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新疆的民众动员和抗战宣传

    尚季芳 李海群

    摘 要全面抗战爆发后,为运送苏联援华物资和中国还贷物资支援抗战,国民政府在新疆开辟了从霍尔果斯口岸到星星峡的国际通道。新疆省政府和社会组织深入各区县开展筑路动员,宣传筑路就是抗战救国;各区县民众自发动员,积极响应建修、维护国际通道,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心血;通道的开辟改变了过去新疆交通不便、孤悬塞外的局面,密切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和传播。许多共产党人、爱国知识分子来到新疆传播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为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战文化宣传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抗战时期,西北国际通道,新疆,民众动员,抗战宣传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16-0039-07

    抗战前,新疆与内地之间既无铁路,也无公路,仅有甘新、新绥两条大车道相通,来往耗时繁多,甚至新疆与俄国的交通比之内地更为便利。早在1904年,俄国便筑成了连接首都莫斯科和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西伯利亚铁路,1930年又建成从塔什干接通西伯利亚铁路的土西铁路,这段铁路与新疆省边界平行,从喀什至阿尔泰山绵延数百公里。铁路建成后,从阿拉木图到霍尔果斯口岸仅200余公里,如此从莫斯科到霍尔果斯不到十日即可抵达。交通的便利使得苏联对新疆的影响力更为深远。政治上,盛世才推行“亲苏”“亲共”政策,苏联也大力扶持盛世才,新疆省政府中聘用了大量的苏联人员。经济上,俄货充斥新疆市场,新疆和俄国的贸易比重远远超过与国内其他地区。南京国民政府和有识之士对此极为忧虑,当此之时,报纸、期刊发表了大量探讨新疆与苏联关系的文章,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唯恐新疆有“独立”或“赤化”之变。①虽喊出了“开发西北”“建设新疆”②的口号,却是“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新疆局势并无多大改变。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节节败退,急需他国援助,向美、英等国遍求不得,苏联出于自身利益伸出援手。1937年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條约》签订,9月,国民政府派参谋次长杨杰上将率领各军种相关负责人,以“实业考察团”的名义到莫斯科,秘密协商苏联援华军用物资的具体事宜。1938—1939年,中苏先后三次签订信用借款合约,苏联对华借款总额达2.5亿美元,向中国政府提供最为急需的军火物资作为借款,有飞机、大炮、枪支、弹药、航油等,中国则以苏联所需的矿产品和农产品原料作价偿还,如钨、锑、茶叶、皮革、羊毛等。中苏双方合力开辟了西北国际运输通道,有陆地和空中两条线路。陆路交通线起自苏联土西铁路的萨勒奥泽克火车站,穿过新疆,终于兰州,近3000公里,是中苏运输的主干线。在新疆省内是以迪化(乌鲁木齐,文中采用其时名称)为中心,西线为迪伊霍公路(乌鲁木齐-霍尔果斯-伊宁),东线为迪星公路(乌鲁木齐-星星峡),全长1859公里。空中线路是从阿拉木图起飞,终点兰州。

    一、成立专门机构,积极政治动员

    1934年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在南京设置“新疆建设计划委员会”,①制定“新疆建设计划大纲草案”,制定了庞大的筑路计划,包括整修新绥汽车路,修筑兰州至迪化的公路和铁路。筑路所需经费高昂,行政院不拨经费,结果是纸上谈兵,不落实处。

    盛世才打着“建设新新疆”的口号着手建设新疆,将修筑公路列为建设新疆的首要任务。1935年春,新疆省公路总局成立,统管全省公路修建及养护事宜,着手修筑迪伊(乌鲁木齐—伊宁)、迪哈(乌鲁木齐—哈密)、迪塔(乌鲁木齐—塔城)等公路,到1937年7月1日,迪伊、迪哈公路全部完工通车。②6天后七七事变爆发,刚刚修筑好的新疆公路肩负起抗战的重任。1937年8月29日,杨杰率领的“实业考察团”赴苏联采购作战物资,抵达迪化后,向盛世才提出做好苏联援助物资的转运工作。盛世才虽然对南京国民政府戒心重重,但此事关乎抗战大局,又合乎“反帝、亲苏”的六大政策,当即表示抗日大业是关系民族危亡的大事,新疆作为抗日战争中的大后方,将全力督查这一运输线的安全畅通,保证抗战物资安全通过新疆。此时,公路在新疆省内还有霍尔果斯至伊宁,哈密至星星峡段未动工,新疆省公路局开始加紧修筑这两段道路,同时拓宽天山山脉内果子沟段最为危险的盘山公路。

    1937年10月,苏联援华首批车队进入新疆,此后,大批的苏联吉斯卡车络绎不绝地行驶在公路上,卡车上多装着飞机、坦克、大炮的部件,载重大,路基极易受损。为了维护道路畅通,需要不断对路面进行修补和养护。新疆省政府决定动员沿线各区县民众积极投身通道的修补和维护中。新疆公路总局于1939年5月12日至22日,在迪化召开全省公路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除有公路局总局、养路处、公路段、各级职员工人代表75人外,还有各区县民众代表、各机关代表120人左右。③会议标语有34条,第一条就指出:“只有完成全省公路才能加速新疆一切建设,才能更加巩固重要国防后方,争取抗战最后胜利!”④会议举行7天,代表们提案392件,对公路建设、路政管理都大有裨益。会后,新疆省公路总局从组织上作了初步改革,设立迪哈和迪伊公路分局负责全线公路的维护。各区县成立筑路委员会,区行政长、县长担任委员长,当地有资望的首领及地方各法团负责人为副委员长及委员。县以下各乡各村选派乡或村筑路代表。公路总局在各区筑路委员会派驻技术组,作技术设计上的领导,区县筑路委员会办事人员由政府每月拨给经费便利工作。⑤会议结束后,各区县代表返回后立即着手成立筑路委员会,在各区县开展宣传动员。乌苏处在迪伊线中点,县内人口只有1万余人,但在1939年5月30日召开的第一次筑路委员会上,参会民众就有3000余人之多。⑥托克逊、呼图壁、吐鲁番、哈密、伊宁,塔城等多地均纷纷成立筑路委员会,召开筑路大会,全面动员民众参与到公路修筑和维护工作中。

    为了接待好苏联援华车队和飞机,保障苏联援华人员的食宿、交通安全,新疆省政府紧急在迪化成立中苏运输招待委员会总会,简称中运会,并在伊犁、迪化、哈密设立了中运会分会,在公路沿线建立了霍城、精二台(果子沟内)、精河、乌苏、玛纳斯、迪化、吐鲁番、鄯善、奇台、七角井、哈密、星星峡等11个汽车接待站,负责接待由陆路运送援华作战物资的苏联飞机及其保障人员。在伊宁、乌苏、迪化、奇台、哈密建立了5个航空站,接待苏联飞行员及他们驾驶的援华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中运会日常所需的修路、建站、物资供应和工资等费用由新疆省财政厅支出,财政厅副厅长是中共党员毛泽民,在他的要求下,财政厅上下都有一个牢固的观念,即“一切为了抗日,一切服从前线”,将中运会所需经费优先处理解决,确保国际通道畅通无阻。①

    为了建修和畅通国际通道,新疆成立有专门的政府机构——新疆公路局统筹负责公路建修,中运会负责对苏联的运输接待,又有全省公路会议发起全疆的政治动员,有各地民众构成的筑路委员会负责当地公路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层级政治组织,并有效动员了各机关、各地民众参与到国际通道的建设中来,参与到抗战救国的行列中来。

    二、开展“筑路即是抗战”文化宣传

    抗战爆发后,新疆省政府、公路局、宣传部门、各级文化机构积极宣传、呼吁民众参与筑路工作。筑路文化宣传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召开全省公路会议,对与会代表作筑路宣传;二是通过《新疆日报》作强有力的舆论宣传;三是各区县筑路委员会深入到各村庄、牧场和农牧民作面对面的宣传;四是在筑路工人修筑公路期间,当地的行政长官、文化机构或民间组织准备钱款食品和文娱节目到工地上慰劳演出,振奋士气。新疆民众深刻认识到筑路就是抗战,筑路就是救国,修建维护西北国际通道就是大后方民众为国而战、报效祖国的最佳途径。

    1939年5月12日召开的全省公路会议,提出“完成全省公路建设,巩固国防后方”,“保证运输安全,争取抗战胜利”,“肃清汉奸敌探托匪保证国防运输要道”,“爱护公路是全疆人民应尽的义务”②等口号,将公路建设、保证运输安全和巩固国防、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性传递给大会代表。会议还有会歌,由茅盾作词,戴彭范配谱,有“不怕高的山,不怕无边的戈壁……我们为了新新疆的建设”等语。③会议召开期间,收到了全省许多区县的贺电,新疆省文化协会在贺电中谈到:“自神圣抗敌发动以来,吾新疆已成为抗战后方之重要根据地,已为保证前线胜利之国际交通线之所寄……此次大会将对于保障国际交通线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给以最可宝贵的最坚实之保证。”④大会上各地代表都积极发言,一些代表当场讲演,大会休息期间代表们还到省立师范学校、民教馆参观,和迪化学生互动。会议第5日晚举行了盛大的晚会,新疆学院歌咏队、省立一中歌咏队和代表们齐唱筑路歌,二中女子舞蹈队、维文会歌舞团、新疆学院剧团表演了各种节目,为筑路作宣传。会议还请到了张仲实先生作演讲,讲演中国抗战的形势、新疆与抗战前途,指出新疆后方巩固,国防交通畅通,就是帮助抗战,希望与会代表回到各地后能热心工作,确保新疆公路、国际交通的畅行。⑤

    1935年,原《天山日报》改名为《新疆日报》,刚开始只出一张汉文4开小报,盛世才亲苏后,苏联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予以支援。同时,盛世才以新疆缺乏建设人员向中共请求援助,一批共产党人来到新疆,新疆日报社副社长汪小川和编辑长李宗林,还有王宪唐、王谟、李何、郭春则、白大方等都是共产党员。在他们带领下,《新疆日报》创建和扩建了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俄罗斯文4种文字的报纸,除迪化总社外,还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地区)、阿克苏、喀什、和阗等地设了6个分社,使全省各族人民都能了解国内外大事。1939年,时任报社副社长的知名新闻工作者萨空了,曾到香港邀请新闻技术人才,采购先进印刷、通讯器材,冒着日寇轰炸封锁和国民党的阻挠,万里迢迢运到新疆。⑥在共产党领导下,拥有了先进印刷器材的新疆日报社所办刊物有很高的质量,主要宣传国家形势、革命思想、抗日统一战线等。当新疆担负起国际交通的保障工作时,《新疆日报》更是刊登了大量有关筑路抗战爱国的新闻、通讯和作品。1939年5月,全省公路会议召开期间,《新疆日报》发行“全省公路会议特刊”,整版都是全省公路会议的各类新闻作品。公路会议每天的日程、代表的发言、名家的讲演都详细清晰地被记录并传递到全省各地。会议结束后,《新疆日报》连续追踪各地筑路委员会成立后民众的捐款、捐工情况,各地公路修筑状况,宣传修路和抗战之间的密切关系。萨空了还请来了名画家鲁少飞,为报纸提供漫画和插图,图文并茂,可看性极强。1938年12月12日,《新疆日报》社论指出:“我们新疆是抗战的重要后方,是国际的交通要道,巩固这重要的抗战后方,保障这个国际交通要道的安全,是我们全疆同胞目前所共同肩负的伟大光荣的任务。”《新疆日报》对抗战筑路的宣传加深了新疆民众对国家形势的了解、抗战建国的爱国情怀,在戈壁瀚海中撒播了革命火种。

    全省公路会议后,各区县筑路委员会成立,为了动员民众,宣传筑路,各区县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乌苏筑路委员会邀请乌苏各文化会及学校表演新剧,表演了“奴隶与主人”“在反战中”“觉醒的日本工人”等剧目,剧情精彩,观众深受鼓舞。①除此之外,还组织宣传队,扩大宣传,到蒙古族赛马大会上宣传筑路意义等。哈密县政府召集了各乡民众,召开公路报告会,会上播放最新抗战电影助兴,②木垒河、奇台、伊犁等地多采用表演新剧,出壁报,写标语,到农牧区和民众面对面宣传筑路和抗战救国的重要意义。

    在各地民众修路之时,为了鼓舞士气,各地行政长官常去工地视察工人生活并作动员讲话。为了丰富筑路工人的文化生活,缓解高强度工作的疲劳,各地文化会或剧团会直接到工地现场搭棚演出新剧或表演歌舞,鼓励民众的斗志。巩留县组织慰劳筑路工人委员会,以牛县长为委员长到工地慰劳民众,慰劳品有现款和食品,县府、公安局等机构给工人们赠送羊十余只,改善工地伙食。③霍城民众修筑三道河子公路时,筑路委员会购买面粉一万五千斤、麦子六十石去慰问工人,剧团赴筑路处慰劳工友,霍城诊疗所派医生替工友治病。④绥定杨县长时常利用暇时赴绥定工作区慰问工友和视察工程,特别在肉孜节曾举行过一次盛大的慰劳和共同庆贺年禧。⑤

    三、动员民众捐款捐工筑路保障通道畅通安全

    经过政府和社会机构的层层动员,以及声势浩大的筑路文化宣传,新疆民众的爱国热情日益高涨。在全省公路会议上,各区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捐款捐工浪潮:塔城民众代表木胡木代表塔城县民众自愿建修由塔城至额敏160华里公路,乌苏民众自愿建修乌苏至小拐150华里公路,伊犁区民众代表沙特胡勒特表示伊区民众自愿修建自绥定至惠远的码头和沙河子桥梁,吐鲁番代表阿卜杜拉热合曼代表吐鲁番民众自愿修建140华里公路,鄯善代表丁永福表示鄯善民众自愿修建由苏巴什至达克沁,从鄯善至汉墩200华里公路;哈密民众自愿捐款500万两(两为新疆省货币单位,4000两省银票=1元国币),托克逊民众自愿捐助大批木料,木壘河民众捐助修公路费1000万两,绥来捐款4000万两,古城子民众捐款500万两,孚远民众捐路工1000人,精河民众捐助500万两,迪化民众捐款20万万两等。此次会议总计各区县民众自愿修建公路1330余里,捐工1600个,捐助修路费20万9500万两。⑥

    全省公路会议结束后,各地成立了筑路委员会。在筑路委员会和区县长官的宣传动员下,民众捐款捐工数字更是惊人。伊犁区民众在筑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场捐助5800余万两,并捐修大小桥梁16座,⑦乌苏县蒙、维、汉、回四族民众捐款达6000余万两,其中蒙古族同胞捐助4000万两,⑧奇台县民众在公路报告会上自愿捐助1000个人工。⑨呼图壁养路段建修工房时曾占农民阎凤兴二厘半地,政府原打算估价收买,但阎凤兴声称为了抗战救国,自愿将土地捐给公路建设。⑩霍尔果斯是援华车队进入新疆的第一站,霍尔果斯河大桥修复工程所需4000余元均由对外经商公司及商民担负,①其他如哈密、特克斯、呼圖壁等区县均多次捐款捐工修建公路。此后每年,各区县民众都不断地捐款捐工,维修路基和桥梁,以保证道路通畅,援华物资能顺利运输。

    在公路的养护上,新疆民众也不遗余力协助公路管理部门的工作。全省公路会议上,任国栋在迪伊养路处工作报告中提及沿线地方长官和各族各界的民众给予养路处诸多帮助:伊犁维吾尔族塞土瓦特巴依前后捐助8000余万两,在白洋台一带修建几十座小桥;呼图壁河水暴涨时,县长率领民众跳下水做挡水的工作,确保了来往汽车的安全;绥定民众冒着严寒在果子沟内清扫积雪,使得汽车能顺利通过这段艰险的山路。②1941年8月,精河霪雨连绵,山洪暴发,桥梁公路部分被毁,维、蒙、哈各族民众按照公路段指示赶修四台五台一带被破坏的桥梁工程。③绥来玛纳斯河大桥桥堤被山水冲毁,该县民众300余人,用时两日修补桥堤,又加宽城市段公路,民众自动出工2000人,自备伙食修筑完成。④1941年,绥定成立补修公路委员会,开工时所用车辆、工人,马匹等,由当地回族民众捐修。⑤迪化三屯碑至芨芨槽这一段公路,丘陵起伏,崎岖不平,迪化商民等捐款筹集大洋24400多元。⑥似此例者,多不胜数,新疆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建修和维护国际通道上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为缩短全国抗战胜利的时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疆民众充分认识到保障国际运输通道畅通的重要性,将军援物资和苏联援华人员尽可能快速运往前线即是为抗战出力,为中华民族解放努力,因此在保障通道安全、做好接待和运输工作上,民众拥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

    佟玉林(乌苏航空站保管员)回忆,在大约1940年初,苏联一架大型轰炸机从迪化飞往乌苏,当天大雾,能见度很差,飞机在空中盘旋两个多小时仍不能着陆,燃油即将耗尽,航空站的人发狂地向天空扔帽子,敲盘子,呼叫着,最后全体人员在跑道前架起成堆的梭梭柴,泼上汽油点燃后,熊熊大火冲向天空,飞机才辨明目标得以降落,飞行员绝处逢生。⑦周恒舜(七角井汽车站翻译)回忆道,1938年夏季的一天,几个老乡搀扶着3个苏联飞行员来到七角井中运站,原来他们在驾驶飞机去哈密的途中,飞机故障迫降在戈壁中,饥渴交加,最后已无力行走,只能爬着向前挪,在濒死之际遇到了一户人家,终得获救。⑧车队在公路上行驶也会遇到各种危险——春季河水泛滥,汽车过河时马达可能熄火,停在河中无法前进;冬季严寒风雪,汽车在路面打滑。尤其是西天山果子沟路段,26公里道路全是盘山道,部分地段海拔3000米左右,山势落差极大。每年从9月底到次年5月初都是冰冻期,降雪多,道路结冰,汽车一旦打滑或转弯不力极有可能掉落山崖,到春天则积雪融化,山洪、泥石流频发,也会造成极大的行车困难。为了行车安全,绥定民众每到冬天,便冒着严寒去果子沟内清扫积雪,绥定县公安局还抽调12名警察组成骑警队,在果子沟入口处设立检查站,在果子沟路段上不停地巡逻,在当地居民中找了一些年轻人作义务治安员,发现险情迅速报告处置。⑨车队沿途汽车用油是由中运会下的押运班负责。苏联车队将汽油集中囤放在伊宁,押运班用马车、骆驼将汽油从伊犁送往沿途各站。从伊宁到星星峡近2000公里,一个单程就要两个多月,为了保证沿途汽车加油顺畅,押运班风餐露宿,艰辛备尝。

    新疆民众对苏联援华人员十分热情。1937年10月29日,苏联车队120余人来到乌苏县,车队司机依·戈·明卡记得他们被带进蒙古包里吃饭,当地人为他们准备了大米抓饭,不过大家都不太会用筷子。到了迪化,他们被领进一个四面有围墙的大院,内有一个可容纳100人的食堂,食堂内是一张张八仙桌,餐桌上有凉菜、鲱鱼、蘑菇、罐头、香肠,还有莫斯科白酒、苏联高级香烟,饭菜都是按照俄罗斯口味做的,在他拉运武器的三年中,各个城镇的伙食都是如此安排。①迪化汽车站条件最为优越,停车场、餐厅设在现乌鲁木齐市市委大楼的北侧,宿舍则设在朝阳阁(今西公园)内,朝阳阁是清末修筑的大型建筑,为了接待特设了浆洗房和蒸汽澡堂、茶水房等。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就根据人数准备房间,烧好火炉,铺好铺盖,准备好茶水和饮食,车队走后当即去清理被褥打扫卫生。迪化汽车站一天最多接待过400余人,光是煎鸡蛋就要1000多个,站内的工作人员不辞辛苦,只为让援华人员宾至如归。②除了迪化、伊宁、哈密三地外,其余汽车站或航空站多设在人烟稀少或荒原旷野区域,没有水草、树木,有些地方甚至连饮用水都没有,所需给养,都要从伊宁、迪化运往各该站,各接待站的人员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乌苏航空接待站距离乌苏县城20余公里,位于迪伊路南边的戈壁滩上,航空站附近没有村民,远处的奎屯河沿子方向居住着一些哈萨克人,取暖用的梭梭柴是由这些哈萨克人采集后用马车送到接待站的,纯朴的哈萨克人知道援华车队的重要性,总是争相来送梭梭柴,以致航空站的梭梭柴堆得像小山一样高。饮用水则由航空站派车专程从县城里拉回来。③七角井中运站地处戈壁荒滩,中运站建立后才有了人烟,所需的粮食、蔬菜和肉类全都得去150公里外的鄯善县采购。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各站的工作人员迎难而上,保障了接待工作的顺利完成。

    四、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战文化

    西北国际通道开通后,许多共产党人和爱国知识分子进入新疆,改变了新疆落后的文化面貌,新疆成为宣传抗战文化,宣传国共合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抗战前新疆文化教育事业较为落后,茅盾提到:“抗战前新疆400万民众、14个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及经济文化水准都不相同,全疆文化水准比之内地一些省份,尚有不足,是并不足怪的。”④杜重远曾说,杨金时代新疆文化是一块荒地,盛世才时期新疆教育虽有所发展,但和内地相比仍有许多不足。杜重远参观新疆学院时看到教材缺乏、学生人数不足300人,教员水平也不足。⑤来到新疆后他力求改变落后的文化教育状况,坚辞行政要职,选择担任新疆学院院长。在他任院长期间,邀请了茅盾、张仲实、史枚、高韬等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前往新疆学院任教,改变了新疆学院落后的教学风貌,为新疆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杜重远曾于1939年亲自带领200名各族师生组成“新疆学院学生暑期赴伊犁旅行团”,沿着迪伊霍公路,到呼图壁、昌吉、乌苏、精河、伊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抗日宣讲。1940年秋,新疆学院师生又在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进行了8个多月的抗日宣传工作。新疆学院师生足迹遍布南北疆的偏僻村庄和边远山区,将抗日救国的信念传播给当地各族群众。此外,杜重远还将自己去新疆的经过和在新疆的见闻,写了11篇通讯寄给邹韬奋,在《抗战》杂志上发表,吸引了广大的读者,很多人受此鼓舞前来新疆,电影明星赵丹、朱今明、王为一等人就是看到杜重远的文章后主动赴疆,积极开展话剧运动。王为一回忆,他们憧憬着到新疆后再去莫斯科艺术剧院学习,回国后建立中国艺术剧院。他们怀揣梦想,不远万里带着行李和舞台用具,乘卡车颠簸而来,在迪化成立了实验剧团,排演了如《战斗》《佃户》等抗战话剧,一时间全城轰动。⑥茅盾、张仲实受杜重远邀请入疆,成立了新疆文化协会。全省公路会议召开时,二人专为大会作了筑路歌和演讲。茅盾还举办了文化干部训练班,训练班学员是新疆各个民族文化促进会选送的,茅盾的课程重点是介绍抗日战争,郭基南(训练班学员,锡伯族)还记得:“有一天,他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取出一本书来,爽朗地向我们说:‘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都想坚持抗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但如何才能夺取最后胜利呢?我找来的这本书里……对这个问题做了详尽的回答。这本书名叫《论持久战》……”⑦鉴于新疆教育的落后,茅盾主持编译了全套小学课本,并译成维、哈、蒙三种文字供各族小学生使用,各族学生使用统一教材,在新疆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抗战文化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8年,林基路、李云扬、朱旦华、陈谷音等一批共产党人相继来到新疆学院、省一中、省女中、省师范学校担任领导和教学工作。黄火青任新疆民众反帝总会秘书长,汪小川任新疆日报社副社长。林基路在新疆学院任教务长期间,以延安抗大为榜样,用抗大精神改造新疆学院,将延安抗大的校训稍作改动作为新疆学院的校训,在学院内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教学上新设置了《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抗日游记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课程,聘请共产党人和社会进步人士到学院授课,规定新疆学院每星期六为“抗战建国日”,由林基路等向学生讲解国内外形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投入火热的抗日救国运动中去,培养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共产党人。黄火青等共产党人将反帝会建设成新疆各族人民一致抗日的指挥部,各地分会有27个,直属分会达到38个,会员将近万人。反帝会举办反帝训练班,学习《六大政策教程》《毛泽东抗战言论选》,训练班共举办了20期、34个班,培训会员2200余人;出版《反帝战线》杂志,号召新疆人民为建设新疆、保护国际交通要道的安全而努力。反帝会还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如歌咏比赛、话剧比赛,组织抗日募捐活动,到1940年,全省募集的抗日捐款达到200余万元,另外,还募集了152.5万元,购买了10架战斗机,向前方战士发出慰劳信10万封。①汪小川、郭春则等共产党人在新疆日报社工作时将宣传抗日作为工作重点,报纸刊登过中共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有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关于目前国际形势与中国抗战的谈话》,朱德的《八路军抗战一周年》等,从1938年11月11日起至1939年1月,连续转载长篇通讯《模范抗日根据地的晋察冀边区》,这在其他国统区的报纸上是很难出现的。当新疆开始建设维护西北国际通道时,《新疆日报》推出“全省公路会议特刊”,向民众宣扬抗日救国,自修路起。哈密是西北国际通道重要的站点,运送到中国的飞机就是在哈密组装后直飞到兰州,再上前线的。共产党人一直担任哈密的最高行政领导。1938年前,哈密行政長是熊效远、牛震汉,二人均是联共(布)党员,1938至1943年间是延安派来的中共党员刘西屏、潘柏南。可以说,西北国际通道哈密这个枢纽一直是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运转,共产党人在保障枢纽安全、加强抗日宣传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五、结语

    抗战前期,新疆僻处塞外,与中原交通费时甚多。土西铁路建成,苏联对新疆的影响和控制不断加深,盛世才执政前期“亲苏”更令中央政府和有识之士忧虑新疆会成为第二个外蒙。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双方为了运输军援物资和还贷物资开通了西北国际通道,通道的开辟改变了落后的交通面貌,新疆一跃而为抗战的大后方;新疆民众在政府的动员下、舆论的宣传下充分了解新疆是重要的国防后方和国际交通要道,修建和保障国际交通要道就是抗战救国,就是帮助中华民族解放。在抗战爱国的热情下,民众自发的捐款捐工修筑、维护通道的畅通,为能参加军援物资和人员的接待运输工作而尽心尽力。通道建成后,一大批共产党人和爱国知识分子来到新疆,开发、建设新疆,宣传马克思主义、抗战文化。新疆民众和全国人民一起融入了抗战救国的浪潮中去。

    【作者简介】尚季芳,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李海群,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王湉湉】

相关文章!
  • 俄罗斯10—13世纪教堂建筑的历

    摘 要教堂是基督教的重要载体,是西方世界重要的一类建筑。988年,罗斯皈依基督教,是俄罗斯历史重要的转折点。从此,教堂建筑不断出现,在

  • 一战期间美国劳资关系的联邦管

    摘 要一战期间,为了应对劳资关系问题,美国威尔逊政府成立了国家战时劳工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有劳资双方代表和第三方代表,目的是保证

  • 论拜占廷皇帝马西安形象的古今

    摘 要450—457年在位的马西安皇帝,在拜占廷时代历史学家的作品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尤以6世纪的《教会史》最具代表性。该书作者埃瓦格里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