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对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研究
梁爽
摘 要:21世纪是文化冲击的时代。燃气公司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激发文化力量,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引领,将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融入生产经营活动中,融入日常管理中,使之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燃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建设企业文化,最关键的是要为全体员工提供共同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在研究中我们从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三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一)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针对的目标是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即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员工工作氛围。员工服务于企业,除了要满足自身所追求的利益外,更需要愉快的工作环境、被尊重和肯定的感受。如果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都能够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那么企业的凝聚力会更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得到更大的调动,企业总体的氛围将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就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最佳状态。
(二)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工作条件、办公环境和设施等物质要素的体现。物质文化能够较为直观地表现企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它与企业日常工作联系最为密切。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包括:统一企业标识,规范员工上班时间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企业宣传标牌,美化工作环境,抓好公园、俱乐部、图书室等文化阵地的建设。
(三)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守的文化,是员工对待具体工作的态度模式,是企业积淀的文化真正被员工在心理上接受并愿意自觉遵守的结果。企业制度文化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力,规范员工的具体行为。建设制度文化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一整套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包括公司的各种管理制度、考评制度以及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精神文化层面的企业文化内容,建立制度文化层面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传播燃气公司文化理念,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员工或企业家,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不断选择、积累、提炼、概括而逐渐形成的,企业理念的形成对企业文化传播,对员工忠诚感及凝聚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燃气公司中形成“以人为本,以本为本,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人亲气旺”的企业形象,“团结奋进,攻坚克难,诚信奉献,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等,将是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科学价值观的纲领性文件。经过提炼的文化理念,可以鲜明地体现燃气公司的特色,同时又融合能源文化的内涵,并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从心灵深处感染员工,团结一致,提升员工凝聚力。
(二)建设燃气公司物质文化,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首先,燃气公司标识应寓意深刻,比如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标识释义为:整个标志视觉积极向上,以“断”强化“续”,以“分”形成“合”,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正是杭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企业文化内涵的最好写照。其次,燃气公司文化宣传手册需针对企业文化理念设计的文字、图案、颜色等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于让燃气公司内部各类宣传、公益、文化活动和新闻发布工作中做到规范统一。再次,企业内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塑造文化和创新文化的作用,燃气公司内刊一般会报道企业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件和职工风貌,它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最后,燃气公司应根据员工岗位性质的不同,定制四季工作服,尤其要为生产一线员工定制防静电服和专用工具箱,日常办公用品、纪念礼品、资料夹上都印上本公司的燃气标识,各类单据样式也都进行了统一制作,统一服装与办公用品。
(三)弘扬燃气公司制度文化,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在企业文化精神层,即核心理念确定之后,就是如何将企业理念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建立企业行为识别体统,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是落实理念策划、实现企业形象战略的根本保证。在同一个企业中,员工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特点和工作习惯,一部分是员工长期处在企业文化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部分是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风俗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弘扬燃气公司制度文化,完善燃气公司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员工行为,推动燃气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整体的氛围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燃气公司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文化建设三个层次阐述了企业文化在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望能够为燃气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祎.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城市燃气公司业绩评价[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吴琼. 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摘 要:21世纪是文化冲击的时代。燃气公司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激发文化力量,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引领,将企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融入生产经营活动中,融入日常管理中,使之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燃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建设企业文化,最关键的是要为全体员工提供共同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在研究中我们从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三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一)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针对的目标是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即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员工工作氛围。员工服务于企业,除了要满足自身所追求的利益外,更需要愉快的工作环境、被尊重和肯定的感受。如果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都能够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那么企业的凝聚力会更强,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得到更大的调动,企业总体的氛围将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就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所达到的最佳状态。
(二)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工作条件、办公环境和设施等物质要素的体现。物质文化能够较为直观地表现企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它与企业日常工作联系最为密切。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包括:统一企业标识,规范员工上班时间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企业宣传标牌,美化工作环境,抓好公园、俱乐部、图书室等文化阵地的建设。
(三)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守的文化,是员工对待具体工作的态度模式,是企业积淀的文化真正被员工在心理上接受并愿意自觉遵守的结果。企业制度文化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力,规范员工的具体行为。建设制度文化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一整套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包括公司的各种管理制度、考评制度以及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精神文化层面的企业文化内容,建立制度文化层面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传播燃气公司文化理念,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员工或企业家,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不断选择、积累、提炼、概括而逐渐形成的,企业理念的形成对企业文化传播,对员工忠诚感及凝聚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燃气公司中形成“以人为本,以本为本,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人亲气旺”的企业形象,“团结奋进,攻坚克难,诚信奉献,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等,将是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科学价值观的纲领性文件。经过提炼的文化理念,可以鲜明地体现燃气公司的特色,同时又融合能源文化的内涵,并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内心,从心灵深处感染员工,团结一致,提升员工凝聚力。
(二)建设燃气公司物质文化,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首先,燃气公司标识应寓意深刻,比如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标识释义为:整个标志视觉积极向上,以“断”强化“续”,以“分”形成“合”,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正是杭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企业文化内涵的最好写照。其次,燃气公司文化宣传手册需针对企业文化理念设计的文字、图案、颜色等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于让燃气公司内部各类宣传、公益、文化活动和新闻发布工作中做到规范统一。再次,企业内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塑造文化和创新文化的作用,燃气公司内刊一般会报道企业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事件和职工风貌,它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最后,燃气公司应根据员工岗位性质的不同,定制四季工作服,尤其要为生产一线员工定制防静电服和专用工具箱,日常办公用品、纪念礼品、资料夹上都印上本公司的燃气标识,各类单据样式也都进行了统一制作,统一服装与办公用品。
(三)弘扬燃气公司制度文化,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在企业文化精神层,即核心理念确定之后,就是如何将企业理念在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建立企业行为识别体统,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是落实理念策划、实现企业形象战略的根本保证。在同一个企业中,员工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特点和工作习惯,一部分是员工长期处在企业文化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部分是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风俗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弘扬燃气公司制度文化,完善燃气公司制度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员工行为,推动燃气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整体的氛围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燃气公司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文化建设三个层次阐述了企业文化在燃气公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望能够为燃气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祎.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城市燃气公司业绩评价[D].西南财经大学,2014.
[2]吴琼. 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