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大气压力的两个演示实验

吴国勇




在“大气的压强”的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和自主性学习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引导学生体会大气压强存在的关键.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有限的,能够演示大气压强的实验也不少,但是有些演示实验不是实验过程复杂、效果差,就是成本高,或者费时等等,如马德堡半球模拟演示实验,将两个半球对在一起,然后用抽气机将中间的空气抽出,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仪器老化,半球的密封性变差,使得球内的空气也不易抽尽,导致学生在拉球时不用费很大的力就可以把半球拉开,不能反映大气压有很大压力的物理事实.因此,需要物理教师挖掘实验资源,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展示生动、有趣、明了、简捷的气压应用实例,以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介绍两个大气压应用的创新实验.
1一张报纸的力量
报纸是一种常见的学习资料,用报纸做实验器材,对学生来说有特别的新鲜感,笔者用报纸做的实验接近10个,用报纸演示大气压强的实验就是其中的一个.请看“一张报纸的力量”的演示实验.
[实验器材]
几根约1 m长的同规格木板条、一张大报纸、小铁锤先把一根长约1 m、厚度约5 mm、宽约50 mm的薄木板条,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木板条的三分之一露在桌子边缘的外边,用小铁锤猛力敲击薄木板条,瞬间薄木板条迅猛向上跳起,薄木板条只是有点受损而并没有敲断.再取一根同样规格的长约1 m、厚度约5 mm、宽约50 mm的薄木板条,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木板条的三分之一露在桌子边缘的外边(如图1所示),再取一张完好无损的报纸,把这张报纸覆盖铺在平整的桌面及木板条上,用手把报纸抹平,使报纸尽可能贴近桌面.然后举起你的右手对准露出部分木板条的一端,用力快速向下劈(也可以用小铁锤敲击,如图2所示),“啪”的一声,木板条露出的部分在桌面边缘处折断了,而铺在桌面上的报纸和木板条纹丝不动(如图3所示).精彩实验效果、鲜明的实验现象对比,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什么报纸会有这么大的压力?原来是大气压在暗中帮了大忙.因为大气压强是每平方厘米1千克(力),一张报纸上的大气压力非常之大.虽然报纸的上下表面都存在大气压力,但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要使报纸跳起身来,上表面的大气压力就显现出来了.就好比站在水里的人,他前后都有水的压力,但是要他在水里快速奔跑能做到吗?
学生对水里有较大的压力或阻力还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但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数值较大缺乏认识,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空气的密度相对于水的密度要小得很多很多,因此人们对空气缺乏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二是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之中,体内、体外都存在气压,随时随地都存在气压平衡状态,所以缺乏对大气压的感受认识;三是我们看到的周围物体运动速度都是比较小的,气体的流动又比较快,因而对因运动而表现大气压对物体的作用力就多见了.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做出类似“一张报纸的力量”的实验.把一个较轻、较大又较硬的薄片沿着垂直于薄片平面的方向突然快速移动,你就能明显感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了.
我们在给学生演示创新实验的目的,不是完全为了满足学生的感受刺激,而是要用新奇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环境中.教师不仅要把演示实验做得精彩,而且实验现象的原理分析得明了,使学生理解现象的本质,捷径地掌握新知识,并且在技能上、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2吹尘球形变
物体受力就会产生形变,撤销外力后,有的物体能恢复原状,有点物体不能恢复原状.能够恢复原状的是弹性形变.吹尘球就是根据弹性形变的性质用弹性较好的橡胶制成的特殊用具(如图4所示),钟表修理师傅利用它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吹走灰尘,如修理机械表时,要清除表内的灰尘等杂物.吹尘球是学生不常见物品,但由于它的形状和材料性质的特殊性,借助这个物品演示大气压强的作用有其独特的功效.
稍微用力捏吹尘球时,它会立刻变形,并有空气从喷嘴口排出,撤销对它的捏力,它又恢复原状.因为吹尘球的尖端是开口的,它的内部和外部是连通的,都是一个大气压强,因此大气压强对它的内、外表面产生的压力相等,当施加的压力(捏力)大于恢复形变的弹力时,它就发生形变(向内变小),当施加的压力变小或撤销时,橡胶因形变产生的弹力使吹尘球恢复原状.演示现象表明:吹尘球是容易产生变形的,也容易恢复原状的物体.
但是,如果在施加压力(捏力)前或形变后用手指压紧吹尘球的尖端,就会别样的现象.当在施加压力(捏力)前用手指压紧吹尘球的尖端时,再用另一只手使劲捏吹尘球,它只发生微小变形.此时显得很难形变.产生这一现象原因跟前面敞着口的气球为何不变小原理是相同的,密闭在吹尘球内的气体体积变小时,气体压强就会变大,而吹尘球外的大气压不变,所以吹尘球不容易变形,这就跟打足气的轮胎能够承受几吨压力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在吹尘球发生形变时用手指压紧吹尘球的尖端,再撤销对吹尘球的压力,此时吹尘球就无法恢复原状(如图5所示).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探究,并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类似的实验现象.
九年级学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
相关文章!