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王松德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更加重视。这些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通过社区文化建设来提供条件。深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对于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国民素质和维护社会稳定,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社区文化的理论界定
社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它对人民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道德情操等具有重大影响。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行为模式等文化现象。
社区社会结构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社区文化构成的多样性。从文化主体来看,社区文化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化精神是社区文化的核心,是整个社区文化的灵魂和根基,是社区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区居民创造性开展各种活动的动力和指导思想。其次,文化行为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外显形式,是居民在交往、生活、学习、娱乐等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出社区的风尚、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等文化特征。最后,文化规范是社区文化中的行为准则,是约束个体行为的有效手段,能够减少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增强社区的文明和谐。
根据功能的区分,社区文化可以分为社区公益文化、社区娱乐文化、社区民俗文化、社区群体文化、社区科教文化、社区观念文化等。社区公益文化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精髓,是社区文化的核心。它不仅为居民建立了一个相互沟通和联系的平台,而且提供了一个学习认知的平台。社区娱乐文化是以社区的娱乐设施和机构为载体开展的具有一定盈利性的社区文化形态,对于活跃社区文化氛围,提高居民社区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民俗文化是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并以这些风俗习惯为历史记忆而形成的社会交往与聚会等活动。社区群体文化是指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而开展的群体性和参与性很强的文化体育活动,它能够创造亲密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居民对社区具有更加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科教文化主要包括科学知识普及和社区教育文化。它主要是对社区居民进行科学和人文知识教育,宣传和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对于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区观念文化主要指在社区生活的理想和生活价值观,它不仅能影响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而且无形中也能提升社区的整体精神风貌。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由于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相应文化建设、文化资源投入有限,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因此,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还存在较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社区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完善的社区文化建设管理机制是社区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在目前社区文化建设中,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之处。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长期规划,制度保障缺失。社区文化运行机制上行政化倾向严重。
(二)社区文化建设硬件、软件失衡
随着社区文化建设的现代化步伐快速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更加重视,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建设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缺乏有效的管理,是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软肋。在社区文化建设管理队伍方面,管理者的专业程度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社区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目前我国社区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社区所拥有的经济自给能力有限,社区发展的资源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的供给,社区内各类公共机构与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等捐款和提供各类设施的现象很少。同时,在社区中由于存在许多分属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层级的法人团体、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等,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关心、重视不够,不愿将自己闲散的物质性资源拿出来让社区居民共享,使得社区资源未能更好地充分开发和利用。
(四)社区文化活动表现形式不够丰富
提起社区文化建设,大多数群众都认为就是举办文艺活动,唱唱歌跳跳舞,社区欢度节日大部分也都是文艺演出和外出游玩。虽然现在大部分社区都组建了自己的文艺团队,给社区带来了不少热闹气氛;但是,大部分社区文化存在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特色不够浓厚的缺陷,还有相当的文化活动仍停留在纯粹的游戏之中。
(五)社区认同意识薄弱,群众参与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大部分社区文化建设主要是由政府推动, 社区居民参与仍是以动员性参与为主,社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 社区认同意识是凝聚社区居民人心的基础性前提。然而,由于历史以及传统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社区居民彼此之间存在一种严重的疏离感,部分居民对社区共同事物和利益关心程度十分淡漠,造成了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牢固的文化心理基础。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用机制激活社区文化推动力
社区文化建设内容广泛,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参与,研究组建科学系统的工作机制,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确立健全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这既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社区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社会转型期社区建设的现实,积极探索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运作协调化、资金运作多元化、制度运作规范化。文化资源是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使社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协调发展,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对社区文化建设作用重大,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资源的效能,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文化资源发展规划,形成引入和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要确立长效发展机制。推动社区文化间的长效发展,就必须实现社区文化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化,实现社区文化建设队伍的高素质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完善的发展机制。
(二)用整合资源增强社区文化创造力
所谓整合,就是优化,按照最优的、最新的、最具有竞争力的标杆对资源进行组合,不断实现优势资源的重组和组织竞争能力的提高。整合文化资源要充分发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的界限,对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充分实现社区文化的价值。整合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多元化。社区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是整个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环节,完善面向社区的丰富高效的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是切实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抓手。对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必须遵循创新的原则。整合的实质就是创新,必须有制度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创新的思路,不断赋予资源整合以新的内涵。
(三)以品牌提升社区文化发展力
文化发展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公益形态的文化,也包括产业形态的文化。以社区公益文化为基础的产业文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就是要形成社区文化品牌。在各地社区文化建设运行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先进经验、成果做法以及群众所喜爱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团队。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优秀的活动和团队,是社区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础。品牌建设多元化,有助于提升社区文化发展力。以服务居民群众为重点,创建“党群连心型”品牌社区。坚持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变“行政管理”为“便民服务”,在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实施便民、为民、安民、乐民、育民“五民”工程和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亮身份、做表率、树形象”、党员挂牌、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行动等,为困难居民排忧解难,在党员和居民群众之间建起连心桥。
(四)以改革提升文化创新力
文化的繁荣兴盛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个动力源泉,一是改革,二是创新。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焕发文化发展的勃勃生机;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才能激发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要转变观念,摆脱“官办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以社区文化项目的市场运作为切入点,逐步摆脱依赖政府办社区文化的状况,以自立、自养、自兴为发展策略,发展社区文化产业。要突破只以青少年为对象的传统教育观念,只有把每一个居民培养成有知识、有德行的个体,才能激发居民的参与欲望,才能将不同背景下的居民融为一体,才能实现社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
(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文化影响力
西方国家社区文化在许多方面有其共同的特征,值得我们借鉴。西方国家十分重视文化,保护和发展文化已成为基本国策,文化实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已成为国民的基本素质。西方国家社区文化组织机构,不论是政府办还是非政府办,都较具有权威性、代表性,都能较好地履行协调组织的职能。西方国家把社区文化的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并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长、中、短期目标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配套。西方国家十分注重塑造社区文化的整体形象。西方国家的社区文化十分关注社区人际关系,社区以文化形式使社区居民接触、交往,非利益驱使的社区文化活动增进了社区人际了解。西方国家注重在社区人群各类文化背景与价值目标相近的基础上建立文化目标,使社区个人与组织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追求个体价值实现时,在文化行为上趋于大同。西方国家社区文化既注重开发利用本社区的人文资源,也注重使传统与现代的、民族与国际的、本土与外来的文化相融合,形成新型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社区文化特色。
(作者系河南省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