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学案活化中职数学课堂

    蔡红利

    摘 要:学案,以文本形式成为师与生互动学习的载体。中职数学课堂应从“缄默、遗忘率高、学案低效”等现象中反思以学案导学为依托,源“鲶鱼效应”思变,通过设计开放式、对话式的学案,突破“工匠”式学案,打造中职数学有氧课堂。

    关键词:中职数学; 学案设计;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8-120-001

    学案导学徒有形式外壳,学案似乎已“山穷水尽”,课堂教学濒临“窒息”,我们迫切需要寻求突破之路。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中职教学迅速发展,中职数学作为教学的难点,其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案”变成了“学案”,“教学活动”变成了“学习活动”,在这些尝试与改进的过程中,教师努力寻求符合本校学情的,切实有效的学案导学之路。可当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失效,教师导学遇冷,学案沦为废纸,师生屡尝失败苦果,教师为何苦求而不得其法?我们的学案设计是不是得其形式,失其精髓?是不是缺乏整合与创新?课堂教学中,学案不能有效发挥导学作用,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境之中,学案设计的缺失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开发,是学案与课堂教学低效应的主要原因。

    二、学案设计成因透视

    学案,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前置媒介,是课堂学习活动的载体,是架起师与生,导与学的桥梁。优质有效的学案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逻辑分析能力的形成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落实学案在教学中的实效作用是优化导学的必经之路。

    (一)学生透视

    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谦卑,凡事喜欢依赖组内其他成员,不能独立完成学案。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总是过分自信,丝毫不听取组内同学的意见。

    动机缺乏的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在学习中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在教师的不断督促下才能完成课堂任务。

    学好数学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要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学习的欲望,但在实施过程中因意志薄弱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得过且过。

    (二)教师透视

    往往会有这样的经历:学案深一点,没有参与度;简单些,优生“吃不饱”。为何出现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是学情。何为学情?学情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学情是综合性的,一份学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会呈现不同学情。学情是多变性的,随着课时的推进,学生提出的一个即兴问题,学情都将发生改变。因此,学案不能得到学生的完全应用,正是因为教师设计学案时缺少对学情的斟酌与预习。

    学案是以问题导学为模本,教师为了追求学案设计知识点的全面,将一节课的知识点毫无遗漏的全部以问题形式搬上学案,甚至一些数学概念、公式、定义、定理、公理等都成为问题。频频的追问狂轰滥炸,导致了整体学案重点、难点不突出,“面面俱到”其实是“散乱无章”。禁不住反思:问题成堆的学案就是高效吗?

    重进度,轻质量,是现在学案设计中的常见现象。为了完成课时进度,学案多是知识点干瘪的罗列,多道例题的精练与变式,缺少自主练习。加之教师为完成任务,在一旁不断催促,正常45分钟的一节课基本没有师生思维的双边活动,课堂给学生以“一带而过”之感,这是对学生自主性数学思维的严重扼杀。

    三、学案升华有效策略

    (一)开放学案,放飞学生想象

    开放学案,是以学案為依托,教师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学生通过自主学生,合作探究,互助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由点及面设置开放区。可以在例题后设置开放区。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例题正是这一部分的具体阐述与应用。为让学生灵活、熟练的掌握,可在例题后开放区,鼓励引导学生反馈对例题的理解或是疑问,还可以自己动手编题、变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碎到整拓展开放区。小结或反思区域只是我们设置开放区的一小部分,这里不应该是生硬的知识小结,而是交给学生自由发挥。可以是对基础知识的回顾,思想方法的提炼,也可以是学习内容的自我检测。在这里,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学案知识从碎到整进行提炼与创新。

    (二)利用开放,绘写对话学案

    利用设置开放区让学案“说话”是基于创造性学习的培养,主要是利用开放区为学生提供“对话”空间,提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尝试利用开放区绘写对话时,就已敲开了学情之门。教师课前批改学案时,放到的不再是题目简单的对与错,而是对题目的疑问,或是惊喜的发现学生对例题的改编,可能还显稚嫩,满满的知识归纳、方法总结,或是对某个问题的质疑与思考。这是学生在开口说话,是学生与教师课前的第一次对话,是学情最为直接的反映,是教师对学情的最好预习。

    通过适时、适地的设置开放区,可以有效地促进交流,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多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

    (三)优化设计,学案名副其实

    学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源泉。优化学案设计,是实现导学契合,践行新课标理念的突破口。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巧设开发区域形成“思维缓冲区”,提供切实有效的交流平台,实现师生学案直接对话,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得以有时、有法、有效的落实。通过学生活动和对话,帮助教师提前解析学情,规避问题杂乱无效的现象,有效解决了为进度而过度扼杀学生自主思维的问题。完成了“教之案”到“学之案”的实质性转变,使学生从“写”学案过度到“话”学案,契合导学,提高课堂效率,使学案名副其实。

    总而言之,以学案导学为依托,探索在学案中设置开放区,通过对话形式推进有氧课堂的形式,突破传统工匠式学案,使学案不只是“案”,而是师生的“对话”平台。借助开放平台,放飞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学案的学习中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建构,享受融会贯通的畅快,徜徉于探究之海,探寻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相关文章!
  • 中华民国时期的内阁制与英国责

    杜文星【摘要】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有的國家虽称政府为内阁,但政府并不对议会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一路探索一路学,一路成长一路

    杨强强● 缘起:早春相约木渎园,初来实践话翻转2019年3月,作为“微课程教学法实践共同体”成员校的教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江苏省木渎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