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教学中的视唱练耳训练
张昊
[摘要]文章通过在钢琴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从乐谱的演唱能力、音色的听辨能力、标记的辨识能力、作品的分析能力,在钢琴教学及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以及训练方法,阐述如何通过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提高钢琴学习的效率以及完成高质量的钢琴演奏。
[关键词]钢琴教学;视唱;读谱;听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0-0056-03
众所周知,识读乐谱是从事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对于学习钢琴来说尤其具有特殊意义与重要作用。因为钢琴是一种能够演奏多声部的乐器,正因为如此,钢琴的乐谱就成为所有乐器里最艰深与最复杂的了。大家都知道,若要读懂一部深奥的文学作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钢琴演奏也同样,若要使演奏达到高水平,就必须对所奏乐谱做深入的研究;做全面、深刻、细致的了解。就是说,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视唱练耳能力,在学习钢琴时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在演奏钢琴时才能得心应手,达到高质量的演奏。
但是目前中国的钢琴教学却普遍存在着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的状况,如很多教师只注重技术教学,甚至认为是钢琴教学的唯一。很多学生更是对所演奏乐谱上的标记“视而不见”,对所演奏乐曲的声音“听而不闻”,对所演奏乐曲的内容“弹而不思、奏而不知”。可以说钢琴教学中的视唱练耳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为严重阻碍钢琴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瓶颈。
钢琴教学中的视唱练耳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对所奏乐谱要做到加强唱、耐心看、深入听、多分析。
一、加强唱
很多学习钢琴的人在演奏时不喜欢唱谱,特别是不喜欢唱出声音,总以为,不用唱也能将乐谱认下,不用唱也能将作品奏出、奏好,但事实绝非如此。因此应当注意的是,入门学习时就要强调唱,并要大声数着拍子唱,学习者一定要养成看见音符就唱、听见音乐就唱的好习惯。
当然,随着程度的加深,水平的提高,就可逐渐变为小声唱、心里唱,最终形成内心听觉,达到看谱即唱的水平了。此外,还要注意,唱谱时要注意气息的运用、情感的强调、演唱风格的强调等。因为,唱谱时,缺乏气息,音就容易唱不准;缺乏情感,音乐就无生气;唱不出風格,味道就弹不出来。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在处理作品时,很多人只有通过唱才能找到感觉。可见,“唱功”对于学习钢琴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了。总之,学习音乐需要唱,理解音乐需要唱,表现音乐更需要唱,就是说,在技术有保障的情况下,往往是你能唱到什么程度,你就能奏出什么效果。
二、耐心看
很多人对乐谱中的要求与标记视而不见,可以说,不能耐着性子仔细地看谱几乎是所有钢琴初学者的通病。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小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让其多看几眼都不愿意。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耐心、怕麻烦、怕费事的表现,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相反,往往是越怕费事越费事。正确的做法是,越是遇到“复杂处”和“混乱”处越要慢慢看、仔细看,这样做才能事半功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事实证明,好多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甚至学不下去都与视唱练耳水平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一个正确视谱的好习惯以及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来提高视谱的准确性与效度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手长眼”
所谓“手长眼”,就是演奏时不是看着手在键盘上找音,而是眼睛盯着乐谱,手指主动在键盘上找音的做法[1]。这种做法,对学习者识谱能力的提高、自信心的提高,以及整个学习钢琴效率的提高是有着相当好处的。但在实践中,有不少小朋友则总在演奏复杂与难点处时,将其背下来弹奏 ,以为那样会免去很多麻烦,可以省时省力,岂不知,那是一种极不科学的做法。因为那样做往往会导致“这里很难”的心理暗示,从而带来紧张,带来不自信,因而对识谱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不看谱弹奏还有另外一些弊端,如检课时,教师让其改正指定片段的错误,学生经常会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学生,对所学过的作品撂下一段时间后,捡起来会很吃力。而已养成“手长眼”方法去演奏的学生就会像读书一样,打开书本既能朗读,看到乐谱就能弹奏。
(二)看音符的同时看指法
很多钢琴初学者在演奏时不愿意看指法,觉得那样太费事、太麻烦。认为只要能弹下来,干吗要考虑用什么指法。事实证明,这种认识和做法危害是相当大的。因为,很多作品的指法,特别是经典作品的指法,大多是经过钢琴家的修订而形成,应当说大多是一种非常实用、非常科学的指法,如果按照这些指法去演奏,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有些作品的指法,开始练习时可能会觉得别扭,但练得时间长了便会觉得还是这个指法好,这个指法科学。另外,很多时候,某些指法的规定是针对解决某种技术难点设计的,某种音色的控制也只能通过某种指法的演奏才能达到。因而这些指法是绝不可以随意改变的。
钢琴的指法看似庞杂无序,但只要长期按照一定的要求、一定的规律去练习,最终定能形成一套较固定的、科学实用的演奏指法。否则,总是随心所欲去弹、杂而无序去奏,那将永远找不到指法运用的规律。当然,有些时候也不一定非得绝对地按照指定的指法去弹奏,还是可以根据演奏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改动的,但一定要科学、要有道理。总之,看音符的同时看指法的习惯是必须要遵守的。无数事实证明,效率高的学习者,都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严格按照指定的指法去演奏。
(三)看清三号,记住变音记号
所谓三号,即谱号、调号、拍号[2]。很多初学者对此三号的含义、作用、意义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经常是还未搞清楚之前就盲目开弹,导致心中无数,错误连篇。如,节拍重音掌握不好或调号中的变音记号该升的不升、该降得不降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除了学生的原因外,教师也是有责任的。建议教师在介绍这些知识时,一定要多花费一些时间,将它们的含义、作用、意义讲清讲透,这样学生就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会少犯一些错误。另外,演奏中临时变音记号出现错误更是一种普遍现象,对于这些,教学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寻找规律,加快识谱速度
很多初学者练琴效率不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读谱速度过慢。而读谱速度慢大部分是出于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够的原因。很多学生在读谱时是在一个音一个音地看,而不是一堆一堆地看、一句一句地看。建议教师在教授相关方面知识时不要怕花费时间,一定要讲深讲透。如关于音程、和弦、调式的知识,关于乐节、乐句、乐段的知识,关于常用作曲手法重复、模进的知识等。特别是关于和弦的知识一定要讲仔细、讲全面、讲会讲懂。让学生彻底搞清什么是三和弦、七和弦;什么是原位、转位;什么是正三和弦、副三和弦;什么是K64、属七和弦、终止式等。因为初级教材的拜耳、车尔尼的599,乃至古典音乐大部分的左手伴奏都是应用以上和弦。要让学生知道,旋律经常是千变万化的,但和声与伴奏音型却经常是只有常用的很少几个。学生们在懂得了这些知识后,在读谱时就会一目十行,大大加快读谱的速度,同时更会对所奏乐曲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五)认识、看清速度、力度、表情术语等标记
很多钢琴学习者对于速度、力度和相关方面的音乐表情记号知识的含义、作用认识不足、掌握不够,对于乐谱上的标记经常是视而不见,如搞不清allegro、dolce、sf等记号是什么意思者不在少数。众所周知,这些记号是诠释作品的重要依据,不懂得这些记号的含义与作用,怎么能做到正确的理解和表现音乐呢?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一起足够重视,要读懂弄通。懂得这些记号的读音很重要,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更为专业,更可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建议所有钢琴学习者一定要人人拥有一本关于音乐表情术语的书籍,做到随用随查。
三、深入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是人人皆知的通理,但事实上很多钢琴学习者对于自己所奏音乐听而不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不会听,二是听不懂。所謂的不会听是指很多学生不知听音乐要从哪几方面入手,不少学生认为,听音乐就是指演奏时音弹得准不准,节奏弹得对不对。其实那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全面的听音乐还应当包括:对音色的听觉(如深与浅、沉与飘、薄与厚、亮与暗、集中饱满与散白等)、对速度力度的听觉、对织体的听觉(旋律与和声、声部层次的主次分配等)、对不同乐派风格的听觉以及对节奏的感受、对节奏律动的听觉等。
所谓的听不懂是指演奏者对自己所演奏的作品内容不了解,如不懂得作品中所包含的音乐理论知识、不懂得作品的时代背景、所属乐派、作者特点及作品风格等。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渗透此方面的知识。总之,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聆听,学生只有会听、听懂才能对自己所奏音乐理解得更深,把握得更好。
四、多分析
不少钢琴学习者在学习时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演奏乐曲时常常是打字机似的弹奏,即对所演奏乐谱经常是“视而不见”,对所演奏乐曲经常是“听而不闻、弹而不思”。如,对自己所奏乐曲的调式调性不知者比比皆是。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边识谱边分析的习惯至关重要,首先是它可以减小识谱的难度。如在演奏《牧童短笛》的中间段落时假如不进行分析,练习时就会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左手的伴奏部分既不容易弹奏准确又不容易弹出感觉。见谱例:
假如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实际上整个中间段落就是由这个乐句发展而成。首先是D徵调式,接下来转入A徵调式和E徵调式,构成一个段落后又将其重复一遍而构成的。左手的伴奏则是低音一直是持续的下属音G,上方则以三度的方式连续下行二度进行。见谱例:
经过这样的分析后,练习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对乐曲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至于对乐曲的理解与把握则更是得通过分析才能达到。分析包括很多方面,如对作品时代背景、乐派风格的分析、对音乐形式元素(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等)的分析、对作曲手法的分析、对题材体裁的分析、对曲式结构的分析、对织体写法的分析、对重难点的分析等。
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乐派风格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全面地把握音乐;对音乐形式元素进行分析可以细腻地了解与把握作品;对作曲手法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对题材体裁进行分析可以丰富音乐的知识面;对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则有利于背谱和掌握作品;对织体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精细的处理作品;对重难点进行分析可以减轻练习的难度。总之,分析音乐是理解音乐、把握音乐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地分析音乐,才能深刻有效地表现音乐。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钢琴教学中的视唱练耳教学绝不单纯是认准音高、弹准节奏那么简单,读对音符只是了解了字面的意思,若想全面、深层次了解音乐就必须读懂音乐、读透音乐。总之,高效率的钢琴学习、高质量的钢琴演奏必然需要高水平的视唱练耳水平做保障,所以,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必须加强视唱练耳教学。
注释:
[1]闵素琴.高师钢琴教学浅谈[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48.
[2]苏建洲.儿童钢琴视奏中的提示作用[J].音乐天地,1994(09):11.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