而是战略劣势,因为美国将成为孤岛,这将是美国的战略噩梦。这就不难明白,作为海洋文明的美国,视欧亚大陆文明的复兴为梦魇。为此,乌克兰危机只是美国的战略三环之一部分:一是彻底终结俄罗斯的复兴梦想;二是离间俄欧,尤其是俄德关系。欧盟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自贸区,让伙伴国不必“在莫斯科和布鲁塞尔之间做出选择”,因为欧盟是欧洲历史的终结选择。换言之,俄罗斯加入欧盟,是欧盟的梦想;三是离间中俄关系。此次乌克兰危机中,中国努力不站队,在联合国表决克里米亚公投时再次弃权,就部分达到了美国的目的。

    中国可借乌克兰危机

    运筹大国关系

    当今世界,美中俄欧是四支战略力量。其中美欧关系并非铁板一块,俄罗斯与中国已成唇亡齿寒关系。危机结局,很可能是俄罗斯赢回对乌克兰影响力,阻止了乌加入欧盟或北约从而导向西方。

    美国能否容忍这一结局?这取决于美国的战略决心。美国国内对此意见分为两派:即以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激进派和以基辛格为代表的稳健派。布热津斯基建议把乌克兰“芬兰化”——在经贸上同时维持与俄国及西方的联系,但军事上严守中立。乌克兰危机显示,俄罗斯面临的战略压力到了最关键阶段,如果不能顶住,中国将提前遭遇美国主导的西方战略压力,不得不在东西两面与美国博弈。没有俄罗斯从西方文明内部挑战其所谓普世价值的话语霸权,没有俄罗斯疲于应对西方的话,那么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的作用将大为下降,中国很难推动世界多极。俄罗斯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的行动揭示,中俄在战略上的互动和适当配合,可以适当牵制美国在亚太和欧洲的力量配比,要利用好三国博弈的精要。

    乌克兰危机督促中国运筹好中美俄欧关系。中国是乌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仅次于俄罗斯;中国在乌农业领域也有很大投资。中乌关系随着2013年12月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有了进一步深化。乌克兰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三重考验:

    其一是外交考验。中国是否援乌,承认乌新政府?承认克里米亚独立加入俄罗斯?在中国的中东欧战略中,乌克兰是一个关键部分。2013年11月以来公布的约190亿美元投资和贷款协议中,有80亿美元是和乌克兰签署的。

    其二是经济利益考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乌克兰有几大价值。物流上,乌克兰是西欧通往中国巨大市场的大门,而中国正希望通过“钢铁丝绸之路”扩大铁路货运出口。乌克兰的农田有助于保障中国的粮食进口,中乌已制定了庞大农田租赁计划。事变之前乌与中方达成的能源、基建、港口、航空、粮食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协议是否会得到乌新政权的承认和遵守将是一个问题。

    其三是战略考验。普京需要中国支持,中国能否得罪西方?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骑墙还是劝和,考验中国外交智慧与外交能力。

    其四是意识形态考验。乌克兰危机再次证实颜色革命的威胁,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尊重核心利益”弥足珍贵。克里米亚公投并加入俄罗斯,之后可能会诱导更多的乌克兰东部地区效仿之,最终分裂乌克兰,甚至导致极端势力在乌克兰蔓延,将大大考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时所联合做出的维护乌克兰领土完整乃至核安全的承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会受挑战。

    中国应认清西方虚伪性与美国基督教文明扩张的实质,利用美欧、美俄矛盾,借助西方对俄制裁,强化中俄战略关系的经济基础,积极运筹中美俄欧关系,重点是联合德(欧)、俄,共同应对美国的霸权。

    第一,总体超脱,私下协调。加紧与美、欧、德斡旋,发挥危机的调停者角色。加强中德协调,争取德国对俄罗斯谅解,破除西方制裁同盟,推广伊朗核问题P5+1模式(即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加德国),提升德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发言权。

    第二,安抚俄罗斯、稳住乌克兰。西方对俄战略挤压及制裁,为强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可加速中俄能源谈判,购买俄石油、天然气充实国家储备,提升与俄军工合作,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时,争取乌理解,确保中国投资、合作利益,释放在乌局势稳定后推进中乌合作以及援助乌的积极信息。

    第三,推进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探讨亚欧自贸区可能。借助欧盟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贸易区战略构想,向欧方阐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站是欧洲,争取欧支持中欧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中欧战略合作,联合俄罗斯欧亚联盟构想,共同经营亚欧自贸区。

    第四,借助亚信峰会主场外交,提出中国大安全观。在新安全观基础上,借助亚信峰会提出中国大安全观,倡导安全共享、安全共担、安全共建、安全共赢理念,从观念上分化、瓦解美国霸权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娟娟)

相关文章!
  • 选举制度的平等原则刍议

    高彩玲摘要平等原则是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法律意义上的平等选举是一种完全的平等,而完全意义上的平等最终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新媒体时代用民族精神引领大学

    摘 要 新媒体时代下,社会环境、教育手段、方式及内容等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颇深,用民族精神引领社会主义“潮”人,提升大学生“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