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条目的道德蕴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康璐俐 程娟

     [提 要]八条目是《大学》里的重要内容,阐述了一套完整的道德培养体系,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它以“格物”为起点,“修身”为核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终极目标,对新时期高校践行立德树人路线,培育时代合格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八条目;道德蕴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十分注重个体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中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过程。

     一、八条目的道德蕴含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条目的顺序并非随意摆拼,而是遵循一套完整的道德修养模式,由内到外,由己及人。其中“修身”是承接上下的重要节点,“修身”前的四个步骤强调的是个体内在道德修养方法,后面的三个步骤强调的则是在个体道德养成后的外在实践。

    (一)“格物”、“致知”是道德培养过程中的首要步骤

    “格物”、“致知”是道德培养过程中的首要步骤,即理论认知。八条目把“格物、致知”放在道德培养的首位,是遵循逻辑顺序的。道德认知是道德培养的起点,道德培养要求个体首先要对道德的相关概念及规范有一定的认识与把握。个体只有通过学习与亲身经历对道德观念产生价值认同,才能够在生活中分清楚哪些事物或行为是合乎道德的,哪些是违背道德的,并且在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后以相应的道德标准帮助他人矫正错误的行为。“致知”是紧接着“格物”的一步。“格物”的目的是为了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世界万物,这也正是“致知”的内在含义[1]。道德认知过程中要十分注重“格物”。“格”具有“穷尽”的含义,“格物”就是要竭尽全力探索事物的本原。身為道德养成的个体,只有刻苦钻研,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道理,通过对万事万物内在道德的深刻认识与理解,达到“致知”的境界,才能够对道德观念产生理性而又全面的认同。

     (二)“诚意”、“正心”是道德培养过程中的情感养成

    “诚意”、“正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与规范,塑造自己的意念,使心志真诚,品格端正。在这个环节,道德培养强调的是个体在道德形成过程中对道德概念与规范了解后自我内在情感的塑造[2]。理性的认知只有上升为情感才能够稳固,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养成积极的道德情感,道德品质才更加坚固。“诚意”就是要对自己忠诚,“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君子行事不应遮遮掩掩,待人待己遵从内心,不虚伪,不作假,坚持正派作风;“正心”就是要纠正心思,不受外界的引诱,使自己的内心保持纯净、平和。它是“诚意”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个体道德修养的又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真正领悟了道德的深刻涵义,并在日常行为中自觉践行道德。另外,“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心有“忿惕”、“恐惧”、“好乐”、“忧患”都是不行的,君子修身立德要注重良好的品格与德行的坚守。所以“正心”就是强调个体自身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理智的思维,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只有心中无杂念,心灵安静,才能抵挡外界的各种诱惑,遇到困难才不至于知难而退。

     (三)“修身”是道德培养过程中的根本方法

    “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结果,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是承接内外、由己推人的重要节点。儒家思想十分注重修身,强调君子立世,必先修身。《论语·宪问》中说“修己以敬”“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意思是君子应当注重个体修养,要有一颗恭敬之心,能够通过自身的魅力,使所有人舒适,使众民愉逸。但是个体修身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个体面对的最大敌人是自己,或者说修身就是与自己的陋习和脆弱意志作斗争。所以修身者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能够抵抗自身的缺点与世间的各种诱惑。所谓“君子必慎独也”。慎独是修身的不二法则。“慎”就是仔细慎重、时刻警惕。“独”就是一个人独处,单独行事。“慎独”强调的重点是君子单独行事时也要用严苛的条件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各种欲望。换句话说,不管有没有外人监督,个体修身都要严格践行君子的标准,丝毫不可懈怠。这是修身者必须达到的一种境界。个体在没有外人监督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行为都是遵从内心的原始欲望,所有遵守道德的行为均是对道德理论的坚信不疑,也是个体意志的严格自持。所以,只有通过慎独修身,个体才能够完善自我道德素养,为“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道德培养中的具体实践

    道德的学习与培养最终要运用到实践中去。正如《大学》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所倡导的宗旨在于弘扬浩然大气的德行与品格,品德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个体通过前期的认知学习培养自己的道德操守,在道德养成的过程中剔除邪恶杂念,稳固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慎独修身,以自己的道德修养操持管理家庭,达到“齐家”。拥有“齐家”的能力后进一步向“治国”、“平天下”发展。“平天下”先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治国者必先显德,即通过实践道德行为,展现道德素养,将个体的德行彰显于天下。当国民崇尚高尚的品德,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时,君子才能够达到“平天下”的终极目标。“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渐进式的过程,要求个体自觉遵从社会道德规范,主动彰显自身道德修养,时刻践行道德行为。由此可以看出,道德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道德。个体只有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才能体现道德素质。换句话说,道德行为是评判个体道德素质好坏的标准。

     二、八条目的道德蕴含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八条目具有深厚的道德蕴含,完整阐述了个体道德培育的全过程。它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来具体论述道德培育的路线,以严密细致的逻辑探索道德培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并强调作为道德培育的主体——人,应当博学致知,慎独笃志,心系家国天下。这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注重大学生个人品德的完善

    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品德有关,个体在品德的驱使下做出相应的行为。在道德培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注重品德知识积累,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强调的都是个人品德的培育与完善。个体应当充分学习相关道德知识,通过对道德观念与规范的理解与掌握,在道德意志与情感的作用下修养自身,具体表现为在道德观念上能够明辨是非,在道德行为上能够施德行善。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其背后的不利影响正在冲击着当下大学生的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功利主义、浮躁心理严重。另外,网络科技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多大学生沉迷碎片化知识,信奉快餐文化,对学问不做深入思考。网络亦是各种思想的聚集地,大学生长期受不同思想的影响容易产生价值观混乱,萌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新时期,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新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吸取八条目中的内在道德价值,根据大学生的道德养成规律设计培育的路线,从博学认知开始,注重培养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大学生养成求真好学的习惯,增强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另外,思想政治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其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获得最直接的道德价值感受。在日常管理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主动锻炼个人意志力,强化自身品德素质,用道德价值观念教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热爱祖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踏实肯干,努力成为新时期真正“三有”时代新人。

     (二)实施科学教育方法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留给人们灌输的印象,过度的灌输确实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既定的效果。但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也不是完全没有优点。从八条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个体修养品德首先要做的是加强认知,即学习丰富的道德知识。通过基础认知学习,竭力探究万事万物,个体才能够拥有道德修养的基本素质。所以,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当灌输,在强调创新教育形式的同时注重与内容的统一,给大学生提供丰富且优质的理论知识,夯实大学生道德理论基础。其次,着重培育大学生坚强的意志。纵观八条目的内容可以看出,个人意志在修身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个体在道德养成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做支撑。只有拥有坚强的意志个体才能够摒除邪念,从思想到观念上深入道德。当今时代物质生产力与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益处,也带来了许多诱惑,世界政治格局动荡,各种思潮涌现,大学生作为活跃的群体,思想极易受到冲击。而且,在校大学生虽然大部分已经成年,但是从未真正踏足社会,作为单纯的群体,大学生更加需要锻炼意志,坚定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展现其特有的亲和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理论内容,还要关注他们情感、心理的满足,给予大学生亲切的关怀,让大学生在亲密、信任的情感倾向中逐渐接受、喜爱思想政治教育。

     (三)循序渐进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八条目前后相继、环环相扣,以“格物”、“致知”为起点,“修身”为核心,“平天下”为终极目标,在遵循一定逻辑顺序下,从个人到家国、天下,从理论到实践,紧密联系。循序渐进是为学之道,遵循规律才能够逐步通达。当今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注重循序渐进。首先,提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大学生道德培育方面夯实理论基础,多渠道、宽领域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强化大学生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其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大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课堂,真切感触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并且以相应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最后,在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中增强爱国情怀,使大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志向,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同样需要注重循序渐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它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具有宽阔的视野,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科学管理与规划。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教育力量单一,在培育学生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工作,忽视管理的服务性,并且始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政课教师或者对应管理部门的工作,与其他的学科和部门无关。这样的管理理念与方式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理念是实践的先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转变落后的管理理念,科学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统筹各部门资源,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注重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保障体系,加强管理队伍配置,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

     (四)教育者当立德为先,彰显榜样力量

    《大学》中说道“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意思是君子治国自己尊老、敬孝、爱幼,民众才会跟随,国家才会兴起敬老爱幼的风气。从中可以看出治国者率先彰显自己的德行,树立榜样,他人才会效仿。所以君子应当以己度人,重视个人的行为,严格践行道德规范,树立榜样形象,以自己的德行感化他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深悟此道,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必须注重个人道德品质修养。只有他们自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对自己的工作发自真心的热爱,学生才能感受到教育者坚定信念的力量,才愿意去相信和接受教育者提供的思想[4]。另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直面学生的思政课教师,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观念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求他们具备完备的教育知识体系、优异的教学能力以及正确的道德情感态度。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直观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道德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管理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老师还是管理部门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要树立一颗终身学习之心,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让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蒋琼.由大学之道反思我国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2]舒丹.《大学》八条目的道德解读[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

     [3]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郭毅然.高校德育困境及其超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熊文瑾]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喀什馕坑肉

    徐敏早就听朋友说,喀什馕坑肉是新疆烤羊肉的鼻祖。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到了喀什不吃馕坑肉只能算白跑了一趟。二十五年前第一次去喀什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